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聯電、日月光等成本負擔升高、毛利率恐遭稀釋 中鋼電費年增逾9億元
【本報綜合報導】
國內產業電價昨(30)日拍板調漲,半導體漲幅為14%,高於平均調幅,台積電、聯電、日月光投控、環球晶等半導體指標大廠首當其衝,面臨毛利率遭稀釋、成本提升等壓力。
傳產業也難逃衝擊,中鋼每年向台電購電達25億度,預期電價調漲後,年增電費約9.4億元。為降低電價調升的負面衝擊,各大廠紛紛擴大「節電大作戰」。
外資預估,產業電價調漲後,台灣晶圓代工廠電費將增加15%至25%。至截稿前未取得台積電回應。
主攻成熟製程的聯電也坦言,電價調漲會導致成本增加,惟影響程度有待進一步評估。
聯電強調,公司尊重政府政策,將致力於提升再生能源,並同步分散產能。聯電統計,旗下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在2023年達11.1%,相較於2022年的5.1%翻倍增長,同時,於台灣簽訂裝置容量達181MW(百萬瓦)的再生能源採購合約,已自2024年起供電,以穩健的腳步向2025年25%和2030年50%的目標推進。
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方面,電費占公司總成本約低個位數百分比,公司早已在廠房導入智慧電網,為有效管理能源使用效率,除了要求製造廠區每年節電比率須達當年需求電力2%以上,也針對非再生電力密集度與高耗能設備電力密集度進行監控並要求減量。
本土半導體矽晶圓一哥環球晶表示,電價調漲確實影響台灣廠區生產成本,以集團的合併財報來看,對毛利率影響約0.5到0.7個百分點,將繼續節約用電,並積極開發綠電,希望可以將相關影響降到最低。
面板雙虎也緊盯電價動態。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強調,友達成立之初,就認知面板是耗電及耗水的產業,因此持續投入節能、創能及儲能。他舉例說明,以友達如此大的能源使用企業,2023年就達成節能3.3%的成效。
群創強調,公司在ESG永續的耕耘上,持續朝向淨零碳排生態系邁進,以落實低碳營運模式,形成永續共融生態圈。群創並積極設立明確減碳節能目標,全力支持各項節能減碳及低碳創新方案推動,具體落實企業永續理念。
電子代工龍頭鴻海並未回應電價調漲影響程度。業界人士分析,相較半導體、光電業都是用電大戶,受電價調升影響較大,鴻海為組裝廠,不是用電大戶,而且鴻海集團主要的組裝工廠都在中國大陸、越南與印度等地,受台灣電價波動影響不大。
傳產業也因電價大漲大喊吃不消,中鋼預期電價調漲後,年增電費約9.4億元,將積極展開大動員,為減少電價調漲衝擊,集團內持續執行節電方案,如更換主軋機為高效率馬達、增設風機變頻控制、及製程控制模式優化等。
在加大產線善用離峰電力方面,透過生產排程降低尖峰時段用電量,如安排中班計劃性停機進行換輥作業、中班檢修完延後起機等方式因應。中鋼加強節能、省電、減碳措施,預估可減少近10億元電力支出,對沖漲價的不利因素。
【2024-10-01/經濟日報/A4版/焦點】
【本報綜合報導】
台電擬調漲工業電價15%,工商團體大老直呼太不合理。工總理事長潘俊榮表示,工總不反對調漲電價,但一次調漲15%實在太高;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則認為,電價再漲,各行各業都會吃不消,也將影響民生,連帶推升物價;科技業則認為,穩定供電才是關鍵。
潘俊榮認為,若台電非不得已必須調漲電價,工總並不反對,但是不應一下子漲太高,應該壓低調幅,傳統產業目前本就面臨景氣寒冬,若一下子大幅調漲電價,將增加成本及負擔,各企業一定吃不消,呼籲電價應漸進調整,並有合理調整範圍。
林伯豐認為,電價一漲再漲,影響台灣工業發展,他重申綠電與核電應並存發展,才能穩定民生和產業用電,如果只發展綠電,卻將核電排除在外,就算仰賴政府補助及漲價都無濟於事,電價還是會繼續漲,台灣工業也無法好好發展。
他指出,現在發展中的電子業和人工智慧(AI)等用電量極大,若再調漲電價,各行各業都會吃不消,電價調漲也會影響民生用品,連帶推升物價,造成通膨,不利人民及國家發展,呼籲政府應以國家前途為優先考量。另外,台電規劃超級用電大戶、半導體與資料中心將漲價逾15%,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以及電子代工一哥鴻海昨日都未回應。聯電則表示,尊重政府政策;規劃在台灣營運大型AI資料中心的正崴也說,政府的政策都會遵循。
不具名科技業高層指出,雖然電價上揚多少增加生產成本,但電價上漲不是業界最關注的議題,政府是否能穩定的供電,才是關鍵所在。
科技大廠已陸續投入再生能源。聯電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在2023年達11.1%,並於台灣簽訂裝置容量達181MW(百萬瓦)的再生能源採購合約,已自今年起供電。(記者謝柏宏、李孟珊、尹慧中、蕭君暉)
【2024-09-26/經濟日報/A4版/焦點】
三年半內供電壓力最大
【台北報導】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昨(8)日表示,供電壓力最大的是在2024年至2027年,夜尖峰備用容量率為8%,台電不會在夏季排機組歲修,但機組仍有可能故障,預估夏季夜尖峰備容量僅有200萬瓩,供電相對緊澀。
總統府昨日召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曾文生於會中報告「台灣電力供需的轉型與挑戰」,點出台灣電力六大挑戰,包含用電成長率倍增、需求型態改變、須加速開發電源、強化電網韌性、區域供需平衡、須加速減碳。
曾文生表示,近來外界關切台灣電力系統能否供應台灣經濟成長所需用電,主要包括半導體及AI發展。前者用電增加主要是在新竹及高雄,也就是跟隨科學園區擴建,用電才會增加,2028年半導體增加用電則是在台中。他強調,2028年半導體用電需求是非常明確。
至於AI部分,曾文生說,台電去詢問AI伺服器廠商,以資料中心的能源使用效率(PUE)1.3來計算,一個資料中心64櫃的伺服器,約要用10MW(百萬瓦)的電;台電依據某家在彰化設置資料中心去推估未來AI用電量。
他表示,過去2008年至2023年全國電力消費年均成長1.06%,推估2024年至2033年均成長2.79%。
曾文生表示,供電壓力最大是在2024年到2027年夜尖峰,夜尖峰備用容量約300萬瓩至400萬瓩之間,備用容量率約在8%;台電不會在夏季排機組歲修,但機組仍有可能故障,扣掉一定程度,夜尖峰備用容量維持在200萬瓩,會有點緊澀。他提及,為穩定供電及維持供電韌性,能緊急供電,台電仍會維持一些停機機組,將其轉成警備機組。
他表示,台電仍面臨諸多挑戰,在電源開發上,各國爭相建置燃氣機組,未來國際每年新增容量預估從3,000萬瓩 (30GW)增加至4,700萬瓩(47GW),已轉變為賣方市場,各國燃氣機組建置皆面臨預算增加及工期延長情形,台電得去搶機組;此外環評、取得地方政府執照許可等都是挑戰。
在電網韌性部分,台電提出十年5,000億元強化電網韌性計畫,電源及電網做區域平衡,不要過度集中。
【2024-08-09/經濟日報/A2版/話題】
麥寮1號機延役、抽蓄水力救援、向民間調度 確保夜尖峰備轉容量率達7%以上
【台北報導】
夏季供電拉警報,台電三劇本備戰。台電表示,考量產業復甦及半導體發展所增用電,預估今年尖峰負載為4,119萬瓩、創歷史新高,將發生於7月下旬;其中,夜尖峰負載為3,746萬瓩,台電將全力調度,確保夏季夜尖峰備轉容量率撐在7%以上。
賴政府能源政策是否調整仍未知,核三廠1號機將於7月除役,台電已備妥多個因應方案,其中三項包括:麥寮電廠1號機延役、緊急時由抽蓄水力出場救援,也擬緊急向民間企業調度電力的「需量反應」措施等,以因應突發狀況,力求穩定供電。
台電預估,今年尖峰負載創歷史新高,相較於2023年的瞬時尖峰負載3,961萬瓩,將成長158萬瓩,約4%。
在供電方面,台電原本估計,今年將退出供電的機組共減少315.1萬瓩,新加入機組可增加443.3萬瓩,供電能力淨增加128.2萬瓩,距尖峰負載尚有30萬瓩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原訂今年6月合約到期的麥寮電廠1號機60萬瓩,台電近期以完成履約為由同意可延役至2025年底,換言之,今年供電能力淨增加立刻回升至188.2萬瓩,原本距尖峰負載尚有30萬瓩缺口,立刻轉為還有30萬瓩餘裕。凸顯麥寮1號機延役之重要性。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表示,因應今夏負載創新高,將全力調度,包括再生能源供應增加,並透過水力、燃氣等快速反應機組靈活搭配,同時結合新時間電價、需量反應等需求面管理措施,增加供電穩定性,以因應夜間電力需求。
台電解釋,白天因有大量太陽光電,日尖峰供電較不是問題,夏季日尖峰的備轉容量率大致可維持10%,惟太陽光電退場後的夜尖峰,需要靈活調度,預估備轉容量率約7%,不至於落入6%警戒線。
台電表示,今年除役電廠包括:興達1、2號機共100萬瓩,已於去年底除役;核三1號機7月停機約95.1萬瓩,以及民間的麥寮電廠2號機60萬瓩因合約到期,今年共短少255.1萬瓩。
至於今年新設機組如豐德3號機110萬瓩、大潭9號112萬瓩及大潭7號機91.3萬瓩、興達新1號機130萬瓩,預計今年6月起陸續完工上線運轉,共可增加443.3萬瓩。今年實際供電能力淨增加188.2萬瓩。
【2024-06-24/經濟日報/A5版/焦點】
【台北報導】
台灣美國商會最新白皮書關切能源議題,經濟部昨(6)日回應,我國電價是由跨領域專家進行專業審議,並兼顧反映成本、穩定電價及物價,近年累計漲幅較其他國家和緩。
經濟部指出,面對俄烏戰爭後的能源危機,我國電價漲幅相對其他國家明顯較低,例如許多國家直接反映在價格,2020至2023年間各國工業電價累積調幅,日本為36%、南韓87%、德國34%、法國160%、英國126%,但台灣工業電價調幅約僅上漲三成,相對和緩。
經濟部表示,感謝美國商會建議,會持續聽取產業意見,公私合作吸引本國與外商投資。希望社會各界支持強化電力基礎建設,抓住AI商機。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美國一直是台灣重要經貿夥伴,未來將有更多合作機會,希望美國商會成員持續投資台灣。
劉鏡清強調,未來台灣產業發展將聚焦AI和半導體雙核心,在既有基礎上打造護國群山,台美間上下游產業緊密合作,政府將規劃並編列預算,於北部或南部成立台灣Tech Hub(科技研發中心),含括AI中心、先進科技研究中心、創新及創業中心等。
【2024-06-07/經濟日報/A4版/焦點】
透過穩定供電、建置超級電腦、培養人才推動 盼產業界持續投資新創、應用系統
全球科技界矚目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昨(4)日正式開幕,賴總統致詞提出三承諾,為打造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將以穩定供電、建置超級電腦、以及持續培養人才等三大政策方向推動。
他呼籲,要在全球科技戰對抗下,提前布局發展AI。希望產業界持續投資台灣、投資AI新創公司、投資供中小企業使用的AI應用系統,讓AI導引向台灣更好生活的關鍵技術。
賴總統表示,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非常特別,尚未開幕已經各方注目,全球科技界最重量級紛紛來台,包括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以及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等人。「台灣何其有幸,有科技界的大家共同努力幾十年,一舉把台灣推上了AI革命的中心點,讓台灣成為無名英雄,也讓台灣成為世界的支柱。」
賴總統承諾政府會穩定供電,不過,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當著賴總統的面指出,台灣目前在算力領域有很好發展,這次Computex 正逢其時,但電力是算力產業的基礎支持,呼籲政府除了確保電力系統韌性和穩定度,要重新檢視能源配比,讓未來有更多重選項,以加速電力碳排係數下降,還可善用台灣ICT產業優勢,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擴大對淨零創新科技的投入。
賴總統承諾,未來政府會完成三項基本工作,第一,穩定供電並提供多元綠電,以及建立屬於台灣的資料中心。
第二,建置超級電腦,他感謝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捐贈第一台超級電腦給台灣,台積電願意支付每年部分營運費用,未來如有需要,政府將投注建置符合需求的超級電腦,提供產官學研使用;第三,政府將持續培養包括ICT產業、晶圓製造、半導體及人工智慧等領域的人才,讓台灣成為人工智慧島的目標可以實現。
【2024-06-05/經濟日報/A4版/焦點】
台電董座曾文生預期新增供電創新高 備轉容量率不低於6%
【台北報導】
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昨(16)日表示,預期今年第2季景氣將復甦,以及半導體先進製程陸續投入生產,用電需求增加,預期2024年尖峰負載將達4,100萬瓩,破歷史新高,供電壓力增加。他並表示,台電今年會有四部大型機組加入運轉,新增443萬瓩,也創歷史新高,預期2024年備轉容量率以不低於6%為目標。
外界關切選後面對國會新政局,能源政策是否調整。曾文生強調,台灣的產業要出口,就需要綠電,再生能源絕對會持續推動,但作法上是否有新的調整,或加入更多新的創新方式,則要再評估。
針對核電議題,國會有任何決定,作為國營事業,台電會遵守政府與國會決定。
歷年來國內最高用電量出現在2022年7月,達到4,059萬瓩。但2023年因為景氣不佳,用電量不增反下降,最高用電僅有3,948萬瓩。台電預測今年尖峰負載將達4,100萬瓩,將較2023年增加152萬瓩、增加約4%,代表今年供電壓力大。
「台電是以4,100萬瓩這個數字來做準備,」曾文生指出,2024年台電會有四部大型機組加入運轉,包括今年第1季民營森霸豐德3號機(110萬瓩)完工,第2季是大潭9號機(112.36萬瓩)、興達新1機(130萬瓩),接著還有大潭7號機(91.3萬瓩),總共會有四部大型機組,裝置容量共計443.66萬瓩。這也是台電加入營運裝置容量創歷史新高的一年。
不過他也表示,2024年也會有興達電廠二部機組、麥寮電廠二部機組、以及核三廠1號機將停機,預估將有320萬瓩會下線,但今年增加443.66萬瓩還是高於停役,供電仍屬穩定。
他表示,去年備轉容量率是以不低於6%為目標,2024年也不會低於6%。換言之,會在6%以上。他說,台電現有大潭電廠、台中電廠、興達電廠及台電子公司電廠共九部機組同時動工興建,這也是創台電歷史紀錄。
【2024-01-17/經濟日報/A4版/焦點】
台北報導
南部科學園區1日驚傳短時間壓降事件,恐影響半導體生產流程,對此晶圓代工廠台積電表示,南科廠區發生短時間壓降,預期不影響營運,聯電則表示,壓降事件對生產造成部分影響,有部分晶圓報廢,機台需要重開機,目前全數恢復生產,損失金額有待進一步統計。台電豐華D/S變電所因161kV GIS隔離開關故障,發生電力壓降,造成台南園區及高雄園區部分廠商電壓驟降,兩園區已復歸正常供電。
台綜院:成長幅度創一年半新低,電力景氣燈號由紅燈轉為黃紅燈
台北報導
台灣綜合研究院22日指出,因電子終端市場需求疲弱,從上游到下游供應鏈持續面臨庫存去化挑戰,部分業者有減產或延後新產能計畫,產能利用率受影響而下滑,10月半導體業用電成長幅度創一年半以來新低,用電成長表現「大不如前」,電力景氣燈號由熱絡的紅燈翻轉為下行的黃紅燈。
台綜院指出,由於半導體業高階製程訂單鬆動,出口訂單下修情況轉趨明顯,與用電量兩者走勢來看,半導體業近半年來已出現反轉訊號,可能終結兩年來半導體業的超級景氣循環周期。
與半導體有產業關聯的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台綜院指出,下游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電視、筆電等終端產品需求不振,廠商仍處於調節庫存階段,電力景氣燈號進一步轉向衰退的藍燈。電子與資通訊產品出口接單因客戶庫存去化,IC設計、面板等接單減少,與用電量兩者走勢來看,產業景下行訊號持續超過六個月,產業景氣走向衰退。
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也在22日「台日投資合作論壇」報告,全球智慧型手機、PC、伺服器、儲存裝置今年下半年開始明顯衰退,這三大類占半導體市場需求6成,加上半導體進行庫存調整,半導體出貨在下半年狀況不同於上半年,9月間已預估出貨成長率迅速下滑,且市場呈現「單價下跌,數量減少」的疲弱態勢。
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首席分析師益子博行表示,全球半導體營業額以單月而論,今年3月刷新史上最高紀錄之後,7月開始出現年增負成長,就數量成長率來看,負成長幅度擴大很快;各類別半導體在下半年來僅功率半導體和部分車載半導體持續緊繃。
瑞穗銀行估測,2023年半導體出貨額會出現5.2%的成長衰退,是近四年來的首度負成長。
益子博行指出,2023年半導體業下行風險來自三大部分,一是世界經濟進一步減速,終端需求再弱化,且隨地緣政治風險提高,採購、生產受限風險提高;二是半導體廠商展望需求低迷,暫緩設備投資,且人才、工程、補助、管制等影響,先進製程工廠投資暫緩;三是美國強化對陸管制,對大陸設備出口也會減少。
上看800億,將導入最先進1技術
台北報導
台灣半導體實力在國際上有目共睹,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21日接受專訪表示,國際科技大廠將接踵在台落地,加碼投資台灣,其中美光最先進製程明年要在台灣落地;荷商艾司摩爾(ASML)要落腳林口打造亞洲專屬園區(PARK);而台積電1奈米廠落腳龍潭園區,將投資兆元、帶來上萬個就業機會,且帶動食衣住行產業遷徙繁榮地方,未來桃園會像個「聚寶盆」,尤其台積電在北中南陸續投資先進製程,台灣會是一個科技島。
據了解,美光明年在台加碼投資上看800億元(含採購),將導入最先進的1γ技術,會在2024年量產。
國際諸多科技大廠例如ASML、美光,還有台積電,最近相繼加碼投資台灣,沈榮津銜蘇揆之命成立專案小組,親力親為開會解決水電、土地及人才等各種障礙。據統計,2020年至2025年半導體及相關設備材料商投資台灣3.8兆元。
沈榮津透露,美光最先進製程會在台灣落地,後續也承諾在台灣加碼投資,日前他和經長王美花接見美光高層時,曾詢問其在台投資有沒有後悔?美光高層表示,台灣政府的行政效能讓其感到放心。
據悉,美光明年計劃擴大在台投資,預計明年導入1β技術,領先三星,明年底以前在台量產;同時已導入最先進的1γ技術進來台灣研發,預計2024年在台灣落地量產,屆時其最先進製程也會採用ASML的EUV設備。
至於台積電將在龍潭園區打造1奈米廠,沈榮津指出,台積電2奈米廠投資約8,000億元,創造8,000個工作機會,進入1奈米世代,會創造約兆元以上投資,並為帶來上萬個百萬年薪的家庭,從園區開發、建廠、生產,食衣住行育樂都有龐大消費行為,將為地方帶來繁榮,且會在桃園複製社區營造,帶動產業遷徙,會像一個聚寶盆。
考量台積電客戶的需求,最重要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明年7月將在林口進行大規模投資案,首期投資至少300億元,ASML計畫在林口打造專屬園區(park),把相關國際供應鏈夥伴一起帶進台灣,讓關鍵技術在台灣共同研發、製造,同時進行人才培訓及重要維修基地,讓台灣半導體製造供應鏈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