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報導
因應地緣政治風險,日月光投控馬來西亞檳城五廠斥資3億美元(約新台幣96億元),18日正式啟用,集團營運長吳田玉表示,檳城廠區將由目前100萬平方英尺擴大至340萬平方英尺,搶攻AI、機器人及自動駕駛商機,成為集團先進封裝布局重心。
此外,集團十年磨一劍的扇出型面板級先進封裝(FOPLP)也將迎重大進展。吳田玉表示,去年投入2億美元(約新台幣66億元)於高雄設立生產線,今年第2季~3季裝機,年底試產,預計明年開始送樣進行客戶認證,大幅強化先進封裝領域競爭力及產能布局。
日月光馬來西亞廠持續擴充影像感測元件及電源晶片封裝產線,二大產線成為今年營運成長動能再添新引擎。
吳田玉指出,擴充後的影像感測元件封測產能將運用在車用和工業領域外,未來亦可布局人形機器人感測元件應用。電源晶片封測則受惠汽車、飛機、無人機、機器人等電子化系統提高,電源供應和節能設計成為首務。
檳城新廠成為強化日月光全球佈局的關鍵步驟。吳田玉表示,不斷增長的數位經濟推動先進晶片的需求,以及近年轉向設計和晶片製造,東南亞逐漸成為半導體的重要基地。隨著馬來西亞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區域半導體中心的地位,新建廠區將在全球半導體價值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吳田玉說,半導體市場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增長到1兆美元的規模,日月光作為半導體專業封測代工(OSAT)領導廠商,新廠啟用正值先進AI晶片需求日益增加之際,有助於滿足機器學習、AI應用、邊緣計算、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等下一代應用,未來幾年內預計將新增1,500名員工。
在新產品布局方面,因FOPLP可望成為台積電CoWoS下世代封裝製程,成為未來AI晶片封裝新主流,吳田玉指出,該集團研發布局超過10年的FOPLP,在客戶強力支持下,於高雄設立生產線。去年投入2億美元進行設備採購,今年下半年設備進駐,今年底前將進行試產。
吳田玉表示,日月光布局扇出型面板級先進封裝獲得客戶的強力支持,過去日月光以300x300為規格投入,在試作達到不錯效果之後,目前已推進至600x600的方形規格,若600x600良率符合預期,未來將會有客戶和開始產品導入,屆時600x600可望成為FOPLP主流規格。
鎖定日、馬、墨攻先進封裝
台北報導
看好AI強勁需求,日月光投控宣布二度上修資本支出,集團營運長吳田玉表示,將擴大全球布局,包括日本、馬來西亞及墨西哥都列入考慮,儘管日本山形縣已擁有一座封裝廠,但為擴大先進封裝業務,積極評估更大的日本營運據點。市場推測,日月光赴熊本設廠的可能性極高。
日月光年初拍板全年資本支出約21億美元,4月法說時追加10%,不料,僅時隔約二個月,再度調高資本支出。公司財務高層表示,規模將較年初預估數增加約13至14%,市場法人推估,今年資本支出上看24億美元,約新台幣778億元,將創歷史新高。
吳田玉指出,今年大幅增加資本支出,大部分用於先進封裝及智慧生產,並持續投資智慧工廠。預期下一個10年,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將達到1兆美元。
日月光投控26日舉行股東會,吳田玉強調,在考量市場及客戶需求之下,目前積極評估全球化布局,在先進封裝布局方面,日本、墨西哥及馬來西亞都不排除前往建置先進封裝廠。
墨西哥方面,吳田玉則指出,目前在當地已形成電動車的供應鏈,集團旗下的環電在墨西哥已有廠房,並在該廠鄰近區域再買一塊地,未來將視市場及客戶需求做調整,未來預計建置封裝及測試的完整產能,不排除進一步建置先進封裝產能。
美國擴廠上,日月光去年透過子公司ISE Labs,斥資2,400萬美元(約新台幣7.65億元),在加州聖荷西建置測試產線,預計7月12日該新廠舉行投產剪綵儀式,他認為,美國未來是自駕車、機器人等先進應用的發展重鎮,日月光將持續視市場需求強化美國布局。
另外,吳田玉也指出,馬來西亞擴產進行得很順利,當地供應鏈逐漸更完整,未來是否在馬來西亞建置先進封裝產能,也正積極評估中。
對於外界關注,台積電持續大動作擴充CoWoS產能,吳田玉指出,先進封裝已在台灣建構完整的生態系統,AI製程方面台灣遙遙領先其他競爭對手,日月光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和台積電是很密切的合作伙伴,先進封裝二大廠之間的合作,完全是看市場需求的動能而定。
台北報導
因地緣政治影響,半導體製造商被要求建立「中國+1」或是「台灣+1」的生產規劃,產業鏈持續出現產能區域移轉動作,ICD預估,2027年台灣在晶圓製造市占則將從2023年的46%降至43%,而封裝測試占有率將由2022年的51%下滑至47%。
IDC亞太區半導體研究負責人暨台灣總經理江芳韻表示,地緣政治影響形成強大的推力與拉力,使半導體產業鏈進行一波新的區域轉移。各國將更加注重自身供應鏈的自主性、安全性和可控性。
江芳韻表示,在晶圓代工方面,台積電與三星、英特爾開始在美國進行先進製程布局,美國將在晶圓代工逐步產生影響力。中國雖在先進製程發展遇到阻力,但在中國內需市場以及國家政策推動下,成熟製程發展快速。
預期在以生產地區為基礎的分類下,中國在整體產業區域比重將持續增加,2027年將達29%,較2023年提升2%,台灣在2027年市占則將從2023年的46%降至43%。而美國在先進製程將有所斬獲,2027年7奈米及以下市占預期將達11%。
半導體封裝測試方面,江芳韻指出,考慮到地緣政治、技術發展、人才和成本的影響,美國及歐洲領先的IDM業者,開始加速投資東南亞市場,加上封測業者開始將目光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預計東南亞在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中馬來西亞與越南在半導體封測領域,更是未來在發展上特別需要關注的重點區域。預計2027年東南亞在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占有率將達10%,台灣占比則將由2022年的51%下滑至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