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427

新聞日期:2025/02/1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元月營收 同期新高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月合併營收2,932.88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歷史次高佳績,月增5.4%、年增35.9%;受到1月21日南台灣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及後續餘震影響,台積電初估首季營收預期將落於財測低標水準,全年展望財務展望仍維持美元營收年增21%~25%,並將於第一季認列扣除保險理賠後,相關地震損失約53億元。
受1月21日強震影響 首季營收預期將低標
 台積電元月延續2024年強勁成長動能,主要受惠於AI晶片需求爆發與3nm/5nm先進製程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
 針對地震衝擊,台積電指出,晶圓廠並沒有結構性損毀,各廠區供水、電力、工安系統及營運正常,惟多次地震發生後有一定數量的生產中晶圓受到影響,初估扣除保險理賠後之相關地震損失約53億元。
 台積電指出,首季度合併營收預期將落於財測250億~258億美元區間的低標水準,毛利率及營益率維持不變。公司正傾力補足生產損失,全年的財務展望維持不變。
 市場目前更加關注台積電如何應對川普關稅政策,市場傳出,台積電在美產能規劃將翻倍擴增、推進速度也將加快。台積電在美國時間11日首次於美國召開董事會,預期釋出新一波在美投資計畫以回應川普2.0政策。
 法人透露,台積電後續新增擴廠恐不再享有晶片法案補貼,亞利桑那州二廠投片進度將提前至2027年下半年,為符合「美國製造」要求,將開始投入2奈米製程節點。
 半導體人士分析,美國廠補帖縮水再加上關稅法案等影響,對台積電可能造成短期衝擊,但長期影響有限。主因晶片銷往美國很少透過純晶片形式,查核過程窒礙難行;另由於技術領先,無論雲端及邊緣AI晶片,大多由台積電操刀代工,為長期AI贏家。
 業界推測若關稅落地,台積電也將與客戶協調,將高關稅造成的成本增加轉嫁至中美系HPC/手機客戶身上,法人推估屆時將調漲7奈米先進製程價格15%以上。

新聞日期:2024/04/08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403大地震 台積晶圓震損有限

台北報導
 25年來最大地震!3日上午7時58分花蓮和平外海發生規模7.2地震,全台有感,這是繼1999年921規模7.3地震後,最大的一起地震。外界關注這次地震對科技業的影響,業界估計,由於半導體製程及防震係數的提升,台積電報廢晶圓可能低於1,000片,雖然先進製程昂貴,但估計扣除保險後,影響約在20億元以下,業界人士預估和法人圈大致相同。
 台積電3日表示,地震後工安系統正常,部分廠區進行疏散,震後人員皆安全並開始陸續回到工作崗位,另台積建廠工地狀況檢查初步正常,因安全考量已決定台灣各地工地停工,待檢查後再行施工。
 台積電產能牽動全球科技巨擘,包括蘋果、輝達、高通、AMD及聯發科等營運,在921 大地震後採取一系列防震措施,廠房擁有7級抗震設施,目前供給較吃緊的3nm、5nm製程多在南科Fab 18,3日台南地區地震約4級,不致影響先進製程供給,不過仍有部分石英管材破裂及線上晶圓部分毀損,部分機台做停機檢查,避免偏移。
 法人機構推估,由於高頻率餘震及停機後校正調整,影響台積電工作時數約在6個小時以內,對台積電第二季財測影響6,0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0億元,毛利率影響低於0.5個百分點,衝擊有限。半導體供應鏈人士也指出,台積電受影響應以地震後晶圓破片的數量為主,921地震中所毀損的晶圓片,導致營收減損不超過新台幣30億元,但保險理賠後對獲利影響不到10億元。
日本首相:隨時提供援助
 截至3日晚間7時,已累積至少183起大小餘震。氣象署預估未來三到四天內還可能發生規模6.5至7.0地震。而本次花蓮強震,深度15.5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花蓮最大震度6強,是2020年震度分級新制以來最大,宜蘭、苗栗也有5強震度,全台灣包含離島都超級有感。
 氣象署表示,這次地震菲律賓海板塊隱沒的位置,過去地震淺至深都有、也相當頻繁,該區域能量累積相當快,評估不會一次就將能量釋放完。
 針對不少民眾反應地震當下未收到國家級警報,氣象署表示,實際震度達4級以上,但預估震度未達4級而沒有發布的區域為桃園市、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高雄桃源、屏東九如6地,預估震度偏低原因為警報第一報預估規模僅6.8,氣象署承諾,後續將會持續檢討改進。
 日本3日同步偵測並發布地震報告,日相岸田文雄隨後表達慰問,強調願意提供台灣任何必要的支援。此外,日本氣象廳已上修偵測到的地震規模為7.7,並將稍早對沖繩等多地發布的「海嘯警報」降低為「海嘯勸告」。

新聞日期:2022/01/05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2022年第一震 DRAM、晶圓代工 生產無礙

台北報導
 台灣在3日傍晚5點46分於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約6.0地震,由於台灣DRAM與晶圓代工廠區大多集中於北部與中部,經市調機構集邦科技初步調查,確認各廠並無重大機台損害,生產方面正常運行,實際影響有限。
 集邦指出,台灣DRAM總產出占全球產能約21%,包含台灣美光晶圓科技、南亞科以及其他較小型廠房的綜合產出。晶圓代工方面,包含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業者的綜合產出,讓台灣地區產出占全球產能高達51%,。
 在DRAM市場變化部分,除了部分終端的需求因長短料況改善而有淡季不淡的支撐外,近期來自中國西安受疫情導致的封城也引發市場對供給面的隱憂,使得現貨價格連日走揚,而該現象於DRAM類別較NAND Flash更加明顯。
 集邦表示,目前對2022年第一季DRAM價格預測仍為約8~13%的季跌幅,但由於上述因素將隨時牽動採購行為的改變,因此後續實際合約價發展仍有待持續觀察更新。
 至於現貨市場部分,由於3日地震發生日仍值中國假期期間,大部分現貨交易商未有積極動作,地震對其是否產生正向的激勵有待日後更新。
 在晶圓代工市場部份,雖然近期部分終端產品進入淡季週期,導致零組件拉貨動能稍加趨緩,但先前較為短缺的晶片,包括車用晶片、電源管理IC、WiFi無線網路晶片等,備貨力道仍然強勁。整體來說,晶圓代工產能仍處於產能利用率超過100%的供不應求市況下。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