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綜覽

新聞日期:2024/08/27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熊本知事訪台積 催生三廠

當地官員團來台拜會 公司:先做好兩座晶圓廠 再考慮擴充計畫【台北、新竹報導】台積電在日本熊本興建兩座12吋廠之後,熊本官方積極爭取台積電在當地蓋第三座廠,熊本知事木村敬昨(26)日並率當地官員來台拜訪台積電,希望能促成台積電熊本三廠成局。對於熊本官方態度積極,台積電昨日表示,台積電仍希望在熊本的兩個廠先做好,再來考慮未來的擴充。 這是木村敬4月就任熊本知事後,首度來台。熊本廠是目前台積電目前海外建廠速度最快、可望最早邁入量產的廠區,在日本官方大力支持下,熊本一廠資本支出從原訂約70億美元拉升至86億美元,預計2024年底開始量產。 台積電並與索尼半導體解決方案公司、電裝株式會社,以及豐田汽車等夥伴決定興建熊本二廠,預計2024年底開始興建,2027年底開始營運。 台積電規劃,熊本兩座晶圓廠每月總產能將逾10萬片,為汽車、工業、消費性和高效能運算(HPC)相關應用提供40奈米、22╱28奈米、12╱16奈米和6╱7奈米製程技術,預計熊本兩座晶圓廠總投資超過200億美元。 台積電拍板在熊本蓋兩座廠之後,一直傳出當地官方力邀再蓋第三座廠,木村敬昨天更親自率隊來台拜訪台積電,爭取台積電熊本三廠成局。 台積電並未透露哪些公司高層與木村敬見面,僅強調,對於日方邀請在熊本蓋第三座廠,台積電維持董座魏哲家先前釋出的態度。 魏哲家先前於台積電股東會後受訪時提到,熊本一廠進展非常順利,並很快宣布興建二廠,目前策略希望第一與第二個廠做好,再來考慮未來的擴充。他當時並強調:「當然熊本地方很積極,我們回答是希望腳步站穩做好,要把水資源做好並和當地居民快樂相處,回饋給地方,台積電正努力得到當地居民贊同」。 木村敬等一行昨天並先後拜訪工研院、竹科管理局,工研院方面由院長劉文雄親自接待,並參觀工研院史料文物館,深入了解工研院過去對台灣半導體業創造許多經濟奇蹟的貢獻,如衍生成立台積電,點燃護國矽金的發展歷程,以及自行車等產業技術,例如碳纖維自行車架技術轉移等。 【2024-08-27/經濟日報/A3版/話題】
新聞日期:2024/08/2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先進封裝分段委外 台廠吃香

台北報導 AI晶片算力在語音、視覺、遊戲推升下,每三~四年算力需求翻倍,遠超摩爾定律,傳統製程微縮已無法顯著降低成本;因此,先進封裝整合更多晶片,漸成為晶圓廠跨足目標。法人表示,現階段仍以CoWoS產能較為緊缺,台積電擴產及委外並行,因應AI晶片及HPC市場需求,除加速自身廠房建置之外,製程分段進行委外,包括聯電(2303)、日月光(3711)及矽品、京元電(2449)皆受惠外溢效應。 先進封裝採用多種技術,將邏輯IC、記憶體等多個晶片,以垂直或水平方式整合至同一封裝,能在更小的體積中容納更多功能,實現低功耗、高整合效果。伴隨終端產品複雜度劇增下,先進封裝需求往主要參與者往前段晶圓廠或IDM大廠靠攏。 研調機構指出,無畏2023年全球需求放緩,領導業者仍大舉投入擴充先進封裝產能,其中英特爾及台積電該領域資本支出估計分別為30億元及32億美元,逾整體市場5成以上,比起既有封裝業者更加積極。 法人預估,2025年起全球先進封裝市場將超越傳統封裝,以2.5D/3D IC堆疊技術為開發重心,至2028年先進封裝市場規模將逼近800億美元。進一步分析,會由資料中心高性能AI晶片開始,未來逐步往邊緣運算滲透,消費型AI晶片將有強大成長潛力,其中包含AI手機、AI PC等個人化設備。 消費型電子又以扇出型(Fan-Out)封裝為主流應用市場,有別於傳統工藝,Fan-Out將晶圓先封裝再切割,有助縮小封裝尺寸,並透過重分布層(RDL)擴展至外圍更大的面積。台積電作為InFO技術推動者,自2016年開始量產應用於高階行動裝置。 近期熱門的面板級封裝,便是奠基於扇出型基礎上,由廠商根據不同載體發展技術,面板級採用方形面板替代晶圓,面積使用率增加提升產量,電阻低可提升整體效能,隨尺寸擴大成本降低幅度更明顯。 研調統計,2023年英特爾、台積電大舉進軍,共投入約60億美元,估計今明年將持續成長,積極搶占2028年達800億美元之市場大餅。
新聞日期:2024/08/2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世芯H1犀利 2奈米明年問世

台北報導 ASIC大廠世芯-KY於23日召開法說會指出,世芯技術持續領先,與客戶及晶圓代工業者緊密合作,2奈米測試片最快於明年進入流片(Tape-out),外界則預估將成為業界首個進入GAAFET之設計服務業者。 另外,3、5奈米將為明年營運主軸,由IDM大廠AI加速器助攻,彌補最大客戶製程轉換空窗,陸系車用ASIC亦同步進入量產,支撐營運維持高檔。 市場預期世芯法說會將報佳音,22日見三大法人買盤卡位搶進,股價因此勁揚6.26%,23日續漲0.95%收2,655元。 世芯第二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再寫歷史新高達20.09元,累計上半年EPS達35.92元。其中,第二季度HPC營收占比達91%,近乎由AI所帶動;毛利率19%,相較第一季提升,不過受AI ASIC應用量產所致、略低於公司預期,但公司強調仍會持續提升產品價值。 世芯總經理沈翔霖認為,AI運算需求持續,北美雲端服務器供應商(CSP)業者積極建置自研晶片趨勢未變,將為世芯帶來強勁的增長。 沈翔霖透露,上半年採用7奈米乃至先進製程的營收占比高達95%,預計明年5奈米滲透率將提高,而相關IDM客戶之AI加速器已於第二季底量產、並開始貢獻營收。 下半年出貨將快速爬升,動能延續至2025年,補足最大客戶產品迭代周期;儘管客戶面臨挑戰,客戶如預計採用外部先進封裝解決方案,仍有信心將贏得第四代產品相關業務。 沈翔霖更點出未來關鍵機會:隨著CPU、GPU迭代持續,異質整合將會使產品設計變得非常複雜,也為世芯帶來深且廣之護城河;2奈米進入GAAFET(環繞式閘極場效電晶體)會是新的挑戰,封裝形式涉及CoWoS-L、小晶片(Chiplet)、3D IC,世芯與客戶、晶圓代工業者緊密配合,涵蓋2奈米、A16製程在內;他也重申,目前尚無法確定取得客戶訂單、為時尚早。 不過與晶圓代工業者的好關係,將具備競爭優勢,有信心於2025年維持2成的成長目標,惟成長幅度仍視CoWoS產能釋出而定;未來伴隨夥伴價格調整,亦有利於世芯同步提高NRE(委託設計)費用。
新聞日期:2024/08/22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微星AI機器人 邁大步

打進半導體製造大廠供應鏈 明年有望放量出貨 預估相關業績每年翻倍成長【台北報導】微星(2377)客製化產品事業本部協理黃亞密昨(21)日表示,微星的AI機器人已打進半導體製造大廠供應鏈,目前小量出貨,預期明年大量出貨,隨著機器人事業持續擴張,預估機器人業績每年都會翻倍成長。 微星昨天參加2024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TAIROS,展示多款先進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這些機器人整合微星的硬體製造能力與輝達(NVIDIA)的加速運算,以及生成式AI運算技術,專為智慧工廠應用場景而打造,體現微星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中創新和追求卓越的承諾。 微星此次端出多款AI AMR,包括配置機器手臂的智能協作機器人Pro(AMR-AI-Cobot Pro)、智能配送機器人Pro(AMR-AI-Delivery Robot Pro)、智能頂昇機器人(AMR-AI-Lift Robot)以及智能防疫消毒機器人(AMR-AI-PJ-UVGI Robot)。 黃亞密說,這幾款機器人透過輝達Isaac和Omniverse平台提供的AI運算技術,不但能提高製造環境中的效率、靈活性和安全性,亦有助工廠優化工作流程,降低運營成本,藉此提高倉儲、汽車、半導體、面板製造等產業的整體生產力。 他說,微星推出的AMR提供高精度導航功能,配備先進的傳感器和AI演算法,確保工廠內無縫運作;其模組化設計可支援各種工業需求的客製化及擴展,同時搭載即時障礙物檢測和規避功能,確保機器人與人類工作者安全協作。此外,無縫的物聯網整合也能提供即時數據分析,以優化性能和維護。 在訂單方面,黃亞密指出,已經導入半導體製造大廠,目前是小量出貨,預估明年大量出貨,除半導體工廠外,也將應用在倉儲與智慧工廠等領域;至於市場方面,目前是鎖定台灣、日本與美國市場。 【2024-08-22/經濟日報/C4版/上市櫃公司】
新聞日期:2024/08/22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神盾 爭AI伺服器晶片大餅

台北報導 神盾董事長羅森洲指出,集團最新策略是站在ARM巨人的肩膀上,預計規劃授權ARM最新一代CPU IP,加速搶攻AI伺服器晶片市場。 羅森洲指出,未來市場三大成長來源,包括多晶粒架構透過UCIe連接裸晶與裸晶(Die to Die)或晶片與晶片(Chip to Chip)、先進封裝技術(CoWoS)、AI伺服器市場需求大增。 神盾在併購乾瞻科技後,擁有強勢IP UCIe,並專注於開發類比高速傳輸IP,如LPDDR5x/DDR5,PCIeGen6/7,CXL等,而安國併購星河則著重於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CoWoS)設計與投片服務,並且預計規劃授權ARM最新一代CPU IP,透過神盾與安國合作綜效,將搶攻AI伺服器市場。 神盾的UCIe 5奈米IP,為市面上唯一具有客戶量產經驗的UCIe IP,且3奈米也已經經過矽驗證,預計美系Tier 1客戶將於後年量產,更積極規劃下一代2奈米UCIe IP設計;而安國先進製程及先進封裝(CoWoS)設計能力已獲得台積電允准,目前已有不少客戶積極洽談中。 最後再結合AI伺服器晶片的產品規劃,安國預計授權ARM最新一代CPU IP,神盾集團將能成為全世界前幾名提供最新一代ARM based AI伺服器CPU晶片廠商。 此外,神盾也規劃集結自家類比IP的優勢開發可複用I/O晶片,大幅節省開發時間,一方面加速CSP廠商產品進入市場的時間,另一方面降低開發成本。 因此,除了先進製程IP及先進封裝設計服務外,AI伺服器CPU晶片及I/O晶片,將成為神盾集團未來發展的主力成長動能。
新聞日期:2024/08/2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德廠動土歐盟送大禮

德國德勒斯登報導 台積電進軍歐盟,攜手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半導體共同投資的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20日由董事長魏哲家主持動土典禮,預計第四季興建晶圓廠,2027年底生產,締造台積電歐洲首座工廠的重要里程碑。 魏哲家指出,德國廠總投資額逾100億歐元,將創造約2,000個工作機會,台積電承諾會繼續在這個區域招聘和培養人才,ESMC將成為歐洲最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基地。 ESMC為歐盟首座採用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技術的晶圓代工廠,20日動土典禮貴賓雲集,除魏哲家、榮譽副董事長曾繁城等公司高層親自出席,歐洲方面由歐盟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及德國總理蕭茲代表,足見對台積電及半導體發展之重視。 魏哲家表示,ESMC總投資金額超過100億歐元,台積電持有70%股權,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則各持有10%股權。 范德賴恩表示,歐盟《晶片法案》於2023年9月正式生效,全力催生半導體產業落地,同時獻上大禮,宣布歐盟執委會依據歐盟國家補助規則(EU State aid rules)通過50億歐元的德國補助措施,以支持ESMC半導體晶圓廠的建設工程和營運。 ESMC晶圓廠將由台積電營運,計畫興建的晶圓廠預計採用台積電N28、N22平面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以及N16、N12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技術,廠區無塵室面積約4.5萬平方公尺、預估月產能將達4萬片12吋晶圓,將支援汽車和工業市場中快速成長的未來產能需求,有望提升歐洲半導體自製率。 德國積極打造「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按歐盟晶片法案計畫,至2030年以前,歐盟投入430億歐元用於支持歐盟成員國的晶片生產、發展計畫和新創企業投資等。 外界猜測,未來往車用領域發展將是歐洲廠最大重點,另高電壓、高電流之第三代半導體也將成ESMC重要任務。蕭茲也強調,台積電晶片製造擔綱支撐歐洲經濟韌性的重要使命。 隨台積電德國設廠腳步,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為之振奮,包括IC設計龍頭聯發科,矽晶圓廠環球晶,封測廠日月光,設備廠穎崴、閎康、帆宣、崇越,系統整合廠商大綜等,皆在歐洲提早部署,逐步打造歐洲半導體一條龍版圖。
新聞日期:2024/08/20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Q2製造業產值 兩位數成長

【台北報導】經濟部統計處昨(19)日發布今年第2季製造業產值逾4.8兆元,年增14%,連二季正成長。其中受惠於AI商機,帶動伺服器需求,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第2季產值達4,105億元,創歷年單季新高,年增逾56%。 經濟部分析,主因受惠於AI、高效能運算及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持續增溫,推升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續強,加上部分傳統產業下游需求漸次回溫,以及上年同季比較基數較低。 經濟部指出,六大行業中以「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產值4,105億元,創歷年單季新高,彈跳56%,表現最為亮眼,主因AI及雲端資料服務等需求暢旺,加上部分產品客戶回補庫存及手機鏡頭訂單成長,帶動伺服器、固態硬碟、其他電腦設備及零組件、其他通訊傳播設備及行動裝置鏡頭等產值增加較多。 電子零組件業產值達1兆5,157億元,年增24%,連二季正成長,其中積體電路業產值攀升至9,707億元,為歷年同季新高,年增37%,主因受惠AI與高效能運算需求強勁,帶動12吋晶圓代工持續增產,加上 IC設計、DRAM等產品訂單回升而增產。 面板及其組件業受終端電子產品需求疲弱影響,面板及彩色濾光片產量減少,產值1,276億元,年減5%。 傳產方面,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基本金屬業分別年增11%、6%;機械設備業受惠半導體產業需求回溫,挹注半導體業者投資動能漸趨積極,產值年增4%;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因燃油小型轎車受電動車銷量提升排擠,加以部分汽車零件外銷接單減少,產值年減4%。 我國半導體產業及伺服器等兼具供應鏈完整及技術領先優勢,及下半年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可望挹注製造業生產動能持續成長。 【2024-08-20/經濟日報/A6版/焦點】
新聞日期:2024/08/18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世界星國擴廠 亞翔漢科助陣

台積海外建廠效應 轉投資也有動作【新竹報導】台積電海外晶圓廠投資建廠全面啟動之際,轉投資世界先進位於新加坡、總投資額約78億美元(約新台幣2,523億元)的首座12吋廠也開始展開租地委建與設備採購等作業,亞翔、漢科等入列供應鏈名單,成為第一波搶搭世界星國建廠商機的台廠。 世界先進規劃,與恩智浦(NXP)於新加坡共同成立合資公司VisionPower 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 Company (VSMC),將興建一座130奈米至40奈米技術的12吋廠,生產混合訊號、電源管理和類比產品,以支援汽車、工業、消費性電子及行動裝置等終端市場的需求,相關技術授權及技術轉移將來自台積電。 世界星國廠是該公司首座12吋廠,總投資約78億美元,世界將投入31億美元(約新台幣1,002.8億元),持股六成並負責該廠區營運,預計今年下半年建廠、2027年量產,目標2029年月產能5.5萬片。 因應新加坡新廠今年下半年建廠,世界近期積極展開機器設備與相關廠務設備採購,首波涵蓋8吋與12吋相關支出共計63.53億元的交易對象當中,不僅涵蓋應材、艾司摩爾等國際大廠,漢科也入列,搶食第一波設備廠務相關大餅。 漢科對營運前景樂觀,董事長溫永宏先前指出,隨著庫存逐步去化、通膨趨緩,以及國際供應鏈重組、5G與AI產業上升趨勢,各大廠陸續前往歐、美、日等海外地區建廠,外需大幅提升。在半導體及面板產業均呈現擴產挹下,推升漢科在手訂單站上百億元大關,創新高,交期排到2026年,確立營運穩步成長。 漢科由無塵室工程大廠漢唐轉投資,主要業務為氣體╱特殊管路工程、高真空系統;無塵室及機電統包工程;特氣供應及監控系統整合、先進產品、濕製程設備及化學系統。漢科在新加坡子公司,及近年先後成立的美國及日本子公司陸續帶進業績挹注下,營運逐步加溫。 世界先進也公告星國新廠租地委建服務契約,交易對象人為亞翔,總金額2,900萬星幣(約新台幣6.85億元)。亞翔長期耕耘星國半導體商機,已拿下多家指標廠星國建廠大單,此次新增世界星國12吋廠訂單,營運更添動能。 亞翔上半年營收379.62億元,年增108.33%,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20.04億元,年增154.9%,每股純益8.72元,創下同期新高。公司看好,在半導體產業大擴產挹注下,公司對2024年展望「當然樂觀」。 亞翔總經理蔣曉麟預告,台灣榮工、大陸蘇州、新加坡三塊市場相對非常樂觀,預期今年營收及獲利可望較去年成長,並挑戰史上新高紀錄,明年股利值得期待。 【2024-08-19/經濟日報/A3版/話題】
新聞日期:2024/08/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魏哲家率團出席 台積德國廠動土典禮

台北報導 護國神山台積電即將迎來新里程碑,跨入歐洲大陸設廠,在德國德勒斯登的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將於20日舉行動土典禮。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於上周末動身前往德勒斯登,他將親率台積高層參與此一盛會,凸顯其深化投資歐洲的決心。 當天包含德國政府高層、上下游合作供應鏈夥伴都將參加ESMC的動土典禮。 台積電的歐洲投資案是於2023年8月宣布,將與三家歐洲車用半導體巨頭博世、英飛凌、恩智浦共同合資成立。估計投資成本逾100億歐元,工廠占地51公頃土地,將建設28/22奈米CMOS生產線,導入16/12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技術。 今年1月,ESMC德國廠總經理確認由前博世德勒斯登晶圓廠的廠長克伊區(Christian Koitzsch)出任,他具備高度自動化工廠的經驗,將在ESMC動工後擔起建造責任,根據時程規畫,ESMC將於2027年底開始生產,估計能滿足歐洲月產能4萬片12吋晶圓的需求。 傳德總理蕭茲也會參加 德國政府對此案高度重視,外傳總理蕭茲會親自參加,整個計畫中,德國政府也將補助50億歐元。蕭茲之前曾表示,「德國現在可能成為歐洲的半導體生產重鎮,這對全球生產結構的韌性相當重要。」他反覆強調,此計畫對半導體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同時也為為德國生存帶來新的生機。 車用半導體業者透露,傳統歐洲汽車品牌面臨新能源車品牌競爭,尤其陸系業者透過政府補貼、削價競爭等方式,傳統的產業鏈面臨劇烈挑戰。研調機構預測,2027年中國大陸將占全球電動車5成以上的市占率,但在雷厲風行的國產替代政策下,原本車用半導體市場逐漸式微。 據法人研調指出,目前許多陸系汽車製造商的研發支出占營收的比例,已與全球同行相當甚至更高,由於挑戰相當大,歐洲車用半導體業者準備將資源往研發的方向挹注,因此晶片製造部分,開始仰賴最穩定的台積電協助生產。
新聞日期:2024/08/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晶片 攻5G衛星物聯網

台北報導 3GPP Rel-17版本將衛星網路加入電信行動網路中,目前5G NTN包含兩種連結標準,涵蓋高速連結NR-NTN及低速IoT-NTN。聯發科衛星晶片攜手衛星通訊服務商Skylo合作,開發整合NTN的5G衛星物聯網晶片。 物聯網解決方案則由仁寶攜手聯發科、奇邑等共同打造,其中,奇邑近期以股份轉換方式,取得神盾子公司神雋,助集團上太空。業者估明年起支援5G NTN相關設備將會陸續上市,搶占太空商機。 法人分析,非地面網路(NTN)早期因使用成本高昂,僅使用於軍事、國防、衛星電視等領域,但伴隨衛星發射成本降低,催生出許多商業應用,如資產追蹤、遠端監控和緊急服務。市面上也越來越多行動通訊業者與NTN進行整合,提供語音與資料傳輸服務,如蘋果和GlobalStar合作,在世界各地提供緊急訊息傳輸功能。法人預估,整體市場規模將由目前約2~3億美元,2030年成長至達400億美元規模。 通訊晶片業者搶占商機,國際巨頭聯發科、高通紛紛推出相關晶片,如與Skylo合作開發的MT6825 NTN晶片組,可以和Viasat(Inmarsat)、Echostar 旗下衛星連接。高通也推出Snapdragon X80,首款整合窄頻非地面網路(NB-NTN)的5G基頻晶片。 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同樣為市場大餅,由OEM大廠仁寶為首,結合聯發科、奇邑科技、Skylo合作NTN衛星物聯網解決方案,進行相關產品開發。 泛神盾集團的奇邑科技,近期也積極進行內部整合,欲搶進通訊領域市場,將與神盾子公司神雋進行股份交換,整合奇邑在物聯網感測領域優勢與神雋自主研發的低功耗AI晶片技術,雙方期望藉此擴大在工業、賣場等領域市占,並為客戶提供從雲端到邊緣到裝置的全方位AI解決方案。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