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427

新聞日期:2022/03/3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淨零碳排 半導體未來最大挑戰

台積劉德音:樂見將氫能納入
台北報導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30日指出,如何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並因應歐盟將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將是半導體產業未來幾年面臨的最大挑戰,但很高興看到政府公布淨零碳排路徑,並樂見將氫能納入其中。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近年來在節能、環安、永續領域表現傑出,包括近六年於節能減碳的總投資金額累計近新台幣88億元,累計節電約38億度電。去年TSIA會員公司執行超過1,400件節能改善方案,年節電達8億度電,複合年節電率也持續超過2%,遠優於1%的法規要求。
 劉德音指出,去年在英國格拉斯哥剛結束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中,各國無不致力宣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台灣近期氣候變遷法修法,也將2050淨零碳排目標納入其中。要如何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並因應歐盟將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是未來幾年面臨的最大挑戰。
 國發會已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宣示2050年要達淨零碳排,其中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大幅提高至六成以上,氫能占比約達9~12%。劉德音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產業,要跟得上全世界的腳步,政府首度公布淨零碳排路徑,希望能做得更具體,產業也會積極配合,盼政府超前部署,產業才能跟上,其中氫能需要很多具體投資,這就是所謂的超前部署。
 台積電近年在ESG領域有許多重大投資項目,2020年啟動「台積電南科再生水廠」建廠工程,為台灣第一座民營再生水廠,預估今年南科再生水廠就會啟用供水,台積電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導入工業再生水的先進晶圓廠。台積電營運組織副總經理廖永豪30日出席論壇指出,台積電預計2030年再生水使用比例將高達60%。
 廖永豪表示,隨著半導體技術持續演進,顯著提升產品運算效率,但生產過程使用的能源,會隨著製程複雜度而增加,例如5奈米用電量就比28奈米高出4倍,所以台積電專注發展綠色製造,透過節能、溫室氣體減排、水資源節省、廢棄物管理等面向,以最少資源創造最大企業價值。
 廖永豪舉例指出,台積電2015年首次購買綠電1億度,成為台灣最大綠電採購者,並帶動再生能源成長,2021年再度成為台灣碳中和天然氣最大推手,台灣廠天然氣使用已達碳中和。台積電透過五大節能團隊落實綠色創新,預計2030年達到平均節能22%的目標。

新聞日期:2021/10/07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半導體大串聯 實踐永續製造

SEMI聯手經濟部及前瞻企業,鏈結產業供應鏈,推動綠色製程
台北報導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與經濟部於10月6~8日共同舉行為期三天的台灣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Taiwan 2021)ESG暨永續製造高峰線上論壇,匯集經濟部、SEMI、高通、台積電、日月光、應用材料、台灣默克、微軟等合作單位與眾多前瞻企業,鏈結半導體產業供應鏈與國際接軌,實踐產業永續競爭力。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SEMI多年來持續為半導體產業凝聚共識樹立成產業標準,確保關鍵核心技術的生產過程接軌國際趨勢與標準。例如2005年完成的SEMI S23標準,早已大量使用於半導體設備設計期間或工廠節能的參考依歸。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快速演進,SEMI攜手政府與產業先進共同探究創新有效的解決方案,推動台灣進入下一個ESG永續經營里程碑。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說明,隨著氣候變遷加劇,讓ESG成為全球企業發展的衡量指標,更是國際投資的重要依據。台灣高科技半導體產業更是積極響應ESG,經濟部與產業、學研單位團結攜手,從技術、法規與商業模式等全力推動,引領高科技產業發展同時為環境永續貢獻心力。
美國高通公司副總裁暨台灣與東南亞區總裁劉思泰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嚴峻挑戰,做為全球領先的無線技術創新者及致力永續經營的國際企業,高通技術公司與矽品及高雄、台南10家中小企業供應商於2020年起,合作推動高通台灣永續合作計畫,樹立與全球供應鏈攜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之典範。
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表示,台積電在永續發展上關注綠色製造、建立責任供應鏈、打造多元包容職場、人才培育、以及弱勢關懷等五大焦點。身為晶圓製造服務商,在本業上積極節能減碳,落實綠色製造。根據工研院研究顯示,台積電在生產中每消耗1瓩(kWh),就幫助全世界省下了4瓩的能源,台積電在今年宣布於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將持續以實際行動落實環境永續目標。
日月光資深副總周光春說明,隨著各國環保意識抬頭,綠色製造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重要使命,日月光也為落實永續理念不遺餘力。響應客戶要求,承諾將於2030年在特定專線廠區使用100%再生能源、實現碳中和並達成零廢棄,同時攜手供應鏈上下游夥伴,共同推動並發展綠色製程與循環經濟。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