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報導
矽光子技術夯!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成員越來越多,記憶體製造大廠華邦電、矽晶圓大廠合晶,也出現在企業名單之中。
華邦電表示,矽光子未來主要應用於人工智慧(AI)領域,該公司加入SEMI的產業聯盟,希望能與產業界共同研究發展矽光子技術。
合晶則由該公司副總經理吳國俊為代表,參加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並將擔任SOI team的小組召集人。合晶為發展SOI矽晶圓,已成立子公司,目前SOI營收約占合晶整體營收的7%~10%,應用在功率元件為主。合晶指出,SOI矽晶圓專注在功率半導體、感測元件及通訊半導體 相關應用,有機會搭上矽光子CPO成長,成為光發射器的矽晶圓基板、光接受器的矽晶圓基板。
據SEMI公布的最新會員名單,目前已有超過80家廠商加入,包括國際光纖大廠康寧(Corning)、中華精測、均豪、均華、錼創、光環、欣興、采鈺、世界先進、啟碁、臻鼎等國內外廠商加入聯盟。
【綜合報導】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表示,今年半導體矽晶圓出貨量預料將維持疲軟態勢,明年隨隨著需求復甦,出貨量可望回升約10%,強勁的成長格局將維持到2027年,屆時將刷新歷史紀錄,法人看好將有利環球晶、台勝科、合晶等台灣相關廠商營運回升。
今年半導體矽晶圓市場持續受到汽車、消費性電子應用等需求低緩影響,整體情況不如年初估計來得樂觀。
法人指出,今年半導體矽晶圓市況不佳,環球晶、台勝科、合晶等台灣相關廠商營運同受影響,隨著庫存調整告一段落,市況明年開始復甦,環球晶等業績也將跟著撥雲見日。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先前預期,今年底前應可見到半導體矽晶圓產業的庫存情況變得較為健康,明年市場需求應該會比今年好。
【2024-10-25/經濟日報/A11版/產業】
彰化二林廠及河南鄭州廠二期,2025~2026年擴充目標皆超過每月20萬片
台北報導
合晶(6182)董事長焦平海看好矽晶圓產業成長,合晶已在兩岸同步加碼,包括台灣彰化二林廠及中國大陸河南鄭州廠二期,兩岸12吋新產能擴充目標,皆超過每月20萬片,分別於2025~2026年完成。
下半年營運將穩定成長
合晶3日舉行媒體餐宴,就未來展望來看,焦平海指出,從合晶的業績趨勢,合晶第二季營收表現,已比第一季好,判斷第一季是營運谷底,但市場回升沒有想像中快,合晶的營運,已在成長軌道,預期下半年穩定成長。
焦平海指出,合晶兩岸產能已「ready」,等待市場全面復甦。
布局兩岸 產品拚差異化
合晶總經理張憲元指出,雖未看到景氣V型反轉,但看到春燕的樣貌。
他並說明,合晶的市場定位是「獨一無二,左右逢源」,在全世界之中,目前在兩岸布局只有合晶,有機會左右逢源,因此,在產品上要做到差異化,包括市場、產品及技術面差異化。
張憲元指出,客戶多詢問該公司,有無中國大陸之外的解決方案,可以接軌全球供應鏈,為了因應市場需求,合晶除了擴充大陸產能,台灣也會同步擴產,做到兩岸及歐美地區不掉隊,並連結台灣半導體生態系,服務國際Tier1客戶。
市場關注已掛牌的子公司上海合晶,張憲元指出,這是china for china策略,合晶藉此掌握中國大陸市場門戶,因為現在國際同業進不去,而中國大陸同業出不去,合晶等於是站在隘口,兩邊都可以走。
合晶的產品技術成熟,產品應用廣泛,聚焦AI及電動車需求,GaN搭配矽晶圓等各式載板,做到縮體積、降能耗的效益。
SOI業務
將翻轉矽晶圓產業
合晶也成立了新事業單位,專注在SOI(絕緣層上覆矽),合晶在這個技術深耕很久,目前已出貨,屬於高毛利產品,而且屬利基型市場,目前本身已自給自足,而且已經賺錢獲利,有望成為翻轉矽晶圓產業的新興事業。
台北報導
矽晶圓大廠一線客戶營運狀況持續好轉,但仍有庫存待消化,矽晶圓廠預期,景氣應於2024年第一季落底,下半年恢復動能,矽晶圓三雄環球晶、台勝科、合晶靜待景氣春燕。
日本矽晶圓大廠勝高(Sumco)日前法說會中指出,半導體產業需求從2023年第四季開始復甦,但,半導體廠生產恢復速度較慢,使矽晶圓庫存增加,在庫存續清下,矽晶圓出貨量下降,勝高估計2024年首季營收年減21%,營益年減83%。
產業界人士分析,矽晶圓廠與半導體廠之間的供應長約,可以保障矽晶圓價格,且客戶持續購入,因而讓矽晶圓庫存量超過正常水準。
針對半導體產業未來展望,勝高認為,半導體產業需求,已自2023年第四季開始復甦,除了對於資料中心的投資需求增加以外,EV、能源領域需求則維持穩健,消費性電子、電腦、手機需求則觸底。
目前客戶庫存水位因按照長約拉貨,高於過往正常水準,預期採購量復甦須等2024年下半年。
台廠部分,環球晶認為,由於矽晶圓位於產業鏈上游,回溫時程較下游晚一至二季度,現階段大部分客戶本季產能利用率率仍未大幅提升,依舊以去化手上現有庫存為主。
展望2024年,法人分析,隨半導體景氣復甦、新興應用及新產能,可望帶動營運轉折,2025年將是半導體景氣多頭的重要關鍵時期,包括新興應用需求強勁、搭配多家新建晶圓廠產能開出,環球晶中長期看法維持正向。環球晶預計3月6日舉行線上法說,說明營運現況。
台勝科指出,受客戶端高庫存,導致拉貨動能疲弱影響,2024年12吋矽晶圓供過於求情況可能擴大,半導體矽晶圓現貨價未來兩年將相當挑戰,長約市場則相對持穩,研判要到2024下半年才會恢復元氣。
合晶認為,終端需求仍相對疲弱、客戶拉貨態度謹慎,這波景氣循環谷底可能落在第一季,第二至三季回溫並逐季向上。
合晶預期,下半年市況可望明顯好轉,帶動矽晶圓價格止跌及出貨量回升,會進行必要的開源節流,待下半年市況才有機會呈現較大的回升。
台北報導
矽晶圓景氣仍處下行循環周期,合晶(6182)目前訂單能見度仍低,達成全年年增10%目標尚有難度。
合晶2023年第一季營收表現衰退,分別季減39%與年減11%,毛利率下滑3.7個百分點達36.6%、每股稅後純益(EPS)0.5元,主要是受到客戶庫存調整、矽晶圓平均產品單價(ASP)跌價衝擊。
合晶5月營收8.7億元,月比持平,年減14%,2023年以來累計至5月營收44.4億元,年減12%。
法人調查指出,合晶第二季營收估季度持續下滑、年度衰退將擴大,中小尺寸稼動率降至6至7成。由於市場需求依然疲弱,訂單能見度縮短至一至二個月,預期第三季營運變化不大。
產業分析師指出,矽晶圓自2022年下半年起市況反轉,其中,以中小尺寸供需結構最為弱勢、累計ASP跌幅個位數,加上長約(LTA)覆蓋率約3成,營運展望偏向保守。
在產能部分,合晶大陸鄭州廠12吋產能約2萬片,台灣龍潭廠陸續在擴廠及驗證,預期台灣龍潭廠產能可達3萬片,年底2萬片是積極目標。
近期合晶與客戶洽談新價格,確實有下調的狀況,幅度約中個位數(6吋、8吋都有價格調整),並非大幅度調整。
合晶目前重摻晶圓庫存已持續消化,但客戶拉貨仍保守,高階部分有出貨,但占比小,12吋也有出貨,第四季客戶認證後,預期拉貨會比較明顯。
合晶於2022年獲准進駐台中中科二林園區,預計興建新12吋廠,新廠著眼於未來電動車趨勢下的車用商機,估2025年量產,未來12吋占比將逐漸提升。
二林廠目標規劃產能為20萬片,初步會以每5萬片為階段來逐步擴建,搭配客戶需求配置,預計在2023年年終動土興建。
Q3達3,649百萬平方英吋,動能延續,環球晶、台勝科後市看旺
台北報導
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旗下矽產品製造商組織SMG發布最新一季晶圓產業分析報告,2021年第三季全球矽晶圓出貨面積達3,649百萬平方英吋(MSI),連續三個季度創下出貨歷史新高紀錄,且預期矽晶圓出貨創高將延續到2022年。
法人看好環球晶(6488)、台勝科(3532)、合晶(6182)、嘉晶(3016)等矽晶圓廠今、明兩年營運成長動能可期。
SMG最新一季晶圓產業報告指出,2021年第三季全球矽晶圓出貨面積達3,649百萬平方英吋,較第二季成長3.3%、並連續三個季度創下歷史新高紀錄,與2020年第三季矽晶圓出貨量3,135百萬平方英吋相較,年成長率高達16.4%,優於預期,顯示矽晶圓市場需求維持強勁。
SMG組織主席、信越矽立光美國分公司產品開發與應用工程副總裁Neil Weaver表示,第三季全球矽晶圓出貨再創歷史新高,且各尺寸矽晶圓出貨均維持成長,顯示半導體需求在多種終端應用帶動下強勁增長,隨著新晶圓廠產能在未來幾年逐步開出,矽晶圓市場需求大於供給情況將延續下去。
環球晶日前法人說明會中表示,看好矽晶圓各尺寸規格都供不應求,2022年的平均銷售價格(ASP)上漲趨勢明確,客戶為確保未來料源供給,所以與環球晶簽訂長約的數量持續增加中。
目前來看,環球晶的長約(LTA)覆蓋率已高於先前2017~2018年的高峰期,續簽的長約價格也呈向上調漲趨勢。
日本矽晶圓大廠勝高(SUMCO)同樣看好矽晶圓市場景氣,產能已達100%滿載運作,同樣與客戶積極洽簽長約,在供不應求情況下矽晶圓現貨價持續看漲。
業界對於矽晶圓在未來二~三年供給吃緊有高度共識,隨著晶圓廠新產能增加,預期2022年下半年矽晶圓供給短缺,2023年缺貨情況會更嚴重。
SEMI預期2022年全球矽晶圓出貨量將達14,896百萬平方英吋,較2021年成長6.4%,2023年再成長4.6%達15,587百萬平方英吋,2024年突破16,000百萬平方英吋大關達16,037百萬平方英吋,等於未來三年的出貨量,將逐年創下歷史新高。
法人預期矽晶圓價格上漲趨勢可看到2023年,對環球晶、台勝科、合晶、嘉晶等下半年營運,帶來正面助益,並看好2022年矽晶圓市況會比2021年好。
12吋矽晶圓長約調漲15%,環球晶、台勝科、合晶、嘉晶受惠
台北報導
雖然市場對於終端市場需求轉弱有疑慮,但半導體晶圓製造產能明年供不應求已是板上釘釘,隨著各家大廠新增產能陸續開出,矽晶圓2022年缺貨一整年已是難以扭轉的既定事實。
在日系大廠率先嗚槍漲價之下,國內矽晶圓廠與客戶陸續簽訂2022年的長約,12吋矽晶圓價格將調漲約15%,包括環球晶(6488)、台勝科(3532)、合晶(6182)、嘉晶(3016)等明年營運將再締新猷。
包括日本信越(Shin-Etsu)、日本勝高(SUMCO)、台灣環球晶、德國世創(Siltronic)等全球四大矽晶圓廠,均看好矽晶圓市場供不應求情況會延續到2023年。業者表示,各家矽晶圓廠產能利用率均達100%滿載,但在未來2~3年內新增產能開出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隨著晶圓廠新產能增加及帶動矽晶圓採購量成長,業者預期2022年下半年矽晶圓供給短缺,2023年缺貨情況會更嚴重。
由於矽晶圓廠現有產能已全數滿載,透過去瓶頸化增加生產效率及提升良率,明年可增加的矽晶圓產能十分有限。但半導體廠今年大舉提高資本支出,新增產能會在明年下半年陸續開出,矽晶圓2022年缺貨問題已浮上檯面,2023年仍會持續供不應求。
矽晶圓廠8月之後開始與半導體廠協商2022年長約,除了順利調漲合約價,也獲得客戶預付款,用以擴建矽晶圓產能以因應2023~2024年強勁需求。
晶圓代工業者指出,下半年矽晶圓合約價已經逐步調漲,2021年全年漲幅約達5~10%之間,而2022年矽晶圓已是賣方市場,半導體廠提高採購量之際,價格自然水漲船高。隨著日本信越及勝高等前二大矽晶圓廠與客戶簽訂2022年長約並順利漲價的情況下,包括環球晶在內的國內業者全面跟進,預期2022年長約合約價全面上漲,其中6吋及8吋矽晶圓合約價上漲約10%,12吋矽晶圓合約價調漲約15%。
至於2023年矽晶圓預期會持續缺貨,半導體大廠在完成2022年議約後,亦開始與供應商洽談簽訂2023年長約,但現階段仍在確認供給量可否達到實際需求,價格雖然尚未定案,但預期仍有持續漲價空間。矽晶圓廠亦要求客戶長約中要確認價格及採購量,採購量不足需補足價格差額,同時要提前預付訂金,才願意擴建新廠提高產能。
矽晶圓市場價格上漲趨勢可看到2023年,對環球晶、台勝科、合晶、嘉晶的營運帶來長期正面助益。環球晶今年前8個月合併營收399.94億元,合晶前8個月合併營收64.82億元,嘉晶前8個月合併營收32.40億元,同創歷年同期新高。業者預期今、明兩年營收可望創下新高紀錄。
需求強勁、庫存過低,預計Q3調升價格,將助環球晶、合晶等營運上攻
台北報導
由於需求強勁但庫存過低,8吋矽晶圓合約價在暌違近二年半後,終於要在第三季調漲,下半年價格漲幅約達5~10%。法人認為有助於推升環球晶、合晶、嘉晶、台勝科等業者下半年營收及獲利成長。
8吋晶圓代工產能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就一直供不應求,但之前8吋矽晶圓仍處於庫存去化階段,直至今年第二季才開始出現供給吃緊情況,現貨價也止跌回穩。隨著車用晶片及功率半導體、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3D感測元件等8吋晶圓代工需求下半年持續轉強,包括IDM廠及晶圓代工廠手中的矽晶圓庫存明顯降低,下半年8吋矽晶圓市場供不應求態勢確立。
由矽晶圓市場來看,12吋矽晶圓上半年早已供給吃緊,下半年同樣供不應求,現貨價及合約價均已出現上漲趨勢。8吋矽晶圓上半年約是供需平衡情況,下半年預期會供給吃緊,在供應商幾乎沒有擴充產能情況下,業界預期8吋矽晶圓下半年現貨價將逐季上漲,以長約為主的合約價在暌違近二年半時間後可望調漲,業界預期下半年價格漲幅介於5~10%。
包括環球晶、合晶、嘉晶、台勝科等矽晶圓供應商,現階段產能利用率均達滿載,對於下半年市況抱持樂觀看法,並且預期8吋及12吋矽晶圓都將供不應求。由於晶圓代工廠、IDM廠、記憶體廠等客戶對明年展望樂觀,新增產能逐步開出,並預期矽晶圓供貨將更為吃緊,所以簽訂長約意願明顯提高,對於明年8吋矽晶圓價格續漲亦有高度共識。
環球晶前五個月合併營收年增11.1%達246.07億元,合晶前五個月合併營收年增32.5%達39.44億元,嘉晶前五個月合併營收年增11.2%達7.40億元,表現均優於去年同期。法人指出,第二季矽晶圓廠營收普遍來看均將略優於第一季,而下半年8吋及12吋矽晶圓銷售量及價格同步上升,營收成長動能將明顯轉強,且長約比重逐步提升將有助於獲利表現。
近期包括日本信越、日本勝高、環球晶等全球前三大矽晶圓廠除了預期下半年12吋矽晶圓供給吃緊,亦透露8吋矽晶圓因為車用晶片及功率半導體、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等需求強勁,矽晶圓訂單已明顯超過產能,所以已著手評估興建全新的矽晶圓廠及調漲價格。
半導體廠急向環球晶、合晶簽訂長約,價格估續漲至2023年
台北報導
全球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包括晶圓代工廠、IDM廠、記憶體廠等全線滿載投片,隨著新增產能在下半年逐步開出,矽晶圓需求持續轉強且供給吃緊。由於全球矽晶圓下半年產能增加幅度有限,在業界普遍預期明、後兩年恐出現大缺貨情況下,半導體廠積極尋求與環球晶(6488)、合晶(6182)等矽晶圓廠簽訂長約。法人預期矽晶圓市場將轉為賣方市場,價格漲勢可望延續到2023年。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數位轉型,推升筆電及平板、伺服器等銷售,加上5G智慧型手機市場滲透率快速拉升,電動車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車用電子成為新車款主流,不僅帶動晶圓代工廠及IDM廠產能利用率全線滿載,記憶體廠亦全產能投片。
今年以來包括晶圓代工廠、IDM廠、記憶體廠均產能全開運作,矽晶圓需求明顯轉強,隨著半導體廠手中的矽晶圓庫存持續下降,第二季對矽晶圓廠的採購量已見回升,不僅12吋矽晶圓已供給吃緊,6吋及8吋矽晶圓同樣供不應求。然而包括日本信越、日本SUMCO、台灣環球晶、德國世創(Siltronic)等全球四大矽晶圓廠下半年產能增幅有限,在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將延續到2023年情況來看,業者普遍預期明、後兩年矽晶圓恐出現缺貨問題。
為了鞏固及確保矽晶圓供給,全球半導體大廠已開始大動作搶產能,第二季以來積極要求與矽晶圓廠簽訂長約,環球晶、合晶等業者陸續獲得國際半導體大廠長約訂單,同時取得客戶預付款,可望展開擴產計畫以因應未來兩年的強勁需求。再者,因為供給愈形吃緊,矽晶圓市場已轉為賣方市場,今年下半年價格漲幅擴大,漲價趨勢亦將延續到2023年。
台北報導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旗下矽產品製造商組織(Silicon Manufacturers Group,SMG)發佈最新一季晶圓產業分析報告,2021年第一季全球矽晶圓出貨面積達3337百萬平方英吋(MSI),創下季度出貨的歷史新高紀錄,較業界預期提早約3個季度,顯示矽晶圓市場景氣已進入多頭循環。
根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全球矽晶圓出貨面積達3337百萬平方英吋,與去年第四季的3200百萬平方英吋相較成長4.3%,與去年第一季的2920百萬平方英吋相較成長14.3%,同時超越2018年第三季的歷史紀錄,在第一季的傳統淡季創下矽晶圓出貨歷史新高。
業界原本預期,矽晶圓市場下半年才會開始進入強勁成長階段,今年第四季或明年第一季才可能創下矽晶圓出貨的季度新高紀錄,沒想到今年第一季矽晶圓出貨面積就改寫新高,與業界預期提早了3個季度,也說明了矽晶圓市場景氣已走出谷底並步上多頭循環。
SMG主席暨信越矽立光美國分公司產品開發與應用工程副總裁Neil Weaver表示,矽晶圓強勁需求持續由邏輯和晶圓代工帶動,記憶體市場復甦更是進一步促動2021年第一季的出貨量成長幅度。
國際矽晶圓大廠近期紛紛釋出對市場前景樂觀看法,龍頭大廠日本信越(Shin-Etsu)預估大尺寸矽晶圓最快在2022年後半將陷入短缺,並已與客戶洽談漲價。第二大廠日本勝高(SUMCO)表示矽晶圓今年以來供需呈現相當緊繃狀態,8吋及12吋矽晶圓供不應求情況將延續到年底。環球晶同樣看好今年矽晶圓供給吃緊,並看好明年市況會比今年更好。
今年上半年12吋磊晶矽晶圓(Epi Wafer)及拋光矽晶圓(Polished Wafer)產能已經銷售一空,下半年產能亦被客戶預訂一空,訂單量大於供給量,半導體廠與矽晶圓廠開始簽訂長約。在8吋矽晶圓部份,車用晶片及電源管理IC訂單大增,市況已反轉向上且訂單能見度看到年底,6吋矽晶圓因為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等功率元件投片量增加而帶動出貨。業者看好矽晶圓提前進入漲價循環,包括環球晶、台勝科、合晶、嘉晶等營運逐季看旺到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