產業綜覽

發佈日期:2023/07/18

智慧載具產業現況

智慧載具產業現況     NVIDIA公布Isaac AMR自主機器人平台   NVIDIA在COMPUTEX 2023宣布推出群新Isaac AMR平台,將測繪、自主移動與模擬功能導入移動機器人,能夠繪製地圖、自主移動與模擬,並結合現有工作流程、機器人管理與倉儲管理 Isaac AMR平台採用模組化設計,從邊緣端到雲端運算硬體與整合是軟體堆疊合併,整合多種元件,包含用於AI感知的Isaac ROS GEM、Isaac Sim的倉庫模擬等,打造解決方案    Joby Aviation:預計2024年推出Uber空中計程車   Joby Aviation於2020年收購Uber飛行出租車部門Uber Elevate,並與豐田建立製造合作夥伴關係,計畫到2024年營運商業飛行計程車業務 Joby以證明飛行計程車的概念,於2021年7月,其飛行器eVTOL在77分鐘內完成155英里的飛行,可用於在壅擠程式的機場接送服務   自駕巴士:Stagecoach在英國提供14路線服務   英國最大公共汽車和長途客運營運商Stagecoach,推出自駕巴士並在英國福斯公路橋上載客,是英國自動駕駛巴士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車輛在預定路線上可以50英里/小時的速度行駛,但仍安排兩名工作人員操作,分別是件空技術的安全駕駛員、協助乘車、購票的車長,主要因現階段英國法律不允許完全無人駕駛汽車,因此目前仍必須配有安全駕駛員   無人車-台灣首輛無人巴士於台北市試運行 此自駕巴士實驗計畫由經濟部工業局、台北市政府、台灣智慧駕駛公司及其協作成員包含創奕能源、奕兆綠能、興創知能、資拓宏宇及大都會客運相互配合,亦結合遠傳5G專網串連自駕與網路,讓車內及路口影像傳輸更清晰快速,未來待5G終端及週邊設備更完整後,將可提供更多元化的整合服務,可望擴大車聯網相關情境與應用。…
發佈日期:2023/07/18

人工智慧產業現況

人工智慧產業現況     Hype Cycle for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全球AI半導體市場成長動能  2026年全球AI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 860.8億美元規模   全球AI半導體應用市場成長動能    
發佈日期:2023/07/18

物聯網產業現況

物聯網產業現況     全球IoT終端電子市場成長趨勢 隨著聯網技術的應用加速企業數位轉型,IoT終端電子應用蓬勃翻展,市場規模持續提升,將由2021年的4,100億,成長到2031年的9,547億,CAGR達到8.8% 物聯網終端裝置增長最快速的市場,包含了車用、醫療、工業、運輸等領域,其市場表現優於其他應用領域,未來亦將持續增長       2020 年至 2025年商業物聯網市場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Gartner (2022/02) 2020 年至 2025年商業物聯網領域(硬體、軟體、服務、安全和通訊)與 2021 年成長的複合年增長率 ( CAGR) 。 氣泡面積顯示了 2020 年每個細分市場的市場支出的相對規模(以當前美元計)。 Gartner預計到 2025 年,商業物聯網最終用戶支出將成長到 2,200 億美元,到 2025 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
新聞日期:2023/07/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網通旺 瑞昱Q3營收拚季增

PC出貨復甦、Wi-Fi規格升級及XGPON演進趨勢,帶動明年營運成長台北報導 瑞昱(2379)第二季合併營收263億元,季增34.0%,年減13.8%,前六月營收年減幅度收斂至23.8%,近日股價重回400元關卡;法人估計,瑞昱第三季PC與消費性產品訂單動能延續,網通產品線將率先醞釀反彈,最壞情況已過,在多項催化劑帶動之下,開始加溫迎來明年成長。 第二季受惠強勁PC庫存回補需求,帶動瑞昱營收表現。時序進入第三季,法人估計PC與消費性產品訂單動能將進入高原期,產品需求上檔空間有限。而網通產品將有機會表現亮眼,支撐下半年營運表現。 產業分析師評估,網通產品線將顯現反彈跡象,因為預期中國市場將於第三季上旬公布網通訂單標案,有望推升第三季末乃至第四季網通產品營收,並彌補消費性產品逆風之動能,第三季整體營收有望小幅度季增。 雖然目前來自電信運營商、消費性及企業需求能見度未明,市場審慎看待歐、美下半年網通訂單前景,主係拜登政府2024年將經歷任期考驗,網通基建訂單必須及時到位。外界普遍認為,千億美元商機將帶動換機採購潮,順勢帶領IC設計業者下半年營運走勢。 另據研調估計,2022至2025年全球Wi-Fi設備出貨量將自40.1億成長至44.7億,其中Wi-Fi 6/6E設備有望從20.9億成長至34億,全球Wi-Fi晶片市場規模有機會達到218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4.5%。隨著Wi-Fi 6/6E設備的滲透率持續攀升,網通晶片大廠如博通、高通、聯發科與瑞昱將有更大發展空間。 瑞昱也估計,今年Wifi 6產品滲透率持續往上,預期PC、NB會達到7成、路由器6成。Wifi 7目前則積極參與測試,已經導入客戶產品設計,由於價格約為Wifi 4的十倍,因此瞄準的是高端路由器市場,需要到2024年才會逐步發酵。 法人指出,瑞昱最壞情況已過,且多項催化劑將帶動明後年的營運成長,包括PC出貨量復甦、Wi-Fi規格持續升級、及GPON(千兆級被動式光纖網路)朝向XGPON演進趨勢,此外車用乙太網業務也將為明後年焦點。
新聞日期:2023/07/1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大啖AI訂單 矽智財族群股舞

台北報導 AI浪潮延續,矽智財族群表現整齊,比價效應競演。繼世芯-KY(3661)攻上2,000元整數關卡之後,14日創意(3443)股價亦續創歷史新高,智原(3035)更強勢漲停,距前波高點331元近在咫尺。法人指出,矽智財族群挾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優勢,提供晶片周邊支援,與晶圓代工廠相互配合下,大啖國際AI軍備競賽訂單。 全球AI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在於運算晶片,此部分掌握於美系業者手中,如Nvidia、Intel及AMD。但台灣半導體業卻扮演周邊支援相當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晶圓代工環節,主要拜台積電以先進製程所賜,高速運算製程結構多為10奈米以下,未來也將持續導入台積電3奈米製程。 而為了簡化開發晶片流程及順利取得晶圓代工產能,便催生IP矽智財商機的誕生,隨著近幾年台灣晶圓代工的壯大,也帶動台廠IP公司迎來業績飛漲的甜蜜週期。 綜觀全球半導體景氣週期逆風的2023年,矽智財業者仍持續繳出年成長的亮眼成績,其中世芯第二季營收持續寫下歷史新高。台積電子公司創意,第二季合併營收達65.87億元,季增0.9%、年增22.4%,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131.1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2.6%,也創下歷史新高成績。 兩者股價在近期也持續寫歷史新高,其中世芯更率先突破2000元關卡,挑戰股王地位。截至14日收盤,9檔千金股當中,矽智財族群便涵蓋了4檔,其中包括世芯、創意、力旺(3529)和M31(6643),正式宣告台股AI時代的到來。 而與成熟製程有關的智原,在歷經上半年的沉淺之後,也悄悄的啟動落後補漲,主要來自第二季最壞情況已過,智原第二季合併營收29.17億元,較上季衰退10.5%,邁入第三季營運即將漸入佳境,智原穩定的雙業務,包含IP與ASIC設計服務模式,將帶動明後年營收與獲利持續向上,股價近期表現強勢,距離前波高點331.5元僅一步之遙。 法人指出,第二季應是半導體行業景氣谷底,目前復甦力道之能見度仍有限,但下半年可逐步獲得改善。台灣為全球晶圓代工重鎮,半導體供應鏈也扮演舉足輕重腳色,矽智財廠商將隨製程演進一同成長。
新聞日期:2023/07/1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鴻海TMH傳聯手 赴印度設半導體廠

綜合外電報導 印度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引述消息報導,鴻海近日已和台積電及日本半導體業者TMH Group洽談合作,可望建立合資企業赴印度設廠。 內情人士透露,鴻海與印度半導體業者Vedanta Group的合作關係已在上周結束,近來正積極物色新的合作對象。鴻海與台積電、TMH之間的協商已進行多時,近日可望確定在印度生產先進及傳統晶片的合作細節。消息人士指出,鴻海打算透過合資企業在印度建立4到5條生產線,不過鴻海、台積電、TMH皆未回應傳聞。 印度政府為提升印度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力,在2021年底宣布規模100億美元的「印度半導體任務」(ISM)補助計畫。中央政府將透過這項計畫,對有意在印度設廠的業者提供資本支出50%的補助,而地方政府也打算提供資本支出15%至25%的補助,也就是說赴印度設廠的半導體業者最多可望獲得75%補助。 然而,這項補助計畫的申請門檻是必須與1家半導體製造技術開發商合作,鴻海先前與Vedanta建立的合資企業曾打算邀請意法半導體(STMicro)或格芯(GlobalFoundries)做為技術合作夥伴,無奈協商一波三折,最終導致鴻海退出Vedanta合資企業。 鴻海近日透露,公司正預備向印度政府提出「印度半導體任務」的補助申請,鴻海表示「我們歡迎來自印度國內外各類型投資者參與,希望這些投資者和鴻海一樣能協助印度半導體競爭力更上一層樓,也能為鴻海的世界級供應鏈管理及製造實力加分。」 目前全球晶片產量超過50%由台積電代工,去年台積電12吋晶圓出貨量達到1,530萬片,高於前年的1,420萬片,推動去年營收成長33.5%至758.8億美元。台積電今年12吋晶圓出貨量預計增至1,700萬片。
新聞日期:2023/07/1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世芯戰2,000關 搶IP一哥寶座

AI大發功台北報導 矽智財IP廠商世芯-KY股價挾AI題材,盤中一度攻上2,050元新高,尾盤因獲利回吐賣壓出籠,終場以1,950元作收,上揚3.72%,創史上收盤新高,蓄勢挑戰二千元俱樂部,近逼IP一哥力旺2,110元價位。世芯6月合併營收26.10億元,月減4.1%,年增147.0%,惟第二季合併營收達79.40億元,季增38.8%,年增166.9%,受惠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7奈米AI ASIC需求暢旺,法人估計,強勁的AI/HPC應用需求,以及客戶持續穩健開案,將驅動下半年營收持續成長。 世芯營收持續堆疊,第二季除北美大客戶晶片持續量產外,亦有NRE之認列,繳出季月雙增之好成績,更創下掛牌以來最旺之季度營收。助世芯股價持續強勢,13日盤中更寫下2,050元之歷史新高,一度突破兩千元關卡。 世芯逐步將重心轉往北美市場發展,在中國大陸會專注在不涉敏感科技的專案。整體而言,中國設計需求仍強勁,雖然美國新一輪禁令致使大陸設計活動放緩,不過第二季有回溫跡象。 世芯在取捨研究開發資源在北美、中國間的分配,決定支援既有客戶,並專注較不敏感車用應用,其餘便轉往專注在北美,北美大客戶AI晶片需求續增,未受整體資料中心放緩影響,量產營收持續增加,製程節點也持續往5奈米推進,成長主要來自HPC、車用應用。 法人認為,世芯雲端客戶除了固有的訂單之外,在北美HYPERSCALER(超大規模雲端服務)的公司都有掌握到新案,如Microsoft、Google、Meta等皆有奪得。儘管部分訂單也面臨景氣逆風,但持續往先進製程走,部分7奈米案件往5奈米迭代,有助ASP的提升,另外3奈米NRE將會在2024年貢獻,公司對明年展望持續樂觀。 至於世芯之私募案,由緯創(3231)及私募基金ACHG Limited,以每股1,448元、總金額共計19.98億元認購,已於10日收足股款。緯創希望透過私募入股,達成業務上的互補,未來雙方也會攜手朝向高效能運算、AI、車用三大領域合作。
新聞日期:2023/07/1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南亞科:DRAM供需 Q4趨平衡

台北報導 南亞科(2408)10日舉行法說會,總經理李培瑛指出,DRAM市場在第二季已見築底,下半年手機、電視需求將逐步改善,DRAM供需狀況有望趨於平衡。 展望第三季,李培瑛表示,產業市況在第二季已築底,2023下半年有機會需求逐步改善,供需狀況有望在第四季趨於平衡,但仍需觀察大陸內需市場、美國雲端市場及全球經濟景氣的復甦力道。 就產品類別而言,伺服器部分,AI伺服器激勵雲端需求,但企業IT支出仍保守,美國雲端業者復甦力道將是觀察重點。 在手機部分,下半年新機上市,平均DRAM搭載量增加,中國大陸區手機銷售復甦力道,將是指標之一。 在PC部分,由於庫存逐步修正回到正常水準,下半年出貨可望優於上半年。消費型電子終端產品如電視、IP CAM、網通、工控及車用需求相對健康,下半年消費型電子產品有機會逐漸開始回溫。 南亞科技第二代的10奈米級製程前導產品與第三代的10奈米級製程測試產品,均依照原先進度試產中。 該公司因應市況變化,2023年資本支出預計由原先的185億元調降至150億元,相較去年減少28%,其中,生產設備資本支出約占五成。但研發腳步不停歇,預計明年中推出16GB的DDR5上市。 南亞科同日公布自結合併財務報告,第二季營業收入為70.27億元,較上季增加9.4%。該公司第二季DRAM平均售價季減中個位數百分比,銷售量季增中十位數百分比,量增價減。 第二季營業毛損為7.88億元,毛利率為負11.2%,較上季減少2.6個百分點,主要是平均銷售單價降低。 營業淨損為31.85億元,營業利益率為負45.3%,較上季減少0.4個百分點,營業外收入12.64億元,稅後淨損為7.71億元,淨利率為負11.0%。 南亞科單季每股虧損0.25元(每股盈餘依加權平均流通在外股數30.98億股計算)。截至6月30日,每股淨值55.72元。
新聞日期:2023/07/1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記憶體廠6月營收兩樣情

台北報導 記憶體大廠旺宏(2337)、華邦電(2344)7日雙雙公告6月合併營收,旺宏6月營收21.4億元,月減6.2%;華邦電6月營收69.89億元,則較上個月增加13.86%。 稍早南亞科已公告6月營收24.58億元,月增6.45%,年減53.05%,連續四個月成長,並創今年新高。 法人認為,由三大記憶體廠商的營收數字顯示,記憶體的庫存正在逐漸去化中,終端需求也正在緩步提升。 預期在伺服器新平台將帶動伺服器DRAM/Enterprise SSD拉貨回升、傳統消費性電子旺季帶動PC/手機拉貨回升、大廠仍將維持低稼動率,庫存金額將持續下降等三大因素帶動下,記憶體基本面將轉趨正向。 旺宏6月營收21.4億元,較上月合併營收22.81億元,減少6.2%,較2022年同期合併營收39.12億元,減少45.3%。 累計1月至6月合併營收為145.33億元,較2022年同期229.38億元,減少36.6%。 華邦電則指出,華邦含新唐科技等子公司,6月份合併營收為69.89億元,較上個月增加13.86%,較去年同期減少21.50%,。 累計1至6月合併營收為363.2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1.67%。
新聞日期:2023/07/1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全球半導體營收 觸底反彈

綜合外電報導 過去一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打擊消費需求及企業支出,半導體產業陷入低迷的狀態,終於在近日出現轉機。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最新統計指出,今年5月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年減21.1%,是連續第11個月萎縮,但與4月相比增加1.7%。 SIA資料顯示今年5月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月增1.7%至407億美元。SIA會長努佛(John Neuffer)表示:「儘管半導體市場與前一年相比依舊低迷,但今年5月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較前一個月增加,是連續第三個月締造月增幅,令外界期待半導體市場將在今年下半復甦。」 今年5月大陸、歐洲、亞太地區、日本及美洲等區域市場營收全面較4月成長,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多表現慘淡。今年5月只有歐洲半導體市場營收年增5.9%,其他區域市場營收皆顯著下滑,美洲市場營收年減22.6%,大陸市場營收年減29.5%。 SIA預期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下滑10.3%,但明年可望恢復成長,估計明年全球市場營收成長11.9%。Citi Research分析師丹利(Christopher Danley)認為半導體市場營收及晶片價格已在近日恢復成長,但他仍謹慎看待產業前景,因為各家業者預計在今年夏天修正庫存,屆時可能調降全年財測。 Evercore ISI分析師穆斯(C. J. Muse)預期,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營收排除記憶體晶片可望達到4,200億美元。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