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綜覽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427

新聞日期:2022/10/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長約護體 環球晶Q4產能滿載

業者預期12吋矽晶圓明年供給仍吃緊,只是供給缺口會較預期縮小 台北報導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6488)第三季合併營收180.5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雖然第四季半導體生產鏈持續調整庫存並開始進入淡季,但環球晶因為與客戶簽訂長約,8吋及12吋矽晶圓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 至於明年雖然市場不確定性升高,矽晶圓市場的確可能面臨客戶訂單修正,但業者仍預期12吋矽晶圓明年供給吃緊,只是供給缺口會較預期縮小。 環球晶9月合併營收月減3.3%達60.6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2.6%,為歷年同期新高。第三季合併營收季增2.9%達180.5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5%,創下季度營收歷史新高。累計前三季合併營收518.9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14.4%,為歷年同期歷史新高。 由於全球通膨壓力未減,消費性電子銷售低迷且庫存居高不下,半導體生產鏈開始去化庫存,矽晶圓亦面臨客戶存貨較高而有意延後拉貨。不過,雖然矽晶圓需求強度減弱,市場傳出8吋及6吋矽晶圓產能利用率已轉弱,但環球晶認為,總體大環境不確定性升高,競爭力較弱的客戶需求已陸續開始下修,但一線客戶對12吋矽晶圓的需求修正仍不明顯,拉貨動能維持穩定。 環球晶因為與客戶簽訂長約,所以第四季在手訂單中,8吋及12吋矽晶圓產能利用率仍維持滿載,6吋等小尺寸矽晶圓需求確實見到下滑情況。若以整體矽晶圓產業明年展望來看,若全球通膨仍未改善,終端需求持續向下修正,各尺寸矽晶圓需求都會受到影響。 不過,因為矽晶圓擴產時間較長,且去年以來設備交期不穩定,明年矽晶圓總體供給量並沒有明顯增加。若需求持續減弱,8吋矽晶圓可能會由供需平衡轉為供過於求,至於12吋矽晶圓原本預期2023年的供給缺口很大,現在因需求放緩而導致供給缺口縮小,但仍會是供給吃緊情況。 環球晶在擴產策略上是先與客戶簽訂長約及收取預付款才開始進行,因此目前的長約覆蓋比率很高,其中又以12吋矽晶圓的長約比重最高,且多已收下客戶預付款,以明年執行長約來看,出貨量仍會維持成長趨勢。若明年生產鏈庫存去化時間拉長,客戶需要調整會通知延後出貨,至於價格因為當初議定長約時已有讓利,預期不會再退讓折價。
新聞日期:2022/10/1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王美花赴矽谷 拚300億商機

美國行最後一站拜會應材、輝達等科技大廠,爭取來台投資與訂單 美國華府-台北連線報導 經濟部長王美花率領的訪美團,美東13日預告此行最後一站將赴矽谷,拜會應用材料等半導體合作夥伴,她預估矽谷行程,有望促成約新台幣300億投資與訂單潛在機會。 經濟部技術處14日也傳來捷報,處長邱求慧在美國矽谷與史丹佛大學和柏克萊大學完成聯合簽約,締結美國史丹佛大學工學院及柏克萊大學學官方SkyDeck加速器合作協議,預計今年選送第一批13家法人新創,透過專業化、客製化、國際化新創輔導,助法人研發新創接軌全球,預計創造至少新台幣3億元產業機會。 王美花美東13日在雙橡園舉辦華文記者會,說明此行訪美團成果豐碩。包括參加「台美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的企業論壇及相關會議,還前往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演說,並積極向美方各界傳達「台灣安全就是供應鏈安全、全球經濟安全」等訊息外,還見證台美產業簽署七項合作備忘錄。 王美花重申,一旦台灣沒有辦法供應全球晶片,不僅影響台灣經濟也會影響到中國甚至全世界,加上我台灣晶片出口到中國高達6成,如果有風險,沒辦法賣出去,其實對中國經濟也會有很大傷害。反觀台灣是安全的,全球供應鏈就會安全,讓台海安全穩定才是大家要走的路。 其次帶團赴美意義重大,她說,台灣有太多產品存在信任、夥伴關係與互補關係,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與美交流預計兩方有4~50家出席,結果當天出席高達將近80家,可想見大家對半導體、電動車、5G等領域均相當關注,除了進行深度交流,部分美企更準備回訪台灣,促進更多實地交流與商機。 王美花此行最後一站是赴矽谷拜會當地美商,她說,矽谷是半導體重鎮,也是IC設計、軟體設備廠,預計將拜會包括應材、輝達、思科等科技大廠,並爭取美商來台投資,初估包括半導體研發投資與訂單約有300億元潛在機會。 至於TTIC相關的台美對談進行順利,儘管細節不便透露,但不管是企業論壇還是交流,大家反應都非常好,還有美企準備回訪電動車台灣廠,廠商交流可期待,明年會繼續辦理。
新聞日期:2022/10/1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下修資本支出1成

昨開法說會,宣布今年資本支出縮至360億美元;魏哲家「有信心明年仍會是成長的一年」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13日召開法人說明會,總裁暨執行長魏哲家表示,客戶及生產鏈庫存已在第三季觸頂,第四季開始下降,由於庫存去化仍需要數個季度調整,明年上半年台積電產能利用率將受影響而下滑,但庫存將逐步回到季節性正常水準,明年下半年可望重回成長循環,「有信心明年仍會是成長的一年」。 考量到近期市場不確定性,台積電宣布,將今年資本支出由原本預估的400億美元、下修10%至360億美元。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指出,這項改變的其中一半原因,是來自基於目前中期展望的產能優化,另一半則是由於持續面臨的機台交付挑戰。 對於市場所關注的庫存問題,魏哲家指出,客戶和供應鏈正持續進行庫存調整,預計半導體供應鏈庫存水位在第三季達到高峰,並自第四季開始趨緩,需要幾個季度的時間調整,明年上半年過後才能重新平衡到較健康的水準。 魏哲家說明,由於智慧型手機和個人電腦等終端市場疲軟,客戶產品進度延遲,第四季開始7奈米及6奈米製程產能利用率將不再處於過去三年的高點,預期這種情況將延續到明年上半年。台積電已經相應調整7奈米及6奈米資本支出,市場需求較傾向週期性因素,而非結構性現象,需求預計將在明年下半年回升。 魏哲家表示,隨著5奈米N5製程、4奈米N4P及N4X製程成功量產,以及即將量產的3奈米N3技術,預期明年台積電會繼續擴大客戶產品組合和潛在市場。儘管半導體庫存的持續調整將影響2023年上半年的產能利用率,預期在對台積電領先及具差異化的先進製程與特殊製程技術的強勁需求之下,2023年仍將是台積電成長的一年。 對於法人關注的「美國對中國發布最新半導體產業禁令」,是否影響南京廠擴產及中國客戶接單,以及是否赴歐洲設廠?魏哲家表示,台積電會在符合法規情況下服務所有客戶,美國發給一年期許可、可涵蓋整個南京廠。至於台積電是否到歐洲設廠正在評估,會看客戶需求、商業機會、總體經濟等綜合考量。 隨著3奈米量產,台積電將面臨3奈米製程量產初期稀釋毛利、折舊成本年增率上升、通膨導致的成本增加、半導體週期和海外生產據點擴展等挑戰。魏哲家表示,台積電正與客戶密切合作以支持客戶成長,同時致力優化內部成本,以操持在2023年的獲利能力,長期毛利率達53%以上仍是可實現的。
新聞日期:2022/10/1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淡季到 二線廠陷苦戰

景氣下行,半導體市場庫存面臨修正,衝擊晶圓代工廠台北報導 全球通膨造成消費性電子需求急凍,半導體生產鏈庫存修正開始對上游晶圓代工廠造成影響。然在景氣下行之際,晶圓代工市場強者恆強特性卻愈發明顯,以各家業者在手訂單來看,台積電營運估將在明年第一季軟著陸,第二季後重拾成長動能。至於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產能利用率將明顯向下修正、且面臨苦戰,明年第二季營運才可望觸底回溫。 半導體庫存修正已開始影響晶圓代工廠產能利用率,加上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美國發布最新法令,企圖阻止中國取得製造先進晶片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與設備,讓晶圓代工廠面臨的地緣政治壓力直線上升。 為了因應外在環境因素對營運的直接衝擊,目前業界普遍認為,庫存去化仍是優先處理項目,美中貿易紛爭仍有尋求最適解的機會。 面對此次的景氣下行,過往一片榮景的晶圓代工市場,也將開始出現兩樣情。 由於智慧型手機及筆電等需求疲弱,台積電雖然面臨輝達、超微等大客戶修正訂單,但是在先進製程市場贏者通吃,不僅由競爭對手的手中搶回了高通及輝達的新訂單,爭取到英特爾擴大委外,蘋果訂單成長動能也仍然穩健。 ■台積電營運將軟著陸 法人預期,台積電第四季營收表現將約較上季持平或小幅下滑,明年第一季雖然是淡季,但依慣例會先為主要客戶進行「提前投片」的動作,維持產能利用率在高檔。 由於新台幣看貶加上2023年再度調漲價格,台積電第一季營收季減率仍可控制在10%以內,第二季就可隨著庫存壓低而逐步重拾成長動能,在這波市況變動中讓營運出現「軟著陸」。至於其它晶圓代工廠就可能直接面臨苦戰。 ■庫存修正8吋廠先引爆 由於這波庫存修正先由8吋廠開始引爆,力積電及世界先進第三季營運轉弱,產能利用率逐季走跌到明年第一季。聯電第三季雖然維持高檔,但第四季亦難逃市況修正壓力,明年第一季利用率仍會向下修正。 總體來看,台積電的產能調配及產品線轉換的策略奏效,隨著3奈米N3E製程在明年第二季下旬開始出量,明年年度營收仍可優於今年。 至於其他晶圓代工廠的產能,偏重在成熟製程領域,消費性占比明顯偏高,產能利用率修正速度快且幅度大,業界多數認為,要到明年第二季營運才會觸底回升。
新聞日期:2022/10/0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季增4.6% 聯電Q3營收衝高 全年更旺

本季產能利用率可望維持高檔,帶動今年業績向上奔馳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聯電公告9月合併營收252.19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次高,推動第三季合併營收季增4.6%至753.92億元,再創單季新高。法人預期,第四季產能利用率可望維持高檔水準,業績亦有機會繳出亮眼成績單,推升全年營收年成長逾20%,締造新高紀錄。☆9月營收創歷史次高 聯電6日公告9月合併營收252.19億元,雖較8月單月歷史新高小跌0.5%,但仍為單月歷史次高,且較去年同期成長34.5%,使得第三季合併營收達753.92億元、季增4.6%,寫下單季歷史新高。☆車用、工控市場需求強 法人指出,雖然進入下半年後,消費性景氣迅速下滑,不過由於車用、工控等市場需求續強,使得聯電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另外在晶圓平均銷售美元價格較第二季持平情況下,又有新台幣匯率貶值加持,使得聯電在第三季合併營收繳出亮眼成績單。 對於第四季營運展望,法人認為,應用在車用的驅動IC和電源管理IC,以及工控應用晶片等,在第四季投片量有機會維持強勁水準,因此即便消費性產品需求持續低迷,聯電產能利用依舊有望保持在95%以上,又有新台幣匯率貶值加持,預期聯電第四季合併營收有望保持相對高檔,全年合併營收將達到年成長兩成以上的歷史新高。☆三大法人同步買超 觀察聯電股價表現,6日上漲0.65%至38.95元,重新站回月線,創近兩周以來高峰,三大法人一共買超24,918張,單日買超量寫下近一個月以來次高表現。 即便當前消費性市況不佳,不過聯電在新廠建廠腳步依舊維持相當步調,除了南科Fab 12A廠P5廠區在第二季如期量產之外,同樣在南科12吋廠Fab 12A的P6廠區,加上新加坡12吋廠Fab 12i的P3廠區等28奈米及22奈米擴產計畫仍持續進行當中,顯示聯電持續看好中長期的半導體晶片需求。
新聞日期:2022/10/0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經濟部:全年半導體產值有望創高

台北報導 半導體業在我國經濟成長具舉足輕重地位,經濟部5日表示,受惠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推展,加上疫情帶動遠距商機及企業數位轉型需求,近兩年產值呈兩位數成長,2021年產值2兆8,427億元創歷史新高,預期今年延續成長態勢,全年產值有望再創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半導體產值占製造業比重於2014年突破1成後,逐年攀升至今年前七月的20.2%,為挹注製造業產值成長之主要動能。我國積體電路為外銷導向,直接外銷比率逾8成,出口值占我國出口總值比重2019年突破3成後,逐漸上升至2022年前八月的37.6%,對我出口貿易發展影響程度逐年增加。 據統計,今年前八月積體電路出口值達1,240億美元,年增26.5%,主要出口地區以中國大陸及香港占58.4%居首,年增23.0%,其次依序為新加坡(占11.7%,年增19.7%)、日本(占8.0%,年增35.9%),其中中國大陸及香港受美中科技戰影響,加上疫情封控及景氣趨緩衝擊下游產品組裝產能,今年前八月占比較2020年時高峰下降2.9個百分點;另馬來西亞受惠全球供應鏈轉移,帶動我對其出口快速成長,2021年增30.2%,今年前八月續增58.2%。 我國為全球第二大積體電路出口國,僅次於轉口地區—香港,出口值占全球比重自2017年14.9%上升至2021年15.2%;今年前六月出口成長幅度擴大至30.5%,僅次於馬來西亞。中國大陸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業者積極擴產,積體電路出口值近年快速攀升,2021年出口值1,566億美元,年增32.1%,但今年上半年因經濟景氣放緩及封控措施影響,出口年增幅明顯放緩至15.7%。 展望未來,統計處表示,高效能運算及車用電子成長動能抵銷消費性電子需求轉弱之影響,加上半導體大廠積極強化先進製程領先優勢,預期全年我國半導體業產值仍可望續創新高。
新聞日期:2022/10/0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全球半導體市場 成長低預期

台北報導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今年全球半導體由於需求反轉與通膨、戰爭等因素影響,成長不如預期,市場規模預估為6,056億美元,成長率8.9%。 展望明年,由於外部環境因素尚未消除,從終端、系統廠到半導體晶片產銷供應鏈業者均庫存水位過高,預測全球市場規模6,086億美元,成長率僅0.5%。 資策會MIC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表現仍優於全球,預估今年產值4.3兆元、年成長15.8%,預估2023年產值微幅成長1.7%。產業分析師楊可歆指出,消費性終端需求的快速滑落,衝擊今年下半年IC設計、IC封測與記憶體產業營收成長。 目前半導體產業進入庫存調整階段,IC設計廠與記憶體產業面臨需求滑落、供過於求,連帶影響IC封測需求,皆不利於2023年整體營運,不過在晶圓代工龍頭企業支持之下,預期台灣半導體產業2023年仍能維持正成長。 再觀察今年台灣半導體次產業表現,IC製造產業營收逐季成長,達2.3兆元、年成長33%。資策會MIC表示,主要為全球半導體長期需求與產能供不應求,有利於晶圓代工價格,然而無論是價格、出貨或營收的成長幅度皆不及2021年。 至於2022年的IC設計產業表現,預估將與2021年持平,主要與今年上半年中國大陸封城、俄烏戰爭,加上全球總經環境變動等不利因素,使電子終端需求急凍,下半年市場仍難以回溫,業者面臨庫存去化巨大壓力有關,如終端市況未能改善,未來將可能價量齊跌。 對於半導體產業營運,資策會MIC提出幾個關鍵議題。首先,全球晶圓廠設備支出連三年大幅成長,2023年因市況不佳,晶圓代工廠將調降資本支出、放緩擴產腳步,2023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支出將趨緩。 其次,2022下半年DRAM供需比持續擴大,價格快速下跌,其中台廠主供利基型產品,跌幅可能會超過標準型產品。 第三,預期2023下半年邏輯IC封測業務將隨市況逐漸回溫,加上晶片設計複雜度與電晶體數量增加,帶動高階測試需求,有助於提升相關業者營收成長。
新聞日期:2022/10/0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8吋晶圓代工 力守價格

訂單逐季轉弱,產能利用率明年Q2才會回穩…台北報導 全球通膨導致消費性電子需求出現斷崖式衰退,生產鏈下游的成品存貨去化緩慢,亦導致上游晶生產鏈庫存過高壓力,其中,消費性相關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功率半導體等投片量大幅減少,8吋晶圓代工需求下半年逐季轉弱,整體產能利用率恐要明年第二季才會止跌回穩,晶圓代工廠則力守年底前價格持穩。 由於全球通膨壓力短期難獲紓解,雖然蘋果iPhone 14 Pro系列銷售成績優於預期,但Android平台智慧型手機需求疲弱且庫存居高不下,至於筆電及平板、大尺寸電視等消費性電子仍面臨生產鏈存貨過高問題,導致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功率半導體等8吋晶圓代工訂單明顯轉弱。 至於第三季需求原本維持強勁的網通裝置,9月之後亦看到需求放緩,包括藍牙及WiFi相關晶片拉貨動能已逐步放慢。下半年因消費性需求不振,晶圓代工廠將產能移轉生產車用及工業用晶片,但隨市場供給量拉高紓解供不應求壓力,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的訂單成長動能正慢慢消退。 包括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業者近期8吋晶圓代工訂單下修情況轉趨明顯,面板驅動IC需求持續低迷,電源管理IC及功率半導體需求呈現緩降,感測器及微控制器(MCU)亦因庫存去化而有修正加速情況。業者普遍預期,8吋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在第三季轉下後,第四季將持續下修,明年第一季因進入淡季,產能利用率恐降至低點,第二季後才可望止跌回穩。 法人指出,晶片生產鏈的庫存修正在第三季轉趨明顯,對晶圓代工廠的營收影響會在第四季顯現,由於終端產品銷售動能持續疲弱,且看不到各國政府推出有效刺激需求方案,整體庫存去化到正常季節性水準,應該要等到明年第二季。雖然有關晶圓代工價格下跌傳言紛飛,但四大晶圓代工廠年底前仍守穩8吋晶圓代工價格沒有太大波動,明年上半年也沒有明顯降價動作,但應會給予大客戶價格折讓。 對晶圓代工廠來說,由於客戶修正投片量會先由8吋晶圓開始,所以下半年8吋晶圓代工訂單下修情況較預期快,但也因為修正幅度較大,若明年第二季庫存去化週期可望結束,第一季應該就是營收谷底,第二季後將進入新一波的成長循環,而且景氣季節性週期將回復到疫情前。
新聞日期:2022/10/0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推動供應鏈碳捕捉

台北報導 台積電持續推動碳捕捉計畫,降低企業營運對氣候環境的影響。台積電鼓勵供應商針對精餾塔打造碳捕捉設備,並建議針對回廠槽車設計二氧化碳殘液回收系統,今年初試運轉至8月止,已捕捉二氧化碳500公噸,預期上線後每年可減碳1,000公噸。 全球積極推動淨零碳排政策,且列入ESG永續發展指標,若企業ESG指標表現不佳,可能影響企業在美國、歐盟等當地投資,及長期投資人的投資意願,受此影響,包括台積電在內的主要企業,均積極制定ESG政策。 台積電最新發布的ESG電子報顯示,因應氣候變遷是企業永續經營的責任,公司預計將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除自身推動氣候風險控管與減緩行動,亦會積極帶動半導體供應鏈落實低碳管理。 台積電鼓勵供應商針對精餾塔打造碳捕捉設備,將工業級液態二氧化碳(LCO2)精餾過程中的殘氣再次導入製程內進行二次純化,再製為符合台積公司品質規範的電子級液態二氧化碳,提升綠色供應鏈韌性。據了解,今年2月相關設備就開始試運轉,截至今年8月,已成功捕捉二氧化碳500公噸。 台積電指出,當工業級液態二氧化碳於精餾塔中純化後,高純度的二氧化碳會進入冷凍機製成電子級液態二氧化碳,是半導體製程的關鍵原料,而純度較低的二氧化碳則會被分離排出。 台積電表示,公司持續擴大供應鏈管理中的碳捕捉機會點,亦建議供應商針對其回廠槽車設計二氧化碳殘液回收系統,增設管線將槽車內殘餘的液態二氧化碳汽化後,透過冷凍機冷凝成液態二氧化碳,再進入原料槽重新導回精餾塔進行二次純化,今年7月已完成設備建置並試運轉,預估未來正式上線後,每年可減碳約1,000公噸。
新聞日期:2022/10/0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美STA半導體晶片協議 啟動

台北報導 國科會30日指出,為迎接新興前瞻科技,並強化半導體產業競爭力,駐美代表處與美國在台協會華頓總部,已於2020年簽署「台美科學及技術合作協定」(STA),在此架構下,8月下旬正式簽署第一項執行協議:「先進半導體合作(ACED Fab)研究計畫」,雙方於9月底同步徵求2023年至2026年台灣與美國先進半導體晶片設計及製作國際合作研究計畫。 國科會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為鼓勵雙方學者在半導體及微電子領域的學術合作,並培育晶片設計實作人才,雙方於今年9月底同步徵求2023年至2026年台灣與美國先進半導體晶片設計及製作國際合作研究計畫。自公告日起,受理申請至2023年1月17日截止收件。申請案經審查選定後補助研究經費,預計2023年7月1日起開始執行為期三年的合作研究計畫。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指出,台美雙邊都在討論雙邊「give and take」什麼?美方明確需要半導體,台灣也提早布局,希望和美國太空、資安、AI、腦科技等等合作,台灣內部已經準備好,要跟美國,甚至是德、法、英、日等國談些什麼合作。 國科會表示,美國在IC設計上位居世界領先地位,而台灣技術強項則為半導體晶圓製造,雙方在半導體領域有極佳的互補特性,共同合作必能相得益彰。本項ACED Fab計畫之徵件重點聚焦於系統性展示晶片規劃,包含「高效能、低延遲、低功耗系統電路」、「具人工智慧功能邊緣運算SOC」、「量子電腦/通訊關鍵電路」、「新興異質整合半導體」等合作領域。 為使更多半導體領域之學者專家參與本次共同徵件,國科會與美國NSF將於11月15日及23日共同舉辦「台美先進系統晶片設計(ACED Fab)學術研討會」,鏈結台美半導體領域學者互動交流,分享半導體技術最新發展,促成雙邊合作契機。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