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日期:2022/03/03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NTCJ助攻 新唐大啖電動車商機

台北報導

 微控制器(MCU)廠新唐(4919)在日本新唐子公司(NTCJ)推動下,成功擴大攻入一級車用零組件供應鏈,預期2022年將可望開始逐步放大車用智慧放大音訊晶片、電池監控系統(BMS)晶片等相關產品線。法人看好,新唐後續將持續搭上電動車、自駕車商機,成為推動營運向上新動能。

 新唐1月合併營收為34.37億元、月增1.3%,改寫歷史同期新高,相較2021年成長7.2%。法人看好,新唐在下半年仍可望取得新產能,因此預期全年營運將可望呈現逐季成長態勢,全年合併營收及獲利有望持續挑戰歷史新高。

 新唐近年來持續拓展車用、工控市場,在日本新唐子公司加入營運後,相關業績成長動能可望快速成長。法人指出,新唐結合日本新唐子公司正大力推動車用智慧放大音訊晶片、電池監控系統晶片及飛時測距(ToF)等相關新品,當前已經掌握數家日本大客戶訂單,打入車用零組件一級供應鏈,可望在2022年逐步放大出貨動能。

 據了解,日本新唐子公司原先為Panasonic的半導體事業,原先就有高達八成業績比重來自於日本客戶。供應鏈指出,Panasonic的半導體事業原本就掌握許多日本汽車、工業關鍵晶片客戶,因此新唐併入Panasonic半導體事業後,日本車廠正也開始大力推動自駕車及電動車產品線。

 因此法人看好,隨著新唐在車用市場快速切入日本供應鏈,且逐步放大出貨動能後,將可望開始大啖電動車、自駕車等相關商機,推動2022年營運逐步向上成長。

 不僅如此,由於過去Panasonic半導體事業曾與高塔半導體共同成立TowerJazz Panasonic Semiconductor Co.(TPSCo)半導體晶圓廠,在高塔半導體被英特爾併入後,代表未來TPSCo的股東結構將轉變成新唐與英特爾,使未來新唐可望與英特爾擴大在運算、車用等市場的合作機會。

 除此之外,新唐主要經營的32位元MCU市場,目前供給依舊相當吃緊,且產品單價仍保持在高檔水位。供應鏈指出,由於國際IDM大廠將大筆32位元MCU產能供給車用、工控等高階客戶,且產能預期仍將吃緊一整年,因此新唐在2022年仍有望大啖32位元MCU缺貨漲價商機。

新聞日期:2022/03/0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出貨量飆 凌通營運拚新高

去年/獲利登峰;今年/訂單續強,有機會再賺進逾半股本
台北報導
 微控制器(MCU)廠凌通(4952)在2021年稅後淨利繳出年成長133.6%至6.59億元的歷史新高成績單後,進入2022年,凌通將持續衝刺人工智慧(AI)及智慧語音平台,受惠於歐美客戶拉貨動能續強,全年出貨量可望持續衝高,推動全年營運動能將有機會再賺進超過半個股本,有望挑戰再締新猷。
 凌通2021年業績表現相當強勁,進入2022年後,全球半導體產業將逐步回復傳統淡旺季水準,不過其中MCU市場依舊可望保持高速成長動能,凌通除了將持續衝刺MCU產品出貨表現之外,亦將以人工智慧及智慧語音平台,搭上智慧家庭及智慧玩具等相關商機。
 法人指出,凌通近幾年來持續耕耘人工智慧平台,已經成功打入美國智慧家庭供應鏈,凌通主要以熱成像人工智慧影像辨識解決方案搭配模組供應商一同量產出貨,目前已經開始放量出貨,且隨著智慧家庭需求逐步成長向上,凌通訂單動能已經一路放眼到2022年下半年。
 至於在語音辨識平台的部分,法人表示,凌通獲得智慧語音方案供應商導入,並應用在兒童語音辨識終端產品,舉凡教育、玩具等市場都可望有相關需求,目前同樣在放量出貨階段,由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因此凌通亦同樣接獲客戶大筆訂單。
 凌通2022年1月合併營收達2.87億元、年成長19.4%,寫下三個月以來新高。法人看好,凌通2022年業績隨著人工智慧、智慧語音平台出貨動能持續衝刺,加上既有產品線放量出貨,凌通全年營運有力拚再賺超過半個股本並改寫新高。
 凌通2021年財報繳出亮眼成績單,全年合併營收為35.81億元、年成長23.5%,平均毛利率達45.4%、年增11個百分點,稅後淨利6.59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133.6%並改寫新高水準,每股淨利為6.05元。
 法人指出,凌通2021年順利搭上MCU缺貨漲價熱潮,不僅讓客戶下單動能積極,同時更讓凌通全面改善產品組合,讓營收明顯成長的同時,毛利率亦同步大幅成長,自然推升獲利繳出亮眼成績單。
 由於凌通2021年獲利表現亮眼,在股利政策也大方配,預計每股將配發5.4元現金股利,配發率將近九成水準,以26日收盤價69元計算,現金殖利率高達7.8%,雖然相較23日公告日當天的8%以上水準降低,不過仍屬於高殖利率股。

新聞日期:2022/01/26

聯電Q1營收新高在望

總經理王石表示,去年營收2,130億元,大賺557億元,雙締新猷;晶片拉貨動能旺到今年底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5日召開法人說明會,2021年合併營收2,130.11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557.80億元,同創歷史新高,每股淨利4.57元優於預期。聯電看好2022年5G、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電動車及自駕車等大趨勢將帶動晶片強勁需求,第一季營收將再創新高,並預期在28奈米市占率將持續拉高。
 但聯電法說的好成績,仍不敵全球股市的震盪,美股早盤聯電ADR仍重挫超過6%。
 聯電受惠於成熟製程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及順利調漲價格,2021年第四季營運表現超標,合併營收季增5.7%達591.00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30.5%,創下季度營收歷史新高。平均毛利率季增2.3個百分點達39.1%,較2020年同期提升15.2個百分點;營業利益季增16.4%達176.16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逾2.1倍,改寫季度本業獲利新高。
 另第四季業外收益明顯減少,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季減8.7%達159.49億元,但較2020年同期成長42.5%,每股淨利1.30元。
 聯電2021年合併營收2,130.11億元,較2020年成長20.5%,平均毛利率年增11.7個百分點、達33.8%,營業利益516.86億元,較2020年成長逾1.3倍,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557.80億元,與2020年相較成長91.1%,每股淨利4.57元。聯電2021年合併營收、營業利益、稅後利淨均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2021年第四季客戶強勁需求,聯電各個晶圓廠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受惠於28奈米業務的明顯增長,2021全年營收比前一年成長超過二成,營業利益創下歷史新高,其中28奈米營收較2020年成長75%,強化整體晶圓平均售價,並反映了與5G、AIoT、汽車大趨勢相關的強勁晶片需求,並為改善財務結構做出重大貢獻。
 聯電預估,2022年第一季晶圓出貨量與上季持平,晶圓平均美元價格較上季提高5%,平均毛利率上看40%,產能利用率維持100%滿載。王石表示,預期聯電第一季目標市場中所有技術節點的需求依然強勁,受惠於全球大趨勢推動而不斷增長的需求,加上半導體產業結構性轉變,聯電長期成長將獲得強力支撐。同時,聯電28奈米將進一步優化產品組合和客戶群的多樣化,讓聯電取得更高的市占率。
 聯電2022年看好5G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驅動IC、影像訊號處理器(ISP)等28奈米及22奈米訂單續強,至於8吋廠成熟製程在微控制器(MCU)、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訂單湧入下,全線滿載投片將延續到年底。

新聞日期:2021/12/22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

市場供給吃緊,漲幅約雙位數,Q2傳統旺季屆臨,業績將挑戰新高
台北報導
 微控制器(MCU)市場供給持續吃緊,國際IDM大廠在2022年交期仍沒有縮短跡象。法人圈傳出,新唐(4919)由於供給吃緊及成本上漲,在12月調漲報價,預期綜效可望在2022年第一季反應,屆時新唐營運將可望繳出淡季不淡的成績單,且第二季MCU旺季到來,業績將可望更上一層樓。
 晶圓代工產能在2022年將持續吃緊,MCU供給也將維續短缺。供應鏈指出,MCU主要以8吋晶圓及更小尺寸晶圓產能投片,少部分MCU以12吋晶圓量產,由於2022年8吋晶圓產能增加有限情況下,同樣以8吋晶圓量產的電源管理IC需求持續看增,排擠到MCU產能供給,因此預期2022年MCU將維持供給短缺。
 觀察國際IDM大廠產能價格及交期狀況,法人表示,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大廠接單幾乎都已經逼近全滿,且在2021年第四季下單,交期將至少在2022年下半年,且產品報價沒有下跌趨勢,顯示國際IDM大廠在MCU供給也同樣沒有增加趨勢。
 至於MCU價格部分,供應鏈指出,晶圓代工大廠預計將於2022年第一季起相繼調漲MCU代工報價,預期MCU市場價格有望同步跟漲。為了反映成本上漲問題,法人圈傳出,新唐已經在12月起調漲報價,漲幅大約落在雙位數水準,屆時將可望使新唐第一季營運表現繳出淡季不淡表現,且第二季MCU傳統旺季到來,新唐業績有望再度挑戰新高水準。
 事實上,MCU市場價格在2021年下半年隨著電商龍頭亞馬遜大舉封鎖中國賣價帳號,加上後續因中國停電等因素,影響MCU拉貨表現,使MCU供給短缺問題稍稍緩解,不過隨著歐美日等品牌大廠下單動能積極效應下,MCU仍呈現供不應求水準。
 新唐11月合併營收達34.80億元、年成長9.0%,累計2021年前十一月合併營收為380.63億元、年增120.7%,創歷史同期新高。法人看好,新唐當前不僅搭上MCU熱潮,在日本NTCJ拓展車用、醫療等高階市場效應下,新唐後續營運將有望逐步創高。

新聞日期:2021/10/05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晶片荒 劉德音:有人在囤貨

台積今年MCU產量已提升60%,三年砸1,000億美元擴產「可能還不夠」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日前接受美國時代雜誌(TIME)訪問,針對車用晶片缺貨問題提出說明,談及供應鏈中肯定有人在囤積晶片,以及台積電如何協助改善車用晶片短缺過程。另外,台積電將在三年投資1,000億美元擴產,劉德音表示總投資金額聽來十分驚人,但就他來看可能還是不夠。

 為了因應全球半導體產能不足及車用晶片嚴重短缺問題,美國白宮9月23日再度邀集汽車大廠及包括英特爾、台積電、三星等在內的科技廠商舉行線上會議商討解決對策。台積電在會後發布聲明表示,會持續積極投入並與供應鏈合作,克服全球半導體供應短缺的問題,而台積電已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來面對挑戰,2021年台積電將車用晶片中最重要的微控制器(MCU)產量提升60%。

 台積電在今年2月就因車用晶片短缺而面對各方壓力。而早在去年,因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前景不明,車廠很早就向晶片供應商砍單,因此當景氣快速復甦時,車廠難以因應隨之而來的需求,當時晶片平均交期達15周。

 劉德音受訪時指出,對於車用晶片缺貨,車廠將矛頭指向台積電,但劉德音告訴車廠,你們是台積電的客戶的客戶的客戶,台積電怎麼可以在不優先考慮其它客戶的情況下先給車廠晶片。

 為了改善相關晶片短缺問題,劉德音在訪問中提及,為了解決問題,台積電團隊對不同的數據進行多重檢核,以了解哪些客戶是真正需要晶片,哪些客戶是在囤貨。台積電也在學習,因為以前不需要這樣做,這也迫使台積電做出艱難的決定,推遲對被認為沒那麼迫切需要的重要客戶的訂單。

 劉德音指出,在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下,被送往工廠的晶片比用在產品上的還多,意味著供應鏈中肯定有人在囤積晶片。劉德音提到,雖然有時客戶可能不滿意,但台積電要為產業做最好的事情。而回顧為了解決車用半導體的短缺,台積電已積極展開多項行動,除了調查客戶真實需求外,也快速拉高相關產能。

 半導體產能不足及晶片缺貨,各國也開始重視並扶植半導體產業,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2兆美元基礎建設計畫,其中500億美元將用於投資半導體,以維持技術領先及競爭力。如何吸引半導體投資已成為包括美中貿易紛爭在內的地緣政治重要議題,而台積電已宣布三年1,00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但劉德音表示總投資金額聽來十分驚人,但就他來看可能還是不夠。

新聞日期:2021/09/28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漲價效應 盛群年獲利拚增逾五成

受惠MCU缺貨,第三季業績有望創高,全年挑戰70億,明年營運續旺

台北報導
微控制器(MCU)廠盛群(6202)受惠於MCU缺貨漲價效應,使2021年前八月合併營收繳出歷史同期新高水準。法人推估,盛群全年獲利將可望年增幅超過五成,且目前MCU供給短缺效應將一路延伸到2022年帶動下,盛群2022年業績將可望更上一層樓。
盛群2021年全面受惠於MCU缺貨漲價商機,推動2021年前八月合併營收年成長30.7%至44.73億元的歷史同期新高,且隨著晶圓代工產能將一路吃緊到年底狀況下。法人預期,盛群第三季業績有望創下新高水準,帶動全年合併營收挑戰逼近70億元關卡。
據了解,這波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效應將可望延續到2022年,其中不論8吋及12吋等晶圓製造產能都一路供給緊張,且隨著2021年晶圓代工廠數度調漲報價,加上MCU供給吃緊,盛群亦得以轉嫁增加成本給予客戶,使盛群營運繳出亮眼成績單。
觀察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各大晶圓代工廠由於產能吃緊,目前都已經啟動擴產程序,但晶圓代工廠擴廠時間最少要一年才能開始量產,供應鏈指出,目前各大晶圓代工廠在2022年開出的新增產能幾乎都已被各大IC設計廠及IDM大廠搶占一空,且留給MCU市場的晶圓仍舊供給有限,預期2022年MCU供給依舊保持在吃緊狀態。
法人看好,盛群2021年獲利有機會挑戰年成長逾五成歷史新高之外,2022年有機會持續受惠於MCU缺貨漲價商機,營運表現持續成長,帶動業績更上一層樓。
事實上,盛群除了缺貨漲價商機外,盛群近年來在市場拓展上更是大有斬獲,成功打入歐美市場,並切入無人商店及智慧健身器材等供應鏈,打破過往盛群僅手握中國客戶訂單的既定印象。
除此之外,盛群當前也持續鎖定安防及直流無刷(BLDC)等MCU市場,法人看好,盛群在海外客戶大舉下單帶動下,將可望讓安防及BLDC等MCU出貨量創下新高,且在各國消防法規及智慧商機推動下,2022年出貨動能可望持續衝高。

新聞日期:2021/09/09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需求旺 盛群、紘康8月營收靚

分別為7.16億及1.24億、年增雙位數,MCU供不應求,訂單旺到年底,全年營運創高可期
台北報導
微控制器(MCU)廠盛群(6202)、紘康(6457)雙雙公告8月合併營收,其中盛群寫下單月歷史新高,紘康亦繳出單月歷史第三高的佳績。法人預期,MCU需求依舊呈現供不應求,盛群、紘康訂單有望至少一路旺到年底,全年營運可望改寫新高,且訂單可望一路看到2022年。
盛群公告8月合併營收7.16億元、月增15.0%、年成長48.3%,創單月歷史新高,2021年前八月合併營收44.73億元,改寫歷史同期新高,相較2020年同期成長30.7%。
紘康8月合併營收1.24億元、年成長17.8%,寫單月歷史第三高,累計2021年前八月合併營收為9.40億元、年增29.9%,創歷史同期新高。紘康指出,由於各產品線得到客戶認同,出貨較2020年同期增長。
法人指出,MCU市場需求暢旺,在缺貨漲價情況下,盛群、紘康繳出亮眼成績單,其中盛群在第三季為反映成本上漲,更啟動新一波漲價,隨著漲價效益在第三季開始發酵,後續業績將有機會再度衝上新高。
據了解,近期市場雜音頻傳,不過供應鏈透露,晶圓代工、封測產能等半導體製造產能仍舊維持滿載水準,使MCU缺貨漲價格局幾乎將確立到2022年上半年,客戶群下單力道也同步沒有減弱跡象,讓盛群、紘康等MCU廠訂單都已經排到2022年上半年。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東南亞,讓在馬來西亞設廠的IDM大廠產能全面受到影響,MCU交期更不斷拉長,使訂單大幅移轉至台灣MCU廠,使台灣MCU廠順利搭上這波缺貨漲價潮,2021年營運都有望改寫新高表現。
在MCU大缺貨潮之際,盛群除了持續擴大在中國的市占率之外,更藉此打入歐美市場,法人指出,盛群當前成功打入美國電商龍頭的無人商店及運動品牌等供應鏈,讓盛群MCU在歐美成功打開知名度,後續將有機會打入其他歐美大廠供應鏈。

新聞日期:2021/08/23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產能吃緊 新唐下半年營運樂觀

台北報導

微控制器(MCU)廠新唐(4919)20日舉行股東常會,對於後續展望,董事長蘇茂源指出,供給短期內難以出現改變,且放眼到2022年也同樣如此。總經理戴尚義說,從新唐訂單角度來看,客戶端沒有取消訂單,庫存水位依舊保持在低點,整體來說仍呈現供不應求。
新唐股東常會並通過2020年營運報告書及現金股利配發等各項議案,新唐本次將配發每股現金股利0.76元,預計總共將配發出3.12億元現金股利。
針對後市營運展望,蘇茂源表示,新唐下半年營運表現相當樂觀,預期這波產能吃緊狀況將延續到2022年,且目前並沒有看到市場出現供需反轉的變化,客戶端亦沒有取消訂單情形,仍舊呈現供不應求水準。
戴尚義指出,近期筆電市場出現雜音,原因來自於越接近終端客戶的業者越能感受到訂單變化,晶圓代工、封測等半導體供應鏈距離終端市場有段距離,目前仍持續調漲價格,顯示半導體上游仍對市場感到信心。
法人認為,由於Chromebook市場近期出現全年出貨量調整,但由於OEM/ODM廠皆把Chromebook空缺料件填補到筆電領域,目前筆電需求仍相當強勁,因此整體來看,筆電供應鏈仍呈現供不應求狀態。
至於產能狀況,新唐表示,公司有信心在2022年至少取得與2021年相當同水準。法人指出,2022年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狀況依舊,因此在整體供應鏈價格持續看增,新唐2022年在產能相當於2021年情況下,2022年營運可望優於2021年表現。
針對6吋晶圓代工調漲,戴尚義強調,由於客戶訂單能見度延長,同時市場也相當強勁,代工廠也正處於產能滿載水準,因此才會在9月1日起調漲新唐6吋晶圓代工價格15%。
新唐上半年營運繳出亮眼成績單,合併營收為206.87億元、年成長298.3%,平均毛利率39.9%、年減0.7個百分點,雖然毛利率下降,但營收規模大增,稅後淨利相較2020年同期大增251.8%至12.10億元,每股淨利3.07元。

新聞日期:2021/07/22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前所未見!IC缺爆 產品報價逐月調整

凌通總座:因應下半年需求依舊強勁,將逐步反映成本問題。
台北報導
微控制器(MCU)廠凌通22日舉行股東常會,針對未來市況,凌通總經理賈懿行表示,下半年訂單持續暢旺,使目前訂單動能相當吃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狀況已經嚴重到產品單價出現過去沒發生過的「以月為單位的報價模式」,廠商並預期,下半年需求仍將維持強勁水準。
凌通22日舉行股東常會,會中順利通過配發現金股利每股2.4元及各項議案。對於後市展望,賈懿行指出,2021下半年MCU市場需求仍是相當暢旺,凌通本身的訂單亦相當強勁,舉凡電動腳踏車、玩具及多媒體等各產品線出貨力道也相當良好,其中玩具類產品的需求相較過往提升蠻多。
IC設計廠2021年訂單動能幾乎都出現訂單/出貨比大於一的情況,凌通亦不例外,呈現只要有多少產能,營收成長幅度就有多少的情況。賈懿行表示,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吃緊程度在下半年依舊沒有改變,且可能會呈現到明年,從當前狀況來看,下半年產能有機會高於上半年水準,凌通會與母公司凌陽集團共同去爭取最大產能。
由於產能狀況相當吃緊,因此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報價自2021年以來就出現上漲趨勢,且下半年價格亦呈現調漲趨勢。賈懿行表示,凌通面對成本上漲亦有轉嫁給客戶,價格呈現滾動式調整,由於產品線及客戶眾多,價格狀況也不相同,因此部分產品會採用逐月調整價格模式,以反映成本問題,這是過去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狀況。
據了解,晶圓代工、封測除了產能吃緊的報價調漲之外,在封裝材料供給狀況也同步緊張,因此部分晶圓代工、封測每月可能會釋出少許產能以價格競標方式,提供給部分急單客戶,這也呈現了每個客戶代工報價會不盡相同的原因之一。
凌通公告6月合併營收達3.25億元、月成長1.5%,寫下近四年以來單月歷史新高,相較2020年同期明顯成長24.0%,累計2021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16.73億元、年增幅達37.6%。

新聞日期:2021/05/24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今年MCU產量提升六成

參與美商務部會議,會後聲明為支援汽車產業已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

台北報導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美國時間20日召開視訊會議,與美國汽車業領袖與其他半導體產業高層討論晶片短缺議題。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再度受邀與會,並於會後發表聲明表示,為支援全球汽車產業,已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今年微控制器(MCU)產量較去年提升60%,以解決當前晶片短缺問題。
雖然市場開始認為半導體產業過度投資,後疫情時代可能因超額下單而導致供給過剩,但各國疫苗施打後的數位轉型仍持續加速,ODM/OEM廠、手機廠、汽車廠、資料中心等業者仍普遍預期晶片短缺情況將延續到2022年後,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可能要2023年才會紓解。
美國商務部20日透過視訊會議方式召開半導體峰會,並邀請全球科技大廠與會。據了解,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英特爾、三星、亞馬遜、Google、高通、思科等科技巨頭均受邀與會,通用、福特等汽車大廠亦出席峰會,共同討論如何解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不過台積並未透露此次出席者名單。
台積電會後發布聲明表示,為了支援全球汽車產業,台積電已經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包括重新調度因數位轉型的加速進行、正承受著強勁需求壓力的其他產業客戶之產能。台積電將2021年MCU的產量較2020年提升60%,較2019年疫情大流行前的水準提升為30%。
台積電強調,將持續與汽車供應鏈合作,解決當前晶片短缺問題。展望未來,現代化「Just-in-Time」供應鏈管理,並在這個複雜的供應鏈中提高需求可見度,應較能避免未來出現此類供應短缺現象。
今年以來全球MCU嚴重缺貨,業界分析,原因之一在於MCU主要採用的成熟製程已多年沒有擴充產能,供應鏈展開同步回補庫存及終端需求回升拉動,MCU供不應求且交期持續拉長。英飛凌、意法、瑞薩等MCU大廠已在今年陸續漲價,新唐、盛群等台灣業者均已跟進。
為強化半導體產能供應,美國白宮曾於4月12日召開半導體峰會,當時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親自出席。他會後表示,對台積電而言,國外直接投資能夠強化經濟競爭力,進一步拓寬經濟發展,助力當地公司成長並支持創新。台積電有信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即將興建的5奈米先進晶圓廠計畫,在與美國政府跨黨派的合作下將會成功。

第 2 頁,共 3 頁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