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內憂外患 台積大客戶 傳下修投片

新聞日期:2025/04/1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報導記者/張珈睿

終端產品訂單喊卡,中美關稅搏鬥由下游延燒,上游IC晶片、晶圓代工恐在劫難逃

台北報導
 美高關稅風暴襲捲科技業,繼NB/PC品牌廠傳出貨急凍後,在陸設廠的台商開始踢到鐵板,電動車、手機及消費性電子三大品項訂單也遭客戶陸續喊「卡」。市場預估,大陸銷美關稅飆高至104%,供應鏈成為最大犧牲品,中美關稅博弈將由下游逐步延燒,上游IC晶片及晶圓代工恐難逃一劫。
神山全年財測不悲觀
 供應鏈消息指出,台股清明節後變盤,市場用「半倒體」及「全倒體」做區分,在對等關稅越喊越高下,美系晶片大廠醞釀下修台積電晶圓投片量。法人指出,台積電仍是產業中流砥柱,第二季財測恐將呈現季減個位數的表現,不過全年財測仍不悲觀。
 美國總統川普尚未拍板半導體關稅幅度,然已祭出的對等關稅及特定國家重稅,打亂供應鏈腳步,品牌廠終端產品喊停先行觀望。筆電代工業者指出,大陸產線隨關稅落地已暫停生產,估未來逐步遞延至周邊IC,且不排除往更上游晶圓代工業者遞延。
台積17日法說成風向球
 另外,台積電正面臨其他消息面紛擾。如去年「白手套」算能公司(Sophgo)委託其打造華為晶片事件,美國商務部正在調查中,恐將繳納10億美元之罰款,若屬實、依台積電股本2,593億元計算,約當影響每股稅後純益(EPS)1.28元。而台積電美國廠遭控歧視案,也傳出原告提擴大集體訴訟。
 目前台積電正值法說會緘默期,不回應市場傳聞,預料17日法說會成為重要風向球。
 科技業普遍表示,供應鏈大亂,業者苦不堪言,儘管關稅未來不排除「美國等品牌客戶及當地進口商」承擔,但現階段分攤比率仍未拍板,供應鏈也不敢貿然出貨,現金為王及提早過冬成為業者最大的痛。
AI發展仍相對樂觀
 半導體業指出,AI發展還是相對樂觀,現在產業面臨生產的不平衡及產能錯置,美國廠還是「很塞」、因為大家都要美國在地製造,但相對之前在亞洲的生產基地面臨高關稅,暫時停看聽。
 法人研判,台積電第二季財測將呈現季減,不過相信業者會找尋出路,並不會放棄美國市場;另外,AI仍是產業主流,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大廠資本支出可能會緊縮、但不會停止,仍是業者的「黃金產業」。此時AI產業正值關鍵轉捩點,一旦落後同業,就很難迎同趕上,業者備戰希望迎來危機變轉機的時代。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