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記者/尹慧中、鐘惠玲
【台北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放話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將課25%、甚至更高稅率的關稅,台灣半導體鏈看法備受關注。業界認為,美方尚未公布關稅細節,先以不變應萬變,但預期若課以高關稅,美國在地系統組裝廠將先受衝擊,對台灣半導體廠實際影響可能有限,甚至可依合約由進口半導體的美國買方負擔進口成本。
對川普喊出的半導體關稅衝擊台積電股價議題,台積電昨(19)日不評論。
法人觀察,若川普政府對進口半導體課稅仍免驚,因台灣直接出口至美國晶片有限,從供應鏈實務運作來看,首當其衝主要是在美國直接向台灣採購並進口晶片的當地組裝廠,將100%受關稅影響,降低美國組裝業者競爭力。非美生產組裝廠或是封測廠在東南亞採購台灣晶片再輸往美國影響較低。
另一方面,市場傳出,有客戶端希望降低風險提前拉貨,台系IC設計廠連帶受惠。但業界也認為這部分還需觀察,因為IC直接進口到美國者相當少,也要等關稅政策細節出爐才知道如何應對。
IC設計業者表示,川普若要對汽車、藥品等終端產品課徵關稅較容易,但若想對晶片課稅,如何認定課稅項目,仍需釐清實施方式。
業界人士指出,主要是台灣的IC直接供應到美國者很少,實務上先輸出到OEM廠的生產線所在地,如台灣、中國大陸、越南、墨西哥等地,美國政府應該很難直接對IC課稅。
不過IC設計業者也猜測,美國政府可能要求終端品牌廠或OEM廠自行誠實申報,包括產品內共有多少IC、IC從哪些地區生產、進料價是多少?又由哪些廠商負責代工製造等情形,然後再來看課稅基礎如何計算,以達成其希望促進美國製造的目的。
IC設計業者認為,供應鏈廠商不太可能幫客戶負擔關稅,可能最終終端產品面對關稅必須漲價,由美國消費者埋單,但也擔心客戶可能回頭在採購時砍價更兇以降低成本,目前只能先以不變應萬變,生產與供應流程暫時照常運作。
【2025-02-20/經濟日報/A2版/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