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新聞日期:2024/12/27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嘉科CoWoS廠 2028年量產

嘉義報導
 嘉義縣長翁章梁26日進行就職6周年演說,台積電副總莊子壽等三位高層主管到場參與。翁章梁提到,台積電在嘉義科學園區的CoWoS先進封裝廠日夜趕工,2025年第三季第一座將完工裝機、2026年第二座完工裝機,2028年兩座廠開始量產;因應高科技廠商布局需求,南科管理局已啟動嘉科二期90公頃擴建計畫。
 此外,馬稠後智慧園區導入環境監測、GIS地理系統等智慧化管理,一期共有29家廠商進駐、26家營運中;後期有97家廠商進駐、3家營運。翁章梁說,後期台糖分回的100公頃土地,其中有44.48公頃做為半導體園中園,另有45公頃提供未登記工廠進駐。
 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已有52家產官學研進駐,29個國家到訪,中央將投入至少5億元打造研發測試中心,整合亞創一館與大同技術學院閒置校舍。
 翁章梁表示,民雄航太園區由中央核定68.9億元打造製造基地,占地20公頃,預計2028年完工,義竹中大型無人機測試基地現正規劃中,無人機國家隊是發展中的現在進行式。
 翁章梁報告產業園區的最新進度時提到,中埔公館2025年底完成開發,可提供50家廠商進駐,目前有28家標租;水上南靖2026年底完成,提供30家進駐,第一區坵塊已由5家廠商全數標租;布袋水產加值園區促進水產加工升級,有11家廠商進駐,2家興建中。
 至於大型Outlet華泰名品城進駐嘉義高鐵特區,占地近10公頃、投資49億元,2026年動工並分三期開發,第一期預計2028年營運。
 翁章梁說,幾年後嘉義縣的商業消費、工業科技相輔相成,可望帶來數萬個就業人口。嘉義科學園區是嘉義縣發展的加速器,打造產業轉型及研發創新的樞紐,創造跨業、跨園區的新合作模式,扭轉年輕人必然離鄉的宿命。
 翁章梁指出,重大建設到位,改變的同時也需未雨綢繆。為強化未來發展需求,嘉義海水淡化廠第一期工程將於2032年啟動,每日供水10萬噸,今年進入第二期規劃,預計達成每日10萬噸供水,未來第一、二期每日供水20萬噸,海淡水併入自來水,聯合區域水源可提高未來產業發展競爭力。

新聞日期:2024/09/26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嘉科CoWoS廠 10月有解

台北報導
 台積電嘉義科學園區先進封裝製程一廠(P1廠)疑似發現遺跡,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暫時停工。國科會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長鄭秀絨25日指出,預計今年10月會清理完畢,移交給台積電,據台積電告知,不會影響原本預估的裝機時程。
 台積電25日表示,公司不評論市場傳言,然我們在嘉義科學園區廠房用地,持續依計畫進行並且進展良好。
 台積電因應AI晶片需求,積極擴充先進封裝CoWoS產能,投資擴產從既有北、中、南科學園區延伸到嘉義園區,未來嘉義園區將是台積電先進封裝生產重鎮,占地約20公頃,其中P1廠規畫面積約12公頃,預計2026年底完工,並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
 不過,今年5月台積電發現P1廠部分區域有疑似繩紋陶片、陶環等遺跡,依《文資法》提送文資審議,隨後也擬定搶救計畫並調整工序,同步啟動P2廠工程。
 針對外界關注施工進度,鄭秀絨於國科會2024年上半年營運記者會應詢說明,該基地確實有挖到文化遺址,依《文資法》挖到遺址的地方必須停工,並調整施工順序,目前在3個敏感的區域中,包括第一區、第二區東側已完成挖掘清理,並移交給台積電約2,000平方公尺。
 鄭秀絨表示,現在每天約有100位工人在當地進行挖掘的專業工作,第二區有挖到四、五具人骨遺骸,目前已在處理中,第三區仍在進行挖掘作業,發現的文物比預期的少很多。根據規劃,P1廠預計2025年第三季裝機,P2廠預計2026年裝機。

新聞日期:2024/03/19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CoWoS廠 落腳嘉義科學園區

台北報導
 台積電在台布局再增新據點,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8日宣布,台積電會有兩座先進封裝廠(CoWoS),落腳嘉義科學園區。嘉義縣長翁章梁強調,台積電做為嘉科第一家的建廠廠商,將為嘉義半導體廊帶產業鏈放下一塊關鍵拼圖,並吸引更多供應鏈廠商進駐。
 台積電並未透露更多細節,僅表示,因應市場半導體先進封裝產能強勁需求,目前計畫先進封裝廠將進駐嘉義科學園區。惟據設備供應鏈指出,自動化、製程設備交貨時間長達3~7個月,自去年中銅鑼廠消息一出,便開始積極準備。
 銅鑼當地營造業者透露,銅鑼廠將使用與竹南先進封裝六廠同一批包商,目前AP6B、AP6C廠房進入收尾階段,準備齊全才會進行銅鑼廠建設;不過當地有缺工問題,時程掌握不易。
 鄭文燦在嘉義縣政府召開記者會時表示,先進封裝廠落腳嘉義,是台積電整體產業布局,也更具有競爭力,將於今年動工。
 他並透露,去年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提議之後,從評估到完成都計變更、環差、水電條件評估跟污水處理,行政院跟嘉義縣政府秉持推動地方共好,非常緊湊也非常有效率,「中央有信心,台積電也會有信心」。
 鄭文燦也說,目前面積規劃20公頃,第一座會先動工,而兩座封裝廠預計帶來3,000到4,000名以上工程師工作機會。他並提到,台積電投資一個工程師進來將帶動八個工作機會,希望這效益能擴散到供應鏈。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