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展現彈性 不對汽車、半導體開鍘,對等關稅目標也「更精準」
【綜合外電】
美國總統川普預定4月2日實施「對等關稅」,目標據傳將更精準,會限縮至主要貿易夥伴國,但尚不會對汽車和晶片等特定產業開鍘。而被列入美國政府所謂「骯髒15國」的台灣,可暫得倖免於半導體關稅。
美股三大指數24日早盤全面上攻,道瓊勁漲逾500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漲幅逼近2%,特斯拉更暴漲約10%,主要因外媒報導,預定4月2日上路的對等關稅措施可能限縮範圍,且將特定產業排除在外,有望避免貿易戰全面爆發。
綜合彭博資訊和道瓊社報導,川普原本多次表示,在他所謂4月2日美國「解放日」當天,將對汽車、藥品和半導體等產業加徵關稅。不過,川普政府官員透露,針對特定產業的關稅目前不太可能在當天宣布,這代表台灣半導體產業或許可暫時逃過一劫。
另一個消息來源則透露,預計被鎖定的對象和美國貿易代表上月在「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公告中所提到的國家相近。當時公告徵求各界針對和美國存在貿易失衡的國家提出意見,包含G20成員國,如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大陸、歐盟、印度、日本、南韓、墨西哥、俄羅斯,以及越南等國。
另,美國財長貝森特上周提到「骯髒15國」,這些所謂占美國大部分對外貿易的國家,將面臨較高關稅,甚至可能會提高到數十年未見之高水準。
另外,美國官員代表團預定25日造訪印度,展開為期五天的新一輪貿易協商。印度上周曾直接被川普點名,將如期被課對等關稅。
彭博資訊報導,印度政府將趁機尋求豁免。美印雙方預料將討論雙邊貿易協議的框架,之後再正式協商。
根據道瓊社報導,加拿大和墨西哥官員表示,他們已被告知,在4月2日前不可能得到對等關稅的豁免,雖然他們仍希望之後川普願意透過協商方式降低稅率。曾與白宮討論過產業關稅的產業主管,對能否取得豁免則更悲觀,有一人說就算有例外,那也是少之又少。
據悉川普在上周於白宮舉行的一場會議中告訴石油企業主管,他並不想要對關稅給予豁免,但還是會考慮偶一為之。
【2025-03-25/經濟日報/A1版/要聞】
拜訪多家台商企業 親自介紹投資優勢 低稅率友好政策極具吸引力
【台中訊】
美國政府一向重視台灣企業的投資,川普政府更進一步強調「美國製造」的重要性,喬治亞州憑藉其在成本、人才與技術上的競爭優勢,正持續吸引全球企業的目光。為此,喬治亞州經濟發展署署長Pat Wilson日前訪台,親自向台灣企業界介紹喬治亞州的投資優勢,期望促進更緊密的台美產業合作。
喬治亞州位於美國東南部,對全國政治與經濟具有重要影響力,首府亞特蘭大更是眾多全球知名企業的總部所在地,除了UPS、達美航空、波音及可口可樂等,2024年韓國現代汽車及其他139家公司,也宣布在該州投資240億美元,顯示其對國際企業的吸引力。喬治亞州在經濟實力與基礎設施建設上表現亮眼:GDP在全美排名第八,人口同樣位列第八,提供企業便捷的物流與交通網絡,低稅率與就業稅收減免等企業友好政策,則為投資者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喬治亞州在科技與人才培育方面,也在美國處於領先地位,目前更積極推動《喬治亞企業資訊技術戰略計畫2025》,由喬治亞技術管理局領導,進一步強化該州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力。喬治亞理工學院亞太區執行長詹斯敦表示,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作為全美頂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其工程學院全美排名第四,其中工業工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及航太工程更是全美第一,不僅在AI、半導體及再生能源及實體互聯網領域培育了大量專業人才,也為企業提供強大技術支持。
喬治亞州的多重優勢與未來發展潛力,被視為台商投資的理想地點。藍濤亞洲總裁黃齊元即指出,台商赴美投資已成為重要趨勢,建議台灣企業採取聯合投資模式形成產業聚落,以提升競爭力。
署長Pat Wilson此行由美國在台協會安排拜訪多家廠商,包括上銀、明昌、台中精機、美律等企業。並期待看到更多台灣企業選擇喬治亞州作為投資目的地,共創雙贏局面。
(張瑞文)
【2025-03-24/經濟日報/B1版/產業動態】
台北報導
台積電先進製程「根留台灣」決心不變,高雄廠3月31日舉辦2奈米擴產典禮,新竹寶山4月下旬將迎來首批2奈米晶圓共乘,下半年排程也將於4月1日開放接受預訂。法人預估,台積電2奈米進程順利,今年底月產能上看5萬片,潛在客戶蘋果、AMD、英特爾、博通、AWS等備戰。
法人表示,台積電2奈米準備就緒,破除蘋果A20晶片不採用2奈米傳言,2026年下半年新款iPhone(iPhone 18)處理器將採用2奈米技術。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於法說會上透露,客戶對2奈米技術的需求甚至超越3奈米同期。根據規劃,2奈米於今年下半年在新竹寶山廠和高雄廠同步量產,相關供應鏈透露,台積電在新竹寶山廠的2奈米試產良率達6成,如期持續推進。
新竹寶山廠進度其實更快速,IC設計業者透露,今年首批2奈米晶片樣本,就是出自Fab 12(新竹Mother Fab),但接下來的晶圓共乘服務,4月23日就會從寶山Fab 20發車,下半年時間表也已發布,提供有需求的客戶預訂。
盤點未來2奈米客戶,供應鏈認為,蘋果依然會率先採用,由於有別於過往FinFET結構,2奈米為GAAFET(環繞式閘極電晶體),推估會在高階機種Pro版本上試行,其他iPhone 18版本依然採用第三代N3P製程。
業界分析,晶圓成本飆升是客戶導入關鍵,2奈米晶圓成本估計為3萬美元,如再加上未來在美製造或關稅等潛在因素,即便蘋果能拿到折扣,最終還是得由供應鏈及消費者買單。AMD、英特爾推估也將在CPU產品線先採用2奈米製程,至於AI、HPC客戶,會以ASIC業者先導入。
2奈米標誌台積電在先進製程量產的重大突破,由FinFET結構跨入GAAFET結構,並領先全球於台灣率先量產,31日的典禮將由台積電共同營運長暨執行副總秦永沛主持,行政院長卓榮泰及相關部會首長受邀出席。
此外,台積電的美國投資,董事會尚未核准,現階段美國廠仍由同一組的建築團隊在進行,未來是否加快建造速度,以加速量產進程值得關注。畢竟台灣企業加碼投資並增加軍購,仍列名骯髒15國,川普政府要的恐怕只會更多。
出席美商會謝年飯 鎖定工業、農業、天然氣 國防預算要達到GDP 3%
【台北報導】
台灣美國商會昨(20)日舉行謝年飯,賴清德總統出席晚宴致詞表示,台灣準備擴大對美國採購,無論是工業產品、農產品或天然氣;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以上,歡迎台美持續合作國防產業,打造非紅供應鏈。
賴總統昨日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謝年飯,這也是他上任以來首度出席謝年飯致詞,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阿拉斯加州長鄧利維(Mike Dunleavy),以及國發會主委劉鏡清、經濟部長郭智輝、財政部長莊翠雲等財經首長也都出席。
賴總統表示,這幾年來,美國已成台灣最大投資對象,去年台灣對美國的直接及間接投資,占整體對外投資比重四成以上。台積電已宣布對美擴大投資,環球晶也在德州設立全美最大的12吋矽晶圓廠,後續會有更多產業跟進,展現台灣產業跨過太平洋、「東拓」美洲大陸的全球布局。
談及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谷立言妙喻,「鼎泰豐在美國開分店,不會讓永康街排隊時間縮短」,台積在亞利桑那州的新晶圓廠也一樣,不會減少全球對台灣最有效率的半導體生態系需求。
賴總統指出,美國要推動本土製造業再工業化、以及鞏固高科技領導地位,成為世界AI中心,台灣就是美國不可或缺的夥伴。美國在晶片設計領域具有領先地位,台灣則在半導體製造領域,扮演供應鏈關鍵角色。
賴總統表示,台灣準備擴大對美國的採購,無論是工業產品、農產品或天然氣,很高興鄧利維州長專程訪台,阿拉斯加的天然氣品質很好,運輸到台灣的距離也近,台灣很有興趣採購阿拉斯加天然氣,不但符合台灣需求,也符合能源安全。
賴總統強調,為因應地緣政治變化,及迎接智慧化時代,台灣會堅定推動五大信賴產業,帶動下階段經濟發展,投資台灣正是時候。政府會持續整合相關部會、接軌國際標準,創造更友善投資環境。台美企業可運用各自在高科技領域優勢,相互投資,為雙方產業創新及發展挹注強勁動能。
賴總統提到,台灣國防預算約占GDP 2.5%,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GDP 3%以上目標,也歡迎台美在國防產業上持續合作。
【2025-03-21/經濟日報/A4版/焦點】
【台北報導】
台積電日前宣布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美系外資Aletheia認為,與原先條件相比,此次擴大投資是更好的結果,台積電未來有望持續擴大在先進邏輯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地位,維持「買進」評等、目標價1,600元不變,仍為目前外資圈給予台積電最高的目標價。
Aletheia表示,假設台積電新增產能在2030年前量產,屆時美國產能將占總產能約30%,其中,2奈米及更先進製程占比更將達35%至40%。
此外,與原先預期台積電會與美國主要客戶一起接手英特爾代工廠相比,擴大美國投資對台積電來說是更好的結果,因為其將專注於自身在美國的營運,保護其智慧財產權,並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更好的規模經濟。
Aletheia指出,台積電美國新投資與近期強調的「美國製造」主題一致。目前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園區,可容納六座晶圓廠。第一座晶圓廠(N4 製程)已開始大規模量產,預計2025年達月產能3萬片最大產能。接下來是Fab2(N3製程),月產能4萬片,可能於2026年第4季開始試產;然後是Fab3(N2╱A16製程),月產能4萬片,預計2028年到2029年開始商業化生產。
台積電新增美國兩座先進封裝投資,凸顯小晶片(chiplet)半導體技術的重要性,特別在AI和高效能運算(HPC)應用,隨著台積電在2024年10月宣布與艾克爾合作,台積電將擁有三個據點來承載這項技術,並在2030年前完成 AI╱HPC設備的製造供應鏈。
【2025-03-11/經濟日報/A3版/話題】
揚言廢除《晶片法案》台積電、環球晶恐受波及;台積電不予置評
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美東時間4日於國會聯席會議發表第二任期上任後的首次演說,並重申「美國優先」立場,他提出廢除《晶片法案》,批評為「不必要的補貼」,並建議將資金轉向債務減免或其他優先項目。台積電及環球晶二家台廠恐受波及。
晶片法案補帖規模達千億美元,其中包括527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貼計畫及750億美元的貸款授權。
先前拜登政府依據該法案核准超過330億美元補助款,包括三星電子47.5億美元,英特爾78.6億美元,台積電66億美元、美光61億美元,半導體業者擔憂,第二波補助案恐無疾而終。
對此,台積電不予置評,但是市場預估,台積電去年第四季取得15億美元,剩餘的51億美元及最高50億美元的貸款恐將無法拿到。
環球晶於去年12月與美國商務部簽署最終協議,預計獲得最高4.06億美元的補助,董事長徐秀蘭表示,美國廠GWA擴建對確保美國本國境內晶圓供應至關重要,環球晶與CHIPS計畫辦公室密切合作,預計上半年達成里程碑並申請補助,目前計畫未變。
川普這場近100分鐘的演講創下國會演說時長紀錄,內容涵蓋經濟改革、貿易保護主義、國際外交與國內優先事項,被外界視為其執政藍圖的全面展示。演說現場氣氛兩極,共和黨議員多次起立鼓掌,民主黨人則不時抗議甚至離席。
川普向國會議員強調:「台灣半導體是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市占率達97%。他們宣布投資1,650億美元在美國打造地球上最強大的晶片。我們不會給他們半毛錢。」
川普將本次展示執政成果的舞台,聲稱自己贏得了「數十年未見的授權」。他也強調經濟議題,承諾實現24年來首次平衡的聯邦預算。並提到馬斯克協助領導的政府效率部門(DOGE),稱該部門已發現數千億美元的詐欺與浪費,並計畫將這些資金用於減輕國家債務與抑制通貨膨脹。
針對本土政策上,川普提出「重塑美國夢」的計畫,承諾降低雞蛋、能源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他宣布推動阿拉斯加天然氣管道建設與稀土礦產開發,以壓低能源成本,並設立造船辦公室與稅收獎勵振興美國造船業。
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展開大刀裁員行動,如今將矛頭對準負責520億美元晶片補貼計畫的部門,外界擔心這可能影響到補助發放。外媒引述消息報導,川普已砍掉「晶片計畫辦公室」(Chips Program Office)約四成的員工。
知情人士透露,此波裁員名單包括約20名接受自願離職計畫的員工,他們上周已離開晶片計畫辦公室。另有約40名試用期員工(包括一到兩年內入職或晉升的員工)在3日遭到解僱。
川普對於晶片法案並不支持,這早已不是秘密。美國前總統拜登簽署的這項法案,提供520億美元鼓勵美國半導體生產與研發投資。包括英特爾(Intel)與台積電在內的公司已承諾投入4,000億美元資金,將更多供應鏈遷回美國。
拜登政府組建約140人的辦公室團隊來監督《晶片法案》的製造支出。另外還有負責研發資金的員工。部分人推測川普政府未來針對晶片計畫辦公室還會有更多裁員行動,但辦公室已確保所有預算資金都已簽定合約。但川普如今致力於削減聯邦支出,晶片計畫辦公室日子恐更難過。
川普傾向透過關稅威脅,來迫使各大企業將業務遷到美國,而非像拜登一樣採取提供補助金的方式。部分人認為,川普裁員行動可能妨礙晶片法案的實施。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迄今未對晶片法案表達明確立場,但他3日表示,該法案的做法未能產生川普關稅政策的效果。拜登時代晶片計畫辦公室承諾的一些資金,包含允許半導體廠工人組建工會與提供帶薪育嬰假等條款,這些政策都不符合川普政府期待。
美晶片製造 還是要靠台積
【綜合外電】
經濟學人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懷抱「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夢想,但晶片在美製造面臨困境,難以擺脫依賴台積電,未來幾年台積電會繼續在台灣製造全球大多數先進製程晶片。
報導指出,美國雖在AI晶片設計方面引領全球,但美國早已將全球晶片製造中心的地位讓給了台灣。
台灣目前占全球尖端半導體產量的三分之二,讓美國兩黨政治人物都感到懊惱。川普曾指控台灣偷走美國的晶片生意,並提出對外國晶片徵收25%關稅的想法,但無論川普怎麼做,這種情況在他任內都不可能發生太大改變。
乍看之下,美國晶片製造看似正在經歷復興,但仔細推敲,製造復興之路其實更為顛簸。
三星已將德州新廠的投產時間從去年底延至明年某個時間點。英特爾情況則更糟,該公司利潤蒸發且債務積累,關於公司可能分拆的臆測甚囂塵上。博通據信對英特爾的設計部門感興趣,而且美國政府據傳已打探台積電是否可能以合資的方式,來挽救英特爾製造業務。
經濟學人指出,這使台積電成為美國在國內生產先進製程晶片的關鍵。SemiAnalysis預測,台積電今年營收將增長25%,而整個產業的成長僅為個位數。
報導還提到,根據目前的預測,川普第二個任期結束後一段日子,台積電幾乎所有先進製程晶片的生產仍會留在台灣。川普曾嘲諷「晶片法」是一種浪費,他更喜歡關稅的大棒,而非補貼的胡蘿蔔,但關稅措施可能不會有太大成效,因為很少有晶片直接運往美國。
【2025-03-04/經濟日報/A2版/話題】
【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放話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將課25%、甚至更高稅率的關稅,台灣半導體鏈看法備受關注。業界認為,美方尚未公布關稅細節,先以不變應萬變,但預期若課以高關稅,美國在地系統組裝廠將先受衝擊,對台灣半導體廠實際影響可能有限,甚至可依合約由進口半導體的美國買方負擔進口成本。
對川普喊出的半導體關稅衝擊台積電股價議題,台積電昨(19)日不評論。
法人觀察,若川普政府對進口半導體課稅仍免驚,因台灣直接出口至美國晶片有限,從供應鏈實務運作來看,首當其衝主要是在美國直接向台灣採購並進口晶片的當地組裝廠,將100%受關稅影響,降低美國組裝業者競爭力。非美生產組裝廠或是封測廠在東南亞採購台灣晶片再輸往美國影響較低。
另一方面,市場傳出,有客戶端希望降低風險提前拉貨,台系IC設計廠連帶受惠。但業界也認為這部分還需觀察,因為IC直接進口到美國者相當少,也要等關稅政策細節出爐才知道如何應對。
IC設計業者表示,川普若要對汽車、藥品等終端產品課徵關稅較容易,但若想對晶片課稅,如何認定課稅項目,仍需釐清實施方式。
業界人士指出,主要是台灣的IC直接供應到美國者很少,實務上先輸出到OEM廠的生產線所在地,如台灣、中國大陸、越南、墨西哥等地,美國政府應該很難直接對IC課稅。
不過IC設計業者也猜測,美國政府可能要求終端品牌廠或OEM廠自行誠實申報,包括產品內共有多少IC、IC從哪些地區生產、進料價是多少?又由哪些廠商負責代工製造等情形,然後再來看課稅基礎如何計算,以達成其希望促進美國製造的目的。
IC設計業者認為,供應鏈廠商不太可能幫客戶負擔關稅,可能最終終端產品面對關稅必須漲價,由美國消費者埋單,但也擔心客戶可能回頭在採購時砍價更兇以降低成本,目前只能先以不變應萬變,生產與供應流程暫時照常運作。
【2025-02-20/經濟日報/A2版/話題】
台北報導
台積電美國設廠進度加快,外電傳出,亞利桑那州三廠將提前於今年6月動土,力拚2028年第三季投產。半導體業者指出,台積電赴美設立三座廠房,在不含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補助下,資本支出上看650億美元(約新台幣2.13兆元),美國廠將成為全球先進製程關鍵據點。
台積電美國一廠採4奈米製程、去年第四季末投產,二廠採用3奈米製程、預計於2027年第三季投產。業界分析,台、美兩地晶圓代工最先進製程節點將持續縮短,以台積電A16製程計畫2026下半年在台量產,兩地之間落差縮短不到2年。
外電指出,台積電美國三廠6月將擴大舉行動土典禮,邀集美國重要官員與會,不排除美國總統川普將出席盛會。台積電則不回應市場傳言,但強調設廠進度仍按計畫進行。
去年美國商務部新聞稿點出台積電赴美設立先進製程的端倪,並揭露A16製程節點將在亞利桑那州三廠,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也以「Accelerate」(加速)回應晶片法案補貼及美國政府協助。
業者表示,按照專案時間表,台積電美國二廠及三廠預定在2028年及2030年量產,但因工班熟練度提升及美國政府積極引導,目前二廠可望於2027年第三季量產3奈米晶片。
至於三廠是否拚2028年量產,業界高層透露,第三季為絕佳時間點,屆時近下屆美國總統大選開跑,能為執政黨拉抬聲勢,重申美國製造的成功。
若建廠進度進一步提前,台積電美國三廠最快2028下半年量產2奈米/A16晶片,與2026年下半年在台灣量產的A16差距將進一步縮短不到2年。業界人士分析,A16是在2奈米基礎上結合晶背供電技術,節點世代間隔縮短,屆時新竹寶山Fab 20B的A14節點也將邁入生產。
此外,先進製程節點研發與量產有別,只要研發中心、人才還在台灣,就不需要擔心技術外流。供應鏈認為,外派到美國主要是負責維持產線穩定量產的製程工程師,即使被挖腳,實際挹注的是提高節點良率,相對不需要擔心被競爭對手複製或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