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1兆元激勵計畫擱置,高層將另尋降低材料成本等替代方案
綜合報導
為避免在科技戰中受制於美國,中國不惜砸下重金扶持本土半導體產業,日前剛傳出,中國有意斥資人民幣(下同)1兆元推動生產線自給自足。但消息人士透露,受到當前全國新冠疫情爆發,令中國經濟與財政實力受限,中方將暫緩投下巨資與美國一爭高下的行動。
2022年底中國加速鬆綁疫情防控措施後,各地疫情急速延燒,重擊企業生產與民間消費。中國官方2022年12月製造業與非製造業PMI數據分別為47、41.6,均創下2020年2月疫情爆發初期以來的最低水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更以「叢林大火」形容中國疫情,擔憂不僅將打擊其經濟,甚至會拖累地區與全球經濟增長。
綜合外電4日報導,為因應美國2022年底對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新出口制裁行動,中方同期也是動作頻頻,包括砸下1兆元資金推動半導體生產線自給自足,並計畫最快在2023年首季實施。但疫情升溫對中國經濟與財政可謂雪上加霜,只得將撒幣計畫暫時擱置。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高層官員正在討論高額補貼的替代方案,因為先前這些補貼不但沒有產生多少成果,甚至還導致了腐敗問題以及美方更強力的制裁。雖然有部分官員仍然力主實施1兆元的半導體激勵計畫,但其他官員對於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的投資依賴型發展道路,顯然失去興趣。
有官員提出,應該尋求用其他方法來扶持本土晶片生產企業,例如降低半導體材料成本。這象徵中方在半導體行業的態度發生變化,顯示中國經濟動盪大為削弱其財力,並重挫其在晶片業的發展雄心。
報導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中國政府最終的政策取向,畢竟過去幾十年,巨額投資與財政補貼對於推動中國製造業發展仍取得了頗佳效果,中國政府仍可能決定調配其他領域的資源,對半導體行業進行「輸血」。
中國對半導體產業的扶持,最著名的就是在2014年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當時籌集的1,387億元資金扶持了日後包括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數十家企業發展,大基金二期也在2021年下半年進場投資。但投入巨資並未能讓中國擺脫美國制裁,2022年7月底,包括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在內的多名行業高層,反因涉嫌貪污腐敗被調查拘禁。
半導體業擴產 觀望氣氛濃
綜合外電報導
針對半導體產業的補助議題,美國會政治角力不斷,令晶片法案前景不明,這些動輒數百億美元的建廠計畫更是懸而未決,廠商們殷殷企盼國會通過520億美元的晶片生產與研究獎勵方案,才會針對大規模擴產作出承諾。
據聞,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向同事透露,預料最快本周二針對包含晶片投資但排除其他條款的法案進行全院表決(floor vote),由於參院兩黨幾乎勢均力敵,目前該晶片案能否過關仍是未知。
美光執行長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提及,「我們需要聯邦政府的支持,也需要自州政府的適當支持,俾以縮短國內與海外生產大約35~45%的成本落差。」
梅羅特拉指出,美光正與多州洽商提高產能一事,獎勵方案是在美設廠能夠實現的關鍵,但企業無法一直等待國會而延宕投資決策,將鎖定在經濟規模最可行的計畫去擴產。
美光擬於未來十年斥資逾1,500億美元提高製造產能。
根據車用晶片大廠恩智浦(NXP)今年5月為爭取補助而聘用顧問公司Kroll所發表的提案指出,該公司擬就德州奧斯汀兩廠的其中一廠進行擴產,預計今年第四季作出決定,2024年動工,斥資規模約26億美元,但若奧斯汀廠擴產無法進行,該公司可能選擇赴新加坡擴大產能、與歐洲晶片業者結盟或是委外至亞洲代工廠。
英特爾近期曾提到,倘若沒有政府獎勵方案,該公司建廠進度將更謹慎。
過去兩年的晶片荒導致車廠產線停擺以及部分電子產品價格大漲,引起美國內部浮現扶持國內產能的呼聲。
然而,反對給予半導體廠商補助的人士則稱,半導體業因為晶片荒早已受惠,這些企業應在無須補助的情況下持續啟動美國建廠。
晶片業者針對政府獎勵遊說國會多年,盼能大幅減輕在美設廠的成本。然而在政治光譜的兩端,角力不斷拉扯,反對一方認為補助方案根本是政治分贓,或稱這應該與調薪等社會政策連結。
戴琪:中國不遵守貿易規範,損及世界繁榮,不排除展開調查
綜合報導
經過半年多的檢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當地時間4日的演講中定調,拜登政府接下來的對中貿易政策或將再出重拳。戴琪指出,中國政府對半導體等行業的巨額補貼,已損害美方和世界的繁榮,美方不排除展開「301調查」。至於企業高度關注的關稅問題,美方可能加徵新的關稅。
綜合外媒報導,戴琪在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演講時指出,中國政府投入數十億美元補貼農業、鋼鐵和半導體等產業。她批評,「中國不遵守全球貿易規範,損及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繁榮」,因此美國不排除對中國啟動「301調查」,而這或將連帶加徵新一輪關稅。
中美貿易協議方面,美國貿易代表署已確認,中國並未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擴大採購承諾,戴琪近日將就此與劉鶴重啟談判,進而要求中國履約。此外,美國預期難以使中國經濟制度進行深入改革,因此將放棄與中國的「第二階段」貿易協議談判。關稅部分,貿易戰爆發以來,美國對中國眾多進口商品課徵高額關稅,使美國進口商負擔沉重成本。戴琪對此表示,部分商品將進入「有針對性的關稅豁免程序」,排除部分商品的高額關稅,以確保現行架構符合美國經濟利益,緩解美企壓力。
戴琪過去曾表示,中美之間存在全球最重要的貿易關係,但美國政府對中政策持續導向脫鉤一途,使商界的擔憂與日俱增,數度呼籲美國重啟對中談判,避免完全脫鉤。戴琪最新演講強調,拜登政府不激化與中國的貿易緊張局勢,但關注美國從雙邊「再掛鉤」尋求達成什麼目的。
美國之音引述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表示,戴琪的表態較預期更強硬,拜登政府不僅將延續美國前總統川普時期的關稅,也建立起加徵新關稅的可能性。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則認為,贊同戴琪以務實精神尋求與劉鶴重啟貿易談判,但商會仍擔憂「301調查」恐將重啟的風險,以及中國進口商品關稅豁免的政策,目前仍缺乏明確性。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指出,「美國是時候用非貿易戰手段與中國共商解決問題了」。文章表示,中美貿易有許多具體事項可進行調整,中國在智財權、投資和美國貿易平衡的訴求方面,皆做出相應努力,但若美國阻止中國制定發展科技創新能力的規畫,並改變中國提升競爭力的國家政策,中方「絕不會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