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新聞日期:2025/03/05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大陸官方強化RISC-V架構 晶心科將大啖AI商機

【台北報導】
美中科技戰持續擴大,大陸官方為突破白宮限制,傳有望首度發布強化RISC-V架構開發晶片應用,有機會擴大對使用RISC-V架構的陸IC設計廠補助,掀起RISC-V架構新商機。

法人看好,聯發科轉投資RISC-V架構矽智財(IP)商晶心科將搭上相關商機列車,大咬AI、高速運算(HPC)大單。

業界分析,大陸原本就在RISC-V領域積極投入,包括阿里巴巴、小米生態鏈、龍芯等指標陸企都是愛用者,隨大陸官方大舉推廣方案,有利於向下延伸到中小型IC設計廠,屆時晶心科將可望藉此擴大在大陸市場營運動能,推動業績持續攻高。

晶心科元月合併營收9,550萬元,年增24.3%,寫下歷年同期新高。法人預期,晶心科今年在AI、HPC等客戶從委託設計(NRE)轉入量產後帶來的權利金挹注下,營運力拚逐季看增。

美中科技戰自新冠肺炎疫情前就開始引爆,川普上任後,擴大對大陸半導體技術管制,影響陸企在AI、HPC等新市場發展,使得大陸半導體產業積極尋找突破出口,希望能強化自身半導體產業,降低美國方圍堵的影響。

路透報導,大陸官方有意在本月首度發布新政策,全面鼓勵大陸IC設計廠加速使用具有開源性的RISC-V架構。

業界認為,北京此舉,主要希望能降低被美國技術掌控的安謀(Arm)架構影響,且按照過往案例,北京方面都會祭出大筆補助,有機會帶動大陸IC設計廠大舉採用RISC-V架構開發AI、HPC等各式晶片,使RISC-V架構在大陸市場被擴大採用。

據了解,RISC-V架構原先就是學術單位研發的開源性矽智財,與安謀為私人企業開發出的架構完全不同,因此RISC-V並不會被各國政府單位限制或管控,且使用RISC-V相對安謀架構而言成本較低,加上RISC-V有模組化特性,開發運算晶片上難度亦相對較低,目前不僅是新創公司的首選,更已經被輝達(NVIDIA)、高通等國際大廠導入,顯示RISC-V的發展已成為市場上的第二主流架構。

【2025-03-05/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新聞日期:2025/03/05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魏哲家會川普 送上大禮

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與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3日在白宮宣布,台積電將加碼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興建三座晶圓廠、二座先進封裝廠及一座研發中心,創下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國直接投資案。台積電ADR 4日早盤上漲1.9%。
 川普說:「我們必須在美國生產本地所需的晶片及半導體。這件事攸關國家安全。」
 他表示,台積電此舉可避免晶片出口美國時被課徵高額關稅,如果這些晶片在台灣生產再運往美國,將被徵收25%、30%或50%的關稅。
 川普在記者會中稱讚魏哲家是傳奇,「是現在會議室裡最重要的人」。魏哲家則感謝川普及美國政府支持,並強調,將在美國生產晶片,驅動人工智慧(AI)未來。
對美總投資1,650億美元
 台積電對美投資總規模達1,650億美元,台積電指出,該擴大投資案將待董事會進一步核准,未來股利政策不會受到影響,公司將繼續致力於在年度和季度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且穩定成長的每股現金股利。
 台積電預估,本次對美投資再加碼,將為人工智慧(AI)和其他前瞻應用創造數千億美元的半導體價值。預計在未來四年為約4萬個營建工作機會,並在先進晶片製造和研發領域創造數以萬計高薪且高科技的工作機會,並有助貼近蘋果(APPLE)、輝達(NVIDIA)、超微(AMD)等美系客戶,強化供應鏈安全。
 台積電先前指出,海外擴產將使2025年毛利率稀釋2%~3%,但長期目標仍維持53%以上,透過政府補貼與彈性定價策略縮小成本差距。
 法人並分析,未來台、美廠之間代差將進一步縮小,研發中心座落當地,也不排除給予競爭對手挖角的機會;此外,千億美元的投資,可建造約當南科廠Fab 18 P1~P8廠區,排擠台灣投資資金。
 據法人測算,台積電第二波加碼千億美元投資,其中,650億美元將用晶圓製造,剩下的350億美元作為研發中心和先進封裝之用;若必須在四年內投資完畢,相當於每年資本支出金額增加250億美元,以2025年預估的資本支出380億至420億美元計算、成長近乎6成。
 供應鏈透露,目前已傳出台灣擴廠速度再放緩,日本同樣也有延遲的消息流出。法人分析,儘管目前看起來帳上現金應可支應,但會壓縮未來現金股息增長的空間,而為維持持續性且健全的財務表現,台積電應會再進行資源調整。
 若按照原先進度,台積電美國廠至2030年以前,三廠加總月產能預估達9萬~10萬片晶圓,約占目前總產能之7%,而晶圓廠翻倍情況下,也僅達到14%。

新聞日期:2025/03/04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學人:半導體復興之路顛簸

美晶片製造 還是要靠台積
【綜合外電】
經濟學人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懷抱「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夢想,但晶片在美製造面臨困境,難以擺脫依賴台積電,未來幾年台積電會繼續在台灣製造全球大多數先進製程晶片。

報導指出,美國雖在AI晶片設計方面引領全球,但美國早已將全球晶片製造中心的地位讓給了台灣。

台灣目前占全球尖端半導體產量的三分之二,讓美國兩黨政治人物都感到懊惱。川普曾指控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並提出對外國晶片徵收25%關稅的想法,但無論川普怎麼做,這種情況在他任內都不可能發生太大改變。

乍看之下,美國晶片製造看似正在經歷復興,但仔細推敲,製造復興之路其實更為顛簸。

三星已將德州新廠的投產時間從去年底延至明年某個時間點。英特爾情況則更糟,該公司利潤蒸發且債務積累,關於公司可能分拆的臆測甚囂塵上。博通據信對英特爾的設計部門感興趣,而且美國政府據傳已打探台積電是否可能以合資的方式,來挽救英特爾製造業務。

經濟學人指出,這使台積電成為美國在國內生產先進製程晶片的關鍵。SemiAnalysis預測,台積電今年營收將增長25%,而整個產業的成長僅為個位數。

報導還提到,根據目前的預測,川普第二個任期結束後一段日子,台積電幾乎所有先進製程晶片的生產仍會留在台灣。川普曾嘲諷「晶片法」是一種浪費,他更喜歡關稅的大棒,而非補貼的胡蘿蔔,但關稅措施可能不會有太大成效,因為很少有晶片直接運往美國。

【2025-03-04/經濟日報/A2版/話題】

新聞日期:2025/03/03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海外生產比逆轉 官員:待觀察

【台北報導】
近年全球供應鏈大轉移,我國外銷接單海外生產比也出現明顯變化。經濟部統計指出,去年我海外生產比降至百分之四十八點六,為十五年來最低。經濟部表示,主因受惠於AI需求擴增強勁,IC設計、伺服器、以及半導體先進製程在台擴產,拉高整體接單國內生產比率。

至於川普二點○投資美國趨勢下,國內AI伺服器業者表態將赴美投資,是否會影響海外生產比走勢?官員指出,這要觀察廠商產能調度情況,是否擴大在美國投資,進而調節在國內生產,但這情況尚未發生。

資訊通信產品向來海外生產比最高,經濟部官員表示,AI需求擴增強勁,IC設計、伺服器、筆電及網通產品廠商因此擴大國內生產比重。

【2025-03-03/聯合報/A7版/財經要聞】

第 4 頁,共 4 頁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