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新聞日期:2025/02/20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我半導體鏈將轉嫁成本

【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放話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將課25%、甚至更高稅率的關稅,台灣半導體鏈看法備受關注。業界認為,美方尚未公布關稅細節,先以不變應萬變,但預期若課以高關稅,美國在地系統組裝廠將先受衝擊,對台灣半導體廠實際影響可能有限,甚至可依合約由進口半導體的美國買方負擔進口成本。

對川普喊出的半導體關稅衝擊台積電股價議題,台積電昨(19)日不評論。

法人觀察,若川普政府對進口半導體課稅仍免驚,因台灣直接出口至美國晶片有限,從供應鏈實務運作來看,首當其衝主要是在美國直接向台灣採購並進口晶片的當地組裝廠,將100%受關稅影響,降低美國組裝業者競爭力。非美生產組裝廠或是封測廠在東南亞採購台灣晶片再輸往美國影響較低。

另一方面,市場傳出,有客戶端希望降低風險提前拉貨,台系IC設計廠連帶受惠。但業界也認為這部分還需觀察,因為IC直接進口到美國者相當少,也要等關稅政策細節出爐才知道如何應對。

IC設計業者表示,川普若要對汽車、藥品等終端產品課徵關稅較容易,但若想對晶片課稅,如何認定課稅項目,仍需釐清實施方式。

業界人士指出,主要是台灣的IC直接供應到美國者很少,實務上先輸出到OEM廠的生產線所在地,如台灣、中國大陸、越南、墨西哥等地,美國政府應該很難直接對IC課稅。

不過IC設計業者也猜測,美國政府可能要求終端品牌廠或OEM廠自行誠實申報,包括產品內共有多少IC、IC從哪些地區生產、進料價是多少?又由哪些廠商負責代工製造等情形,然後再來看課稅基礎如何計算,以達成其希望促進美國製造的目的。

IC設計業者認為,供應鏈廠商不太可能幫客戶負擔關稅,可能最終終端產品面對關稅必須漲價,由美國消費者埋單,但也擔心客戶可能回頭在採購時砍價更兇以降低成本,目前只能先以不變應萬變,生產與供應流程暫時照常運作。

【2025-02-20/經濟日報/A2版/話題】

新聞日期:2025/02/18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美三廠傳6月動土

台北報導
 台積電美國設廠進度加快,外電傳出,亞利桑那州三廠將提前於今年6月動土,力拚2028年第三季投產。半導體業者指出,台積電赴美設立三座廠房,在不含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補助下,資本支出上看650億美元(約新台幣2.13兆元),美國廠將成為全球先進製程關鍵據點。
 台積電美國一廠採4奈米製程、去年第四季末投產,二廠採用3奈米製程、預計於2027年第三季投產。業界分析,台、美兩地晶圓代工最先進製程節點將持續縮短,以台積電A16製程計畫2026下半年在台量產,兩地之間落差縮短不到2年。
 外電指出,台積電美國三廠6月將擴大舉行動土典禮,邀集美國重要官員與會,不排除美國總統川普將出席盛會。台積電則不回應市場傳言,但強調設廠進度仍按計畫進行。
 去年美國商務部新聞稿點出台積電赴美設立先進製程的端倪,並揭露A16製程節點將在亞利桑那州三廠,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也以「Accelerate」(加速)回應晶片法案補貼及美國政府協助。
 業者表示,按照專案時間表,台積電美國二廠及三廠預定在2028年及2030年量產,但因工班熟練度提升及美國政府積極引導,目前二廠可望於2027年第三季量產3奈米晶片。
 至於三廠是否拚2028年量產,業界高層透露,第三季為絕佳時間點,屆時近下屆美國總統大選開跑,能為執政黨拉抬聲勢,重申美國製造的成功。
 若建廠進度進一步提前,台積電美國三廠最快2028下半年量產2奈米/A16晶片,與2026年下半年在台灣量產的A16差距將進一步縮短不到2年。業界人士分析,A16是在2奈米基礎上結合晶背供電技術,節點世代間隔縮短,屆時新竹寶山Fab 20B的A14節點也將邁入生產。
 此外,先進製程節點研發與量產有別,只要研發中心、人才還在台灣,就不需要擔心技術外流。供應鏈認為,外派到美國主要是負責維持產線穩定量產的製程工程師,即使被挖腳,實際挹注的是提高節點良率,相對不需要擔心被競爭對手複製或趕上。

新聞日期:2025/02/14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美祭晶片鎖喉戰 陸單湧台廠

台北報導
 中美科技大戰升級至晶片鎖喉戰,美國商務部旗下美國工業與安全局(BIS)公告最新半導體白名單(IW與PW),聯發科、瑞昱已列入IW名單,不受管制限制;除這兩家公司外,台灣IC設計公司須於2026年4月13日前申請授權設計公司(authorized designer)資格,否則後段封裝選擇將受限。
 新版半導體白名單劃分IC設計(IW)與封測及晶圓代工(PW)兩大類,此政策將掀起大陸晶片「轉單潮」,有利於台廠IC設計及封測大廠,日月光、力成、聯發科等概念股可望受惠。
 由於中國大陸IC設計公司皆未獲IW資格,16奈米以下晶片,需經美國官方批准才能封裝,導致近期訂單轉向台灣封測廠,封測業者近期明顯感受到來自中國IC設計業者的訂單湧入。
 台系IC設計業者指出,多數晶片並未直接出口美國,而是供應給模組製造商或ODM,如何落實禁令仍有模糊空間。然而,業者須向晶圓代工廠提供相關資訊,再由晶片製造商向BIS報告,增加合規成本與風險。
 此外,2026年4月13日前,IC設計公司若未獲核准,可能無法使用台積等先進晶圓代工廠與獲核准的封測廠,進行晶圓製造。
 這對記憶體廠商與ASIC業者尤為關鍵,未來出口至中國或受管制國家時,最終封裝IC的累積近似電晶體數量不得超過300億個,且不可含高頻寬記憶體(HBM),DRAM與NAND也受嚴格管制。
 中國大陸封測廠因全數未被入PW名單,導致高階晶片無法回中國大陸封裝,日月光、力成等台灣封測廠因而迎來中國IC訂單轉移,短期內業績可望成長。然而,台灣封測廠也須確保業務符合美國出口管制,否則恐面臨美國的制裁風險。
 根據BIS公告,PW名單涵蓋美、台、日、韓封測業者,台廠如日月光、力成、矽格、欣銓、京元電、瑞峰半導體等;美商有Amkor、IBM;韓廠如三星;日商則為Shinko等。大陸封測廠如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全被排除,美國藉IW與PW雙重限制,掌控全球高階晶片供應鏈。
 供應鏈分析,台灣封測廠短期受惠,但須嚴格遵守美國法規,避免業務受限。台灣IC設計公司則須積極申請IW資格,以維持供應鏈彈性。
中國大陸IC產業受創,可能加快發展本土封裝技術。此制度將在2026年後進一步強化美國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掌控,台灣業者須加快應對。

新聞日期:2025/02/03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川普劍指半導體 經部:續溝通

台北報導
 美國4日起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加徵25%關稅、對中國大陸加徵10%關稅,且川普亦有意對半導體課以重稅,外界認為,可能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對此,經濟部2日表示,將協助我國業者因應國際情況,進行產線調度與投資布局,半導體方面,經濟部重申,「美國設計、台灣代工是台美雙贏模式」,後續將與美溝通合作,確保台美互利發展。
 白宮官員表示,川普1日根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簽署命令,對墨西哥和加拿大輸美商品課徵25%關稅、對中國大陸輸美商品課徵10%關稅,其中對加國能源商品僅課徵10%關稅,將於4日起生效,理由是解決毒品及非法外國人入美問題。
 另外,川普日前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見面,強調「美國優先」,並仍揚言將在2月18日左右針對晶片加徵關稅,更點名台灣。
 經濟部表示,有關美國對墨西哥加徵關稅影響,將持續關注美方政策後續發展,2024年台灣對墨西哥投資項目及出口產品主要為電子製造服務(EMS)相關,多數仍以美國市場為出口標的,經濟部將協助我國業者,視情況進行產線調度與投資布局,例如透過本年度SelectUSA等活動籌組代表團,協助台商布局美國市場時能得到在地政府政策支持,創造台美供應鏈雙贏商業模式。
 至於半導體可能被課徵關稅,經濟部重申,台美不僅是互信的民主供應鏈夥伴,也是商業上互惠的供應鏈夥伴,「美國設計、台灣代工是台美雙贏模式」,所代工的晶片是半成品而非最終產品,主要合作對象也是美商。至於半導體製造產能上,能夠更接近美國客戶與市場的對美投資,也由首次川普政府時即開始布局,後續將與美方溝通合作,確保台美產業及國家利益互利發展。
 在川普簽署加墨中三國課徵關稅的命令後,三國皆提出報復性的反制方式。包括加拿大宣布亦將對約1,07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25%關稅,自4日起陸續生效;中國商務部和外交部表達強烈不滿,宣布將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並採取反制措施;墨西哥也表示將會反制,目前尚未提出具體內容。

新聞日期:2025/01/20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我對美出超 將超過陸港

出口結構大轉變 去年金額分別達648億、700億美元 來到黃金交叉轉捩點
【台北報導】
我國出口結構出現大轉變,財政部公布2024年我對美國出超648億美元創新高,我對中國大陸出超700億美元,兩者差距不大,來到黃金交叉前。主計總處副主計長蔡鴻坤預判,按此趨勢,2025年我對美國出超將超過中國大陸與香港。

蔡鴻坤表示,近年台商回台投資,以及半導體持續擴增高階產能,已改變台灣出口結構。主要表現在三大面向,第一,國內製造業生產增溫,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持續下降,尤以資通訊產品最明顯,主要就是高階伺服器移回台灣生產。

第二,我國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這兩項優勢產品出口占比上升,從2011年合計占出口的36%提升至2024年65.2%,增加近30個百分點,傳產貨品出口占比縮減。

第三,我對陸港出口比重大減,對美國及東協出口比重則明顯上升。他指出,2024年我對美國出超648億美元,我對陸港出超700億元,很快地,今年我對美國出超有望將超車陸港。

蔡鴻坤說,令他樂觀理由是,川普上任後,勢必投資美國,包括馬斯克旗下公司要設超過100萬個圖形處理器(GPU),微軟也要建置資料中心;以及其他赴美國投資巨擘,只要是跟運算、資料中心有關,都得向台灣買伺服器,這些訂單不一定全部在台灣生產,但只要有三成在台灣生產,台灣對美國出口就會持續增加。

不過川普2.0來臨,一旦美國取代陸港,成為我最大貿易順差來源,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全球排名第七,是否面臨川普關稅大戰風險?蔡鴻坤認為,台灣出口到美國主要是資通訊產品,特別是AI伺服器,這些貨品都有利維繫美國在全世界科技領先地位。蔡鴻坤認為,美國對大陸的「小院高牆」政策已變大,還好台灣製造業回來,固定投資也增加,推升台灣經濟發展。

中經院院長連賢明指出,台灣對美出口主要為資訊科技相關產品,都是享有零關稅或極低稅率,須關注川普對高科技產品零關稅態度是否有所轉變。

【2025-01-20/經濟日報/A2版/話題】

新聞日期:2025/01/14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聯合報

台風險低 但恐波及半導體

綜合報導
川普選前、選後屢屢做出關稅威脅,各國憂心成為關稅箭靶。我國央行報告已指出,台灣從美國智庫的「川普風險指數」來看屬於低風險國家,面臨美國加徵關稅風險較小,但仍可能受到波及,削弱半導體聚落。
央行指出,若川普新政府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關稅,並要求廠商於美國製造或提升在美的規模及製程;以台灣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為例,由於產品複雜度及不可替代性高,受影響有限,但仍可能分散台灣半導體資源,削弱國內產業聚落完整性,進而影響台灣出口、投資與就業動能。
川普曾在去年十月的播客節目上,批評美國「晶片法」用聯邦補貼大力扶持當地半導體製造業的做法。他說,美國應對台灣等地進口晶片課徵關稅,「你要做的,就只是課他們關稅」,這和處理汽車業者是同樣道理。
紐約時報報導,自從川普第一任期對中國大陸發動貿易戰,亞洲跨國企業尤其嘗試重組供應鏈並遷移製造地點。製造商希望在中國以外地方增加生產,以減輕川普所提新一輪關稅的衝擊。台灣鴻海集團過去兩年就以巨資擴張全球各地業務以減少依賴中國。
【2025-01-14 聯合報 A7 話題】

新聞日期:2025/01/03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美國廠 在地員工雇用率看升

綜合外電報導
 由於「護國神山」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的Fab 21晶圓廠因有大約半數員工來自台灣,引起當地工會不滿,甚至有離職員工控告台積電排擠美籍員工,但隨著Fab 21陸續推動二、三期工程,未來美籍員工雇用比率可望逐步調升。
台積電先前已強調,將逐步擴大招募當地的員工;雙方也已達成協議,包含強化人員培訓及發展、業界領先的全球人力布局等內容。
 紐約時報1日報導,2020年台積電宣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興建Fab 21時,曾承諾要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但實際上卻從台灣派來1,000多名員工,占Fab 21目前員工總數2,200人比例大約一半,還有其他台灣工人是以臨時合約的身分到當地協助建造工廠。
 報導,台積電最初為500名台灣工人申請美國工作簽證時,曾表示這批工人是為了赴美安裝精密設備,但仍舊引來亞利桑那州工會不滿,工會認為這些台灣工人搶走美國人的工作機會。
 後來Fab 21一期工程好不容易完成,廠房開始營運後又出現其他問題,因為台積電的企業文化與美國文化存在許多差異,再度引來美籍員工不滿,甚至有13名前員工發起訴訟,控告台積電「企業文化反美」,他們質疑台積電排擠非亞裔或非台籍員工,導致美籍員工考績不佳無法升遷。
 但報導指出,未來5年隨著Fab 21二、三期工程陸續完工,現有的廠房員工也將累積經驗,將會更加熟悉台積電企業文化與營運模式,可望逐步提高美籍員工比例。Fab 21一至三期工程全數完工後,預計將創造6,000個高薪工作機會。
 另一方面,近年在AI浪潮驅使之下,台積電、三星電子及其他半導體大廠都在搶奪人才。
 韓媒FNNews 2日報導,兩年前加入三星的台積電前研發主管林俊成在2024年底合約到期後已離任,未來出路尚未明朗,但近日業界傳聞他可能轉往台灣或大陸半導體業界發展。
 林俊成在1999至2017年間曾任職於台積電,後來輾轉待過美光及Skytech,並於兩年前加入三星擔任半導體研究院系統封裝實驗室副總裁,負責晶片封裝技術研發。

新聞日期:2024/12/24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陸成熟製程晶片 美祭301調查

拜登卸任前將科技戰進行到底,未來交接給川普政府,由其決定是否提高關稅
綜合報導
 美國拜登政府在任期接近尾聲之際,對中國的科技戰仍進行到底,23日宣布對中國製造的成熟製程晶片展開「最後一刻」的貿易調查,可能會對來自中國大陸的晶片徵收更多的關稅。這些晶片廣泛用於汽車、洗衣機和電信設備等日常用品。
 路透23日報導,拜登政府官員稱,這是一項基於「301條款」的調查,而且是在美國準總統川普明年1月20日上任前4周啟動,調查將和政權一併交接給川普政府,並由其決定是否提高關稅。川普曾在選戰期間威脅要對中國商品徵收60%鉅額關稅。
 拜登總統此前宣布從明年1月1日起,對中國生產的太陽能晶圓和多晶矽之關稅提高到50%,特定鎢產品關稅則提高至25%。
 報導稱,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負責調查,目的在於保護美國和其他市場的晶片生產商,免受中國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國內晶片供應增加的影響。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USTR發現的證據顯示,北京正在瞄準半導體產業,以實現全球主導地位,類似於其在鋼鐵、鋁、太陽能板、電動車和關鍵礦物領域的作為,「這使得中國企業能夠迅速擴大產能、壓低價格,威脅市場導向型的競爭對手,甚至將其淘汰。」
 成熟製程晶片採用較舊、成熟的製造工藝,廣泛應用於大眾市場。它們不包括用於人工智慧(AI)的先進製程晶片或複雜的微處理器。
 根據聯邦公報關於該調查的通知,拜登政府將於明年1月6日開始接受大眾對該調查的評論,並計劃於3月11~12日舉行公開聽證會。該調查是依據1974年的「貿易法」第301條款進行的。川普政府在2018年和2019年也依據該法,對價值3,7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課徵25%關稅。若川普承接調查,必須自啟動後1年內完成。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商務部研究顯示,美國使用晶片的產品中,有三分之二含有中國傳統晶片,有半數美國公司不知道晶片來源,包括一些國防廠商,這一發現「令人擔憂」。

新聞日期:2024/12/23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川普2.0 經部推演三風險

評估台廠可能被要求赴美設廠、取消晶片法案、台美貿易倡議談判受影響
【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明年1月將上任,經濟部近期針對「川普2.0」提出分析報告,指出對台灣主要有三大風險,將要求台廠赴美設廠、取消晶片法案、影響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

經濟部表示,在投資美國趨勢上,明年經濟部將協助台廠赴美投資,擴大供應鏈合作,並擴大對美國採購能源及關鍵原物料。

經濟部評估,根據華府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發表「川普風險指數排行」報告,台灣列為31名,因川普2.0關稅政策承受的風險較泰國、菲律賓、南韓、日本等相對安全。

據了解,經濟部長郭智輝近日在與南部企業界座談會上,就提出以「美中爭霸戰牽動全球經貿發展」為題的分析報告,並發表他對川普2.0觀察。這也是經濟部首度針對我國因應川普2.0提出分析及未來政策走向。

經濟部報告指出,川普2.0對全球經貿有四大影響。第一是加速全球供應鏈重組,對外加徵關稅,對內減稅,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二是貿易衝突愈演愈烈,重返租稅競爭,啟動關稅競賽與貿易保護。

第三是全球貿易風險升高。美國貿易政策轉變,中國大陸、歐盟、越南、印度等對美貿易順差高的國家易受影響。加上貿易壁壘升高、貿易管制增加,衝擊貿易成長;第四,通膨怪獸捲土重來,美國採擴張性財務政策,加劇美國財政赤字及債務攀升。

至於對台影響,主要有三風險。首先是將會要求台廠赴美設廠,台灣面臨「海外布局vs.國內鏈結」的挑戰;其次是美國取消晶片法案,改課徵關稅,此舉對半導體先進製程衝擊小,成熟製程則可能出現轉單效應;第三是美國採取單邊主義,將影響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

而在課徵關稅方面,台灣在川普風險中相對安全。

經濟部表示,台灣為把握川普2.0首年關鍵時刻,以強化台美互信,經濟部將在投資美國趨勢上,擴大台美供應鏈合作,以大帶小協助赴美拓展商機,建立海外投資雙向生態系,引導海外資金、人才、技術回台。其次,未來將擴大對美採購,包括能源及關鍵原物料。據了解,經濟部將指示中油擴大對美天然氣採購。

【2024-12-23/經濟日報/A5版/焦點】

新聞日期:2024/12/16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美晶片新管制 台列豁免名單

綜合報導
 美國拜登政府趕在卸任前,把圍堵大陸科技的「小院高牆」加大增高,並大清倉式的在半導體、人工智慧(AI)、太陽能板、無人機、短影音平台等領域,持續祭出加強管制力道的政策,美東時間13日再度公布新措施,授權谷歌及微軟擔任全球AI晶片的守門人(gatekeeper),以防堵中國大陸獲取AI晶片,但台灣、日本、荷蘭等19個盟國被列入豁免名單,可以不受限地取得AI晶片。
 稍早前,美國已在12~13日陸續公布以限制大陸取得先進AI晶片為主的新措施。12日的新措施是限制大陸從第三國取得晶片,但因尚未最終定案,實施日期未定。
 路透14日報導,消息人士透露,13日的最新措施授權谷歌(Google)及微軟(Microsoft)等企業在全球擔任守門人,必需恪遵嚴格規定,包括向美國政府報告關鍵資訊,以及防堵大陸獲取AI晶片。如此一來,這些企業才能獲准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於海外雲端提供AI功能。這項措施預計在今年底前公布。
 報導稱,新措施的細節是首次對外披露,顯示拜登政府在任期即將結束之際,急於簡化出口審核流程,同時又要防止晶片落入不肖者的手中。美國憂心大陸可能利用AI力量,大幅增強軍力、發動猛烈的網路攻擊,甚至訓練生物武器。
 消息人士表示,新措施是延續微軟今年4月與美國政府簽署國家安全協議的模式,該協議允許微軟可向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公司G42提供AI技術。新措施規定,具守門人身分企業以外的其他公司,未來需競爭取得許可證,如此才能在每個國家進口少量的輝達(NVIDIA)和超微(AMD)的高階AI晶片。輝達表示願意與美國政府合作,超微則尚未回應。
 消息人士也透露,台灣、荷蘭及日本等19個盟國被列入豁免名單,這些國家將可不受限地取得AI晶片或相關功能。新措施之外有一份核禁運國家名單,包括俄羅斯、中國和委內瑞拉,他們早已被限制購買美國AI半導體,並將持續下去。
 然而,包括超微、谷歌在內的資訊技術產業委員會(ITI)成員,對拜登政府在未徵詢其意見下,就匆忙推出新規表示擔憂,咸認這可能會帶來不良後果。

第 1 頁,共 7 頁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