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報導】
台灣2030年減碳目標難見3字頭,與亞洲鄰國相比,日本訂於2030年較基準年減碳46%,並努力達到50%,南韓則訂於2030年達到40%,台灣目標相對落後,仍待提出2032年、2035年更具企圖心的目標。
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決議調升2030年減碳目標以來,各部會如火如荼盤點,環境部今(30)日將說明結果,預料將小幅調升。
據了解,政府目前規劃,預計先微幅調整2030年目標,並於明年氣候變遷委員會上再討論2032、2035目標,一步一步規劃減碳路徑,穩步落實2050淨零碳排。
觀察亞鄰各國減碳目標,日本訂於2030年較2013年減少46%,並努力減少至50%,近期更提出「加強版」,希望在2035年減排60%、2040年減73%;南韓也喊出2030年較2018年減少40%。
另外,歐美國家更提出高標準,歐盟提出要在2030年較基準年減碳55%,英國則預計減少68%以上。
前次氣候變遷委員會會議記錄揭露,委員在會議中對於我國減碳目標有不少討論。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關注減碳目標與減碳旗艦計畫數據的對接,希望確保淨零目標及進程如期達成。
【2024-12-30/經濟日報/A2版/話題】
台北報導
環境部明年起徵碳費,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指出,台積電是全台排碳最大戶但積極減碳下,目前推算約繳10億多,應是國內碳費繳最多的企業;而台電、中油則約5億左右。
彭啟明也坦言,碳費制度仍有盲點,碳費是繳錢給政府一筆錢,「通常政府拿錢比較沒效率,不如透過建立生態系的方式,與國際接軌。」所以,一定會在四年內推動總量管制的排放交易,預計明年6月將帶領「先行者」啟動試行。
彭啟明表示,目前碳費徵收對象共500廠、281家公司,其中有141家為上市櫃公司,已看過每一家上市櫃公司ESG報告,企業減碳目標比政府積極,除非ESG報告是假的,否則不擔心台灣的產業,他說,「明年可以觀察潮水退去,就知道哪家的ESG報告是『作文比賽』了。」
彭啟明指出,台積電是全台排碳量最大的,要繳納的碳費也可能是全台灣最多的,但台積電可適用優惠費率每噸100元,因此約需繳納逾10億元碳費,雖然台積電也很在意在台灣繳納的碳費是否高於國際,「10億碳費相比其年營收仍是很小的數目。」
近期亞馬遜、Google和微軟等公司相繼簽約買核電,彭啟明也透露,他和台積電相當熟識,也曾建議台積電投資電廠減碳,但台積電仍選擇專注本業;此外,台積電設定2040年淨零、高於政府目標,在相關買綠電和買本土碳權的計畫,都沒有停下腳步。
台電、中油也要繳5億
關於台電,彭啟明表示,台電的繳費排放量是計算自身廠內使用、輸配電線耗損電力,評估約1,000萬噸左右,他曾問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是否會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曾文生表示,「台電輸不起、一定要做國營事業第一」,估算台電要繳納碳費約5億,而中油也是5億左右。彭啟明還說,台化原本要繳13億碳費,但若努力減碳可變成繳1億多,這才是他樂見的。
【高雄、台北報導】
台灣邁入「碳有價」時代,碳交所昨(21)日表示,國內碳權交易平台已上架六個專案、共6,080噸碳權,每噸2,500元至4,000元,期待三到四年後,台灣也將過渡到總量管制碳交易制度(ETS), 讓減碳發揮更大效益。
環境部表示,國內碳交易制度設計上僅允許交易一次,交易資訊皆須完整公開,確保碳權品質,避免漂綠疑慮。據統計,從2015年溫室氣體抵換專案以來,共核發2,559萬噸碳權,扣掉已註銷部分,剩約1,867萬噸,將是可能進入市場交易的活水,不過考量企業可能惜售,實際有多少進入交易仍待觀察。
臺灣碳權交易所昨日在高雄舉辦「國內減量額度交易平台啟動典禮暨企業分享會」,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目前六案可交易的減量專案,從農業、石化業、鋼鐵業、客運業甚至服務業都有,國內碳權交易平台除協助企業更有效率媒合,也期待創造減碳誘因。
首批上架國內碳權包含漢程客運、中鋼、台北101大樓、奇美實業、漢寶農畜產企業等共六項專案。上架交易量最大的是奇美實業的天然氣替代重油抵換專案,共5,000公噸,每公噸交易金額為2,500元;中鋼鋼胚熱進爐節能抵換專案則上架200公噸,每噸4,000元。
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表示,國內碳權法定用途,包括環評增量抵換以及抵減碳費。例如廠商若要擴廠,所新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有十分之一用國內碳權抵換;另一個則是抵減碳費,長期來看,這是一個剛性需求。
至於月初開放交易以來,迄今尚無成交,除了碳費尚未開徵,目前主要的擴廠包括半導體上、中、下游產業,因規劃時間較長,同時業者也會觀望碳權交易情形,以及評估是否自行進行減量,仍須時間。另外許多企業因有擴廠需求等,所取得碳權也會留作自用而惜售。
【2024-10-22/經濟日報/A2版/話題】
台北報導
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及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21日在台灣山林種滿10萬棵樹,在世界地球日的前夕,日月光持續投入台灣植樹造林行動,繼完成去年認養南投、新竹、台東等三個林管處造林地後,今年持續與南投、屏東林管處認養造林面積14.69公頃,預計種植3萬1,723株,達成日月光造林10萬的里程碑,讓10萬棵樹木在台灣山林滋長與茁壯。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與南投林區管理處於21日攜手合作,於南投縣魚池鄉埔里事業區84林班舉辦植樹造林活動,並邀請臨近東光、水里國小80名師生共襄盛舉,一同種下小樹苗。日月光投控行政長兼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表示,新植造林成林後可發揮涵養水源、防止土砂流,還可改善野生動植物棲息環境、增加生態永續及生物多樣性。
汪渡村表示,日月光目前也正與學術單位合作研究建構森林經營碳匯方法學,未來將輔導協助農民取得碳權認證,並鼓勵其與企業進行碳權交易,從而達到提升林地附加價值與促進淨零減碳的雙重效益。
日月光今年與南投、屏東林管處合作,以三年為期,捐助新台幣688萬元,認養南投縣巒大、埔里、南港與屏東恆春4處國有林班地,種下光蠟樹、楓香、肖楠、烏心石、台灣杉、杉木、香杉等樹苗。南投林區管理處指出,造林樹種的選擇必須適地適木,此次挑選台灣重要造林樹種,以優良用材、改善環境品質及保育水土資源為主要目標,期發揮經濟性、公益性及生態性的功能。
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累積至今與南投、屏東林管處認養造林面積總計達59.62公頃,累績總經費新台幣1,854萬元,栽植株數達103,608株,全台每個山林角落幾乎都有日月光小樹苗逐漸成長茁壯,估計每年可吸附1,371公噸的二氧化碳,為後代子孫打造一個永續的綠色新環境。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帶頭,媒合有再生能源購置意向的供應商與子公司,由誠新電力協助盤點用電需求,擘劃再生能源採用藍圖,簽訂200億度再生能源聯合採購合約。3月起,台積電聯合供應商與子公司,陸續簽訂再生能源聯合採購備忘錄(MOU),預計將有十餘家企業共襄盛舉,促動在地半導體供應鏈以實際行動共同減碳。
台積電於2020年間,成為全球第一家加入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的半導體企業,首創國內再生能源聯合採購的ESG創新模式,打造再生能源與產業用電的媒合平台,透過聯合採購的模式,提供參與的供應商用電評估與規劃服務,並以為期20年的長期採購量為承諾,爭取穩定的聯合採購價格,降低供應商與子公司採用再生能源的門檻。
台積電表示,本次簽訂每年10億度的長期再生能源合約(為期20年,總簽訂量共計200億度),約當為25萬戶家庭一年用電量,台積電將認購其中每年5億度,另每年5億度邀請供應商共同認購,預計共同削減年約50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台積電資訊技術及資材暨風險管理資深副總經理/資訊安全長林錦坤表示,秉持與地球生態共生共榮的信念,透過推動低碳製造、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積極使用再生能源,承諾於2050年達淨零排放目標;本次攜手產業夥伴以創新的再生能源聯合採購模式,推動永續的半導體低碳供應鏈。
誠新綠能董事長曾慶成則說,誠新綠能身為太陽能再生能源開發整合商,預計3年內提供總裝置達2GW的電力。透過參與本次的合作,厚植再生能源的永續價值於半導體供應鏈,透過環境友善的漁電共生電廠設計,多元利用土地,優化養殖環境,為綠能產業、半導體供應鏈及養殖產業創造三贏局面。本次再生能源聯合採購合約,由誠新電力以母公司誠新綠能旗下太陽能電廠,為供電來源,提供台積電及參與採購的供應商及子公司,自再生能源採用規劃至電力轉供服務,朝半導體零碳供應鏈目標邁進。
台北報導
IC設計大廠聯發科舉行2023年供應商年會,約70家供應商與會,本次會議主題為「同心同行」,攜手上下游夥伴共同打造強韌的生態系,共創零碳家園,並透過供應鏈永續管理,積極推進淨零時程,具體而言,公司預定2030年在範疇三的上下游溫室氣體排放量,較於2020年減少25%,進而達到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
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表示,供應商是聯發科在營運上重要的夥伴,共同創造合作所帶來的價值與效益,希望擴大綠色影響力,帶動產業邁向低碳供應鏈。同時希望和供應商夥伴攜手,以實際行動落實環境永續目標。據了解,聯發科每年供應商年會皆會邀請封測、記憶體及封測材料等業者與會,包含日月光投控、京元電、力成、華邦電、南亞科及景碩等大廠中高階主管都有參與。
聯發科表示,多年來以合作為基礎,與供應商共享價值理念,每年彙整經濟、社會及環境三大面向相關評鑑標準,持續加強供應鏈夥伴公司治理、節能減碳、綠色生產、員工照顧及擴大社會參與等企業永續發展的任務。
聯發科指出,為提升供應鏈之品質及永續精神,聯發科技每年舉辦責任供應鏈論壇,揭櫫淨零目標及減碳要求。邀請產官學代表發表最新淨零趨勢與做法,提供供應商指導方針。去年完成供應鏈減碳計畫盤查與減碳量實績稽核,並達成主要供應商全數完成ISO14064-1溫室氣體委外查證,共同邁向永續價值鏈。
聯發科當天也表揚該公司傑出供應商,包括技術開發獎、永續夥伴獎、最佳品質獎等九項大獎,感謝合作夥伴過去的一年對公司的支持與貢獻,在互信共榮的基礎之下,攜手於技術、品質、交期、永續等各面向精益求精,持續展現營運韌性,協助公司國際各大品牌的客戶釋放創新,一同為發展永續低碳的半導體責任供應鏈努力。
台北報導
台積電全力衝刺綠色創新並打造友善環境,近年來成功攜手供應商以磷肥廢料替代螢石,在不影響製程品質的前提下成功產製氫氟酸,截至2023年2月已逐步導入旗下晶圓廠,減少螢石用量、減碳達317公噸。
預計全面導入後1年可減碳逾2萬公噸,相當於58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二氧化碳吸附量,持續創造資源循環價值。
台積電釋出最新ESG年報,本次主要聚焦在氫氟酸提煉過程,能更達到永續經營。台積電表示,氫氟酸是半導體濕式蝕刻製程的重要化學品,一般以螢石為原料,因取得不易且精煉程序繁複,產製過程較難降低碳排放量。
台積電指出,推動綠色低碳供應鏈為公司ESG的重要一環,為促進環境永續發展,2021年起與供應商合作投入氫氟酸替代原料可行性研究,利用磷肥產製過程衍生的廢料─氟矽酸搭配硫酸進行化學反應後產製氫氟酸,且品質符合半導體製程標準。
台積電除輔導供應商提前於進料階段即提供品質保證證明(CoA)外,同時協助其開發獨立產線進行測試,經反覆調整以達製程最適化,確保後續生產品質無虞。
台積電表示,公司正攜手供應商以磷肥廢料替代螢石,在不影響原有製程品質的前提下成功產製氫氟酸,截至2023年2月已導入晶圓12A廠、晶圓15A廠,減少螢石用量、減碳317公噸,其他12吋晶圓廠區亦同步進行試產,預計全面導入後1年可減碳逾2萬公噸,相當於58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二氧化碳吸附量,持續創造資源循環價值。
號召供應商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及管理,邁向2030年減碳20%目標
台北報導
聯電(2303)9日舉行年度供應商大會,宣布正式啟動「供應鏈碳盤查輔導計畫」,提供顧問資源平台與工具,攜手供應商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及管理,預計至2030年完成500家供應商碳盤查輔導作業。
聯電供應商大會總計有超過200家供應商熱情響應及參與。現場的低碳供應鏈宣誓儀式,除聯電總經理簡山傑、副總廖木良及資材處協理謝集國代表外,也邀請環球晶、美日先進光罩(PDMC)、默克、應用材料、科磊(KLA)等廠商一同宣誓,希望結合供應商夥伴的力量,邁向整體供應鏈2030年達到減碳20%目標。
聯電為協助供應商建立碳盤查能力,預計將投入新台幣近1億元,無償提供減碳的資源與工具予輔導對象。
此外,亦將引進大云永續科技的顧問團隊,協助供應商導入組織溫室氣體盤查系統,利用永續雲端平台內建的國際標準方法學與資料庫,自動計算碳排放量,再進一步按照供應商狀況提出相應的減碳要求。
希望透過碳盤查的推動,協助大中小型供應商進行數據整合,以策略性、循序漸進的方式,穩健地帶領供應商一步步完成碳盤查,落實減碳目標。
簡山傑表示,聯電在2021年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承諾,今年更進一步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BTi)的審核,展現積極減碳的決心,其中在價值鏈的排碳,更是我們邁向淨零的重要關鍵之一。
聯電透過此次計畫,將淨零轉型的資源與經驗和供應商夥伴共享,帶領供應鏈以打團體戰的方式,齊心面對這場氣候戰役。
謝集國表示,減碳已成為各大企業永續發展的重點,透過溫室氣體盤查與管理,才能完整了解重要碳排放來源,並制定相應的合理減碳方案。同時,許多國際大廠在進行供應商評選時,也將減碳表現列為評估項目之一,因此愈早接軌國際規範,愈能強化市場競爭力。許多中小型企業碳盤查的資源有限,聯電希望藉由自身的力量,提供淨零轉型的資源及經驗與供應商分享,期能串連上下游,建構更具韌性的低碳永續供應鏈。
台北報導
台積電持續推動碳捕捉計畫,降低企業營運對氣候環境的影響。台積電鼓勵供應商針對精餾塔打造碳捕捉設備,並建議針對回廠槽車設計二氧化碳殘液回收系統,今年初試運轉至8月止,已捕捉二氧化碳500公噸,預期上線後每年可減碳1,000公噸。
全球積極推動淨零碳排政策,且列入ESG永續發展指標,若企業ESG指標表現不佳,可能影響企業在美國、歐盟等當地投資,及長期投資人的投資意願,受此影響,包括台積電在內的主要企業,均積極制定ESG政策。
台積電最新發布的ESG電子報顯示,因應氣候變遷是企業永續經營的責任,公司預計將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除自身推動氣候風險控管與減緩行動,亦會積極帶動半導體供應鏈落實低碳管理。
台積電鼓勵供應商針對精餾塔打造碳捕捉設備,將工業級液態二氧化碳(LCO2)精餾過程中的殘氣再次導入製程內進行二次純化,再製為符合台積公司品質規範的電子級液態二氧化碳,提升綠色供應鏈韌性。據了解,今年2月相關設備就開始試運轉,截至今年8月,已成功捕捉二氧化碳500公噸。
台積電指出,當工業級液態二氧化碳於精餾塔中純化後,高純度的二氧化碳會進入冷凍機製成電子級液態二氧化碳,是半導體製程的關鍵原料,而純度較低的二氧化碳則會被分離排出。
台積電表示,公司持續擴大供應鏈管理中的碳捕捉機會點,亦建議供應商針對其回廠槽車設計二氧化碳殘液回收系統,增設管線將槽車內殘餘的液態二氧化碳汽化後,透過冷凍機冷凝成液態二氧化碳,再進入原料槽重新導回精餾塔進行二次純化,今年7月已完成設備建置並試運轉,預估未來正式上線後,每年可減碳約1,000公噸。
導入綠色設計、節能減碳、供應鏈永續管理,2030年全球辦公室使用100%再生能源
台北報導
為減緩溫室效應所造成的氣候變遷,並響應全球淨零碳排倡議,聯發科(2454)董事會及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通過,預計將於2030年全球辦公室採用100%再生能源,並於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重大目標,朝向零碳排放邁進。
聯發科表示,公司在半導體產業鏈中位於最前端的晶片研發設計,屬於低碳排無製造工廠的產業。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帶來的衝擊,公司透過「綠色設計」、「節能減碳」及「供應鏈永續管理」三大面向,積極推進淨零時程,預定2030年達成全球集團辦公室電力使用100%再生能源、2050年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
聯發科指出,公司集團營運遍布亞美歐三大洲超過50個據點,針對組織內外營運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訂定系統性藍圖及淨零路徑,具體行動包括建置新式節能資料中心、改善辦公區及設備節能管理、自建屋頂型太陽能電廠、搭配綠電採購計畫等。
同時從產品生命週期源頭導入對環境友善之綠色設計,精進產品能耗、減少產品體積,並將碳管理延伸至供應鏈夥伴,由內而外引領價值鏈實踐綠色營運。
聯發科副董暨執行長、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主委蔡力行表示,聯發科為全球IC設計創新技術的推動者,深切體認對全球環境的責任及承諾,持續執行相對應的低碳永續作為,也將期待發揮產業供應鏈的影響力,守護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