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427

新聞日期:2022/02/0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日月光法說 今年展望維持樂觀

台北報導 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將於農曆年後的2月10日(周四)召開法說會,說明2022年新展望。日月光投控2021年集團合併營收5,699.97億元創歷史新高,對2022年維持樂觀展望,並看好年度營收及本業獲利續創新高紀錄。 法說會預期將由投控營運長吳田玉主持。日月光投控受惠於蘋果推出iPhone、iPad、Apple Watch、MacBook等新產品,晶片拉貨動能強勁,加上封測市場產能供不應求,日月光投控封測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系統級封裝(SiP)出貨暢旺,2021年繳出亮麗成績單,並將於2月10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公告獲利。 日月光投控2021年第四季封測事業合併營收季增2.1%達919.58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26.4%,續創季度營收新高。2021年封測事業合併營收3,348.05億元,較2020年成長19.4%,改寫年度營收歷史新高。 在加計EMS電子代工事業,日月光投控2021年第四季集團合併營收季增14.8%達1,729.36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16.2%,改寫歷史新高紀錄。2021年集團合併營收5,699.97億元,較2020年成長19.5%,亦創下年度營收新高紀錄。法人預期日月光投控2021年集團本業獲利將賺逾1個股本,加計業外收益情況下,2021年稅後淨利有機會賺進1.5個股本。 日月光投控對2022年半導體市況維持正向樂觀看法,預估封測事業將可持續成長,EMS電子代工服務營運將較2021年改善。日月光投控先前指出,2022年大部分客戶訂單相對樂觀,儘管前段晶圓產能持續吃緊,不過5G、人工智慧(AI)、物聯網、車用電子等晶片需求強勁,可降低部分消費性電子終端產品市場需求放緩影響。 日月光投控2021年下半年與客戶簽訂長約,看好封測市場強勁需求會延續到2022年底,而與客戶間的長約已延伸至2023年,協議內容不僅只有封測產能,也包括導線架或IC載板等材料等。日月光投控已積極擴增產能,預估最快在2023年達到供需平衡,重複下單及存貨控管可能存在,但應是局部及暫時性的情況。
新聞日期:2022/01/2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創意今年營運拚高 新總座有信心

戴尚義走馬上任,看好2022年營收、獲利續創新高 台北報導 IC設計服務廠創意(3443)27日召開法人說明會,2021年合併營收151.08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14.60億元,同步創下歷史新高,每股淨利10.90元優於預期,創意董事會決議每普通股擬配發7元現金股利。創意新任總經理戴尚義表示,受惠於市場需求持續強勁,有信心2022年營收及獲利都將年增二位數百分比、並續創歷史新高。 創意董事會上個月已通過聘任前新唐總經理戴尚義為共同總經理,現任總經理陳超乾於27日後將卸任並轉任全職顧問至5月19日後退休,法說會中由戴尚義與陳超乾共同與會。對於創意2022年營運展望,戴尚義抱持樂觀看法,預期會是獲利明顯成長的一年。 創意2021年第四季合併營收季增37.0%達49.10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24.5%,創下季度營收歷史新高;平均毛利率季減6.7個百分點達32.9%,較2020年同期下滑9.1個百分點;營業利益季增23.7%達6.01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較減少14.6%;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季增23.2%達5.15億元,較2020年同期減少15.3%,為季度獲利歷史次高,每股淨利3.85元。 創意2021年合併營收151.08億元,較2020年成長11.3%,平均毛利率年增4.6個百分點達34.6%,營業利益年增73.7%達16.74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14.60億元,與2020年相較成長71.8%,年度獲利賺逾一個股本,每股淨利10.90元。 創意2021年合併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稅後淨利等同步創下歷史新高,董事會決議每普通股擬配發7元現金股利,股息配發率近七成,以26日股價收盤價472.5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1.5%。 戴尚義表示,由於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高速網路等特殊應用晶片(ASIC)市場需求持續增加,且創意在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都與台積電合作,2022年至少有4個5奈米製程產品可完成設計定案,同時與HPC客戶合作開始採用台積電3奈米N3E製程進行ASIC的委託設計(NRE)。 雖然第一季是傳統淡季,創意受到季節性因素及工作天數減少的影響,季度營收表現會較上季下滑,但戴尚義看好2022年營收及獲利續創新高,同時也點出2022年營運挑戰是在供應鏈長短料的問題,並加強與台積電合作爭取最大產能。
新聞日期:2022/01/2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 飆新高

去年金額430億美元,年增44%台北報導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26日公布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報告,2021年12月份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達39.173億美元,為單月歷史次高及歷年同期新高。SEMI總裁暨執行長Ajit Manocha指出,2021年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每月都超過30億美元為史上首見,且年底單月出貨金額更接近40億美元,顯示半導體廠的設備採購需求空前強勁。 ■上月創單月出貨歷史次高 SEMI公告2021年12月份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39.173億美元,較11月小幅下滑0.5%,與2020年同期成長46.1%,為單月出貨金額歷史次高。2021年第四季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季增3.3%達115.981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46.1%,並創下季度出貨金額歷史新高。累計2021年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達429.928億美元,與2020年的297.827億美元相較成長44.4%,續創年度出貨金額歷史新高紀錄。 SEMI日前公告2021年全球原始設備製造商(OEM)的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總額將創下1,030億美元的業界新紀錄,較2020年的710億美元大幅提升44.7%。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成長力道持續走強,2022年將攀上1,140億美元續創新高紀錄。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2021年半導體製造設備總額超越千億美元大關,代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共同努力擴張產能,以滿足市場強勁需求的優異成果。SEMI預期數位基礎建設的投資會持續,並看好2022年將在終端市場趨勢下延續增長態勢。 ■設備廠2022年接單續暢旺 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延續到2022年,其中又以晶圓產能短缺問題最為嚴重。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報告指出,半導體供需出現嚴重的供需失衡,最主要的瓶頸在於晶圓產能結構性短缺,而且成熟製程產能供不應求,已導致電源管理IC、影像感測器、無線射頻元件、醫療及車用成熟製程邏輯晶片等嚴重缺貨。 包括台積電、英特爾、三星、聯電等半導體廠均拉高資本支出積極擴產,以因應5G裝置、車用電子、高效能運算(HPC)等強勁需求,法人看好設備廠2022年接單暢旺,訂單能見度更已看到2023年。法人點名漢唐、帆宣、信紘科、洋基工程等廠務工程業者在手訂單續創新高,設備及備品供應商京鼎、弘塑、意德士、家登等2022年營收及獲利將再創新高。
新聞日期:2022/01/2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力積電 今年至少賺200億

黃崇仁:車用晶片需求仍強,成熟製程晶圓代工產能也供不應求...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力積電25日召開法人說明會,2021年合併營收656.23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60.92億元,同創歷史新高,每股淨利4.92元優於預期。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表示,車用晶片需求依然強勁,成熟製程晶圓代工產能仍然供不應求,對2022年營運抱持樂觀看法,看好力積電2022年合併營收可超過800億元,年度獲利可超過200億元。 力積電受惠於晶圓代工接單滿載及價格順利調漲,2021年第四季合併營收季增14.3%達197.58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66.4%;毛利率季增4.9個百分點達48.4%,較2020年同期提升22.7個百分點;營業利益季增37.5%達75.39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較成長逾3.4倍;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季增40.3%達62.00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較成長逾4.7倍,每股淨利1.81元。 力積電第四季合併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稅後淨利、每股淨利均同步創下歷史新高,推升2021年營收及獲利亦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力積電2021年合併營收656.23億元,較2020年成長43.6%,平均毛利率年增17.9個百分點達42.0%,營業利益200.91億元,較2020年成長近2.5倍,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60.92億元,與2020年相較成長逾3.2倍,每股淨利4.92元。 黃崇仁表示,雖然產能吃緊情況略為放緩,但晶片需求依然強勁,不會出現供過於求情況。力積電的邏輯製程及DRAM製程產能中已有近八成與客戶簽訂長約,長約價格比第一季價格還好,會在第二季後陸續反應在營收上。力積電2022年營運持續成長無疑,看好年度營收超過800億元,獲利可超過200億元,雖然整年來看平均價格不會再像2021年一樣大幅調漲,但全年晶圓銷售平均價格仍將上漲5~10%。 力積電指出,邏輯IC晶圓代工已有七成產能與客戶簽訂3年長約,第二季開始適用,記憶體晶圓代工產能已有八成與客戶簽訂2年長約。隨著晶圓代工價格調漲,對2022年營收及獲利成長抱持樂觀看法,尤其長約啟動後推升平均價格上揚,下半年毛利率可望超過50%。 黃崇仁表示,力積電銅鑼廠第四季就可以開始裝機,2022年資本支出約15億美元,2023年還會再增加,銅鑼廠預計會在2023年上半年開始試產,第三季進入量產並拉高投片量,第四季單月產出可達1.5萬片。 力積電預期銅鑼廠月產能達1.5~2萬片時可達損平,亦即2023年第四季可望達單季損平,以新建晶圓廠由投產到開始獲利的角度來看速度相當快,2024年月產能可衝上3.5萬片滿載投片,銅鑼廠毛利率可達30%以上。
新聞日期:2022/01/26

聯電Q1營收新高在望

總經理王石表示,去年營收2,130億元,大賺557億元,雙締新猷;晶片拉貨動能旺到今年底 涂志豪/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5日召開法人說明會,2021年合併營收2,130.11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557.80億元,同創歷史新高,每股淨利4.57元優於預期。聯電看好2022年5G、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電動車及自駕車等大趨勢將帶動晶片強勁需求,第一季營收將再創新高,並預期在28奈米市占率將持續拉高。 但聯電法說的好成績,仍不敵全球股市的震盪,美股早盤聯電ADR仍重挫超過6%。 聯電受惠於成熟製程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及順利調漲價格,2021年第四季營運表現超標,合併營收季增5.7%達591.00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30.5%,創下季度營收歷史新高。平均毛利率季增2.3個百分點達39.1%,較2020年同期提升15.2個百分點;營業利益季增16.4%達176.16億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逾2.1倍,改寫季度本業獲利新高。 另第四季業外收益明顯減少,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季減8.7%達159.49億元,但較2020年同期成長42.5%,每股淨利1.30元。 聯電2021年合併營收2,130.11億元,較2020年成長20.5%,平均毛利率年增11.7個百分點、達33.8%,營業利益516.86億元,較2020年成長逾1.3倍,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557.80億元,與2020年相較成長91.1%,每股淨利4.57元。聯電2021年合併營收、營業利益、稅後利淨均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聯電總經理王石表示,2021年第四季客戶強勁需求,聯電各個晶圓廠產能利用率維持滿載。受惠於28奈米業務的明顯增長,2021全年營收比前一年成長超過二成,營業利益創下歷史新高,其中28奈米營收較2020年成長75%,強化整體晶圓平均售價,並反映了與5G、AIoT、汽車大趨勢相關的強勁晶片需求,並為改善財務結構做出重大貢獻。 聯電預估,2022年第一季晶圓出貨量與上季持平,晶圓平均美元價格較上季提高5%,平均毛利率上看40%,產能利用率維持100%滿載。王石表示,預期聯電第一季目標市場中所有技術節點的需求依然強勁,受惠於全球大趨勢推動而不斷增長的需求,加上半導體產業結構性轉變,聯電長期成長將獲得強力支撐。同時,聯電28奈米將進一步優化產品組合和客戶群的多樣化,讓聯電取得更高的市占率。 聯電2022年看好5G智慧型手機OLED面板驅動IC、影像訊號處理器(ISP)等28奈米及22奈米訂單續強,至於8吋廠成熟製程在微控制器(MCU)、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訂單湧入下,全線滿載投片將延續到年底。
新聞日期:2022/01/2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瑞薩擴大委外 台鏈樂翻

法人看好台積、世界、日月光、超豐、京元電、晶心科等直接受惠 台北報導 全球車用晶片及微控制器(MCU)大廠日本瑞薩(Renesas)社長柴田英利預期,2022年上半年晶片短缺情況持續,近期雖然供給量增加並逐步紓解供不應求壓力,但預期車用晶片會是例外且將持續缺貨,主要是因為電動車及自駕車的發展,對車用晶片需求持續增加。 瑞薩決定擴大資本支出提升自有MCU產能,並將擴大委外代工以提高MCU及功率半導體的供貨能力,目標在2023年之前將缺貨嚴重的車用MCU供貨量提高五成。法人看好台積電、世界先進、日月光投控、超豐、京元電、晶心科等瑞薩合作夥伴直接受惠。 據外電報導,瑞薩社長柴田英利預估2022年上半年期間全球晶片短缺情況將持續,車用及工業相關晶片需求看旺。在經歷2021年積極擴產後,整體晶片流通量開始增加,供應不足情況開始改善,不過車用晶片卻是例外,因車用晶片多數屬於特殊應用晶片(ASIC)專用特性,汽車產業加快電動車及自駕車發展,讓車用晶片用量增加,預期未來一段時間仍會持續呈現短缺狀態。 雖然瑞薩積極尋求方案紓解車用晶片及MCU缺貨壓力,但瑞薩重申晶圓廠輕減(fab-light)策略不變,所以除了提高本身晶圓廠產能,也更積極擴大委外,藉由活用晶圓代工廠及封測代工廠產能,大幅提高車用晶片及MCU供貨量。 瑞薩2021年第三季底擬定截至2023年為止的產能預估,計畫在2023年結束前,將車用晶片及MCU供貨能力提高五成。其中,以8吋晶圓換算的高階MCU供貨能力將提高至每月4萬片,較2021年第四季增加五成,此部分將仰賴晶圓代工廠產能支援。低價位MCU供貨能力將提高至每月3萬片,較2021年第四季產能提高七成,主要來自瑞薩自有產能提升。 對於全球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及晶片缺貨問題,柴田英利表示,晶片供需可望在2022年上半年左右趨緩,雖然市場對終端銷售趨緩有所疑慮,但至今仍未看到晶片需求減緩情況發生,車用晶片仍然短缺。瑞薩所有客戶都處於晶片庫存枯竭狀態,若不確保一定程度晶片數量,將無法回復到原先的營運狀態。
新聞日期:2022/01/2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英特爾缺產能 三年內要靠台積電

 英特爾2021年宣布投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興建2座晶圓廠,2022年初再度決定投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興建2座先進製程晶圓廠,而且不排除後續要將俄亥俄州廠區擴大為8座晶圓廠的超大晶圓廠群聚地。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大投資計畫能否真正逆轉頹勢仍有待觀察,不過英特爾現在最缺的就是產能,2025年前只能靠擴大委由台積電代工來提升處理器出貨量。 英特爾過去10年產能投資明顯保守,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爆發後,原本要以超過5年時間進行的數位轉型縮短在2年內完成,因此造成全球半導體產能嚴重供不應求。英特爾是全球最大處理器供應商,自有產能不足又沒有建立委外生產鏈,在產能短缺情況下,導致競爭對手超微(AMD)市占率持續攀升。 基辛格2021年回到英特爾擔任執行長,開始進行大動作的組織及策略調整,發表IDM 2.0策略,並且宣示會在美國擴大投資提高產能。經過近一年時間,英特爾已經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及俄亥俄州各投資200億美元擴建新晶圓廠,同時英特爾也拉緊與台積電的合作,2021年底基辛格還在疫情期間專程飛到台灣,要擴大委由台積電代工3奈米製程晶片。 英特爾的IDM 2.0策略的核心,就是建置自有產能及擴大委外代工雙軌並行,解決產能嚴重不足的問題。在自建產能部分,由於半導體的投資規模愈來愈大,英特爾的現金流量要在短期間內支應龐大的投資仍有不小壓力,基辛格因此積極爭取美國政府給予補助。至於在委外代工部分,英特爾只能牢牢抓著台積電不放,而且要打破過去先進製程處理器全部自製的傳統,開始將部分處理器的運算晶片塊(tiles)委由台積電代工。 再者,英特爾過去幾年面臨另一個營運難題,就是製程推進出現瓶頸,有超過三個世代處理器停留在14奈米,後續轉進10奈米後也面臨良率提升緩慢壓力,造成處理器世代交替速度放慢,因此讓對手超微有了可趁之機。 基辛格上任後發布全新技術藍圖,宣布將於2024年進入埃米(angstorm)時代並推出Intel 20A(2奈米)製程,包括RibbonFET環繞式閘極(GAA)電晶體架構,等於與台積電齊頭並進。由此來看,英特爾要能在2025年搶回失去的市占率,除了自有製程及產能必須搭配得宜沒有缺失,也少不了台積電的技術及產能奧援。
新聞日期:2022/01/2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英特爾缺產能 三年內要靠台積電

 英特爾2021年宣布投資20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興建2座晶圓廠,2022年初再度決定投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興建2座先進製程晶圓廠,而且不排除後續要將俄亥俄州廠區擴大為8座晶圓廠的超大晶圓廠群聚地。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的大投資計畫能否真正逆轉頹勢仍有待觀察,不過英特爾現在最缺的就是產能,2025年前只能靠擴大委由台積電代工來提升處理器出貨量。 英特爾過去10年產能投資明顯保守,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爆發後,原本要以超過5年時間進行的數位轉型縮短在2年內完成,因此造成全球半導體產能嚴重供不應求。英特爾是全球最大處理器供應商,自有產能不足又沒有建立委外生產鏈,在產能短缺情況下,導致競爭對手超微(AMD)市占率持續攀升。 基辛格2021年回到英特爾擔任執行長,開始進行大動作的組織及策略調整,發表IDM 2.0策略,並且宣示會在美國擴大投資提高產能。經過近一年時間,英特爾已經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及俄亥俄州各投資200億美元擴建新晶圓廠,同時英特爾也拉緊與台積電的合作,2021年底基辛格還在疫情期間專程飛到台灣,要擴大委由台積電代工3奈米製程晶片。 英特爾的IDM 2.0策略的核心,就是建置自有產能及擴大委外代工雙軌並行,解決產能嚴重不足的問題。在自建產能部分,由於半導體的投資規模愈來愈大,英特爾的現金流量要在短期間內支應龐大的投資仍有不小壓力,基辛格因此積極爭取美國政府給予補助。至於在委外代工部分,英特爾只能牢牢抓著台積電不放,而且要打破過去先進製程處理器全部自製的傳統,開始將部分處理器的運算晶片塊(tiles)委由台積電代工。 再者,英特爾過去幾年面臨另一個營運難題,就是製程推進出現瓶頸,有超過三個世代處理器停留在14奈米,後續轉進10奈米後也面臨良率提升緩慢壓力,造成處理器世代交替速度放慢,因此讓對手超微有了可趁之機。 基辛格上任後發布全新技術藍圖,宣布將於2024年進入埃米(angstorm)時代並推出Intel 20A(2奈米)製程,包括RibbonFET環繞式閘極(GAA)電晶體架構,等於與台積電齊頭並進。由此來看,英特爾要能在2025年搶回失去的市占率,除了自有製程及產能必須搭配得宜沒有缺失,也少不了台積電的技術及產能奧援。
新聞日期:2022/01/2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訂單旺 盛群Q1營收拚贏上季

MCU供給吃緊不變、部分產品價有望續漲,H1迎旺季,營運可望逐季攀升 台北報導 微控制器(MCU)廠盛群(6202)進入2022年第一季後訂單動能續強,部分產品價格亦有機會持續調漲。法人看好,盛群第一季合併營收將有機會繳出優於2021年第四季水準,且2022年上半年將迎來MCU傳統旺季,上半年營運將可望逐季攀升。 MCU市場2021年第四季遭遇中國賣家帳號在美國線上商店平台封鎖,又有長短料問題,影響MCU拉貨動能,即便在MCU供給仍舊吃緊情況下,MCU市場2021年下半年營運也面臨逐步走低,MCU廠營運也深受其害。不過,當前狀況在2022年第一季後,開始出現明顯改善。供應鏈指出,由於MCU供給吃緊狀態不變,加上客戶端開始強化本土銷售力道,海外出口則以電棒捲、吹風機等小體積電器用品為銷售主力,因此讓MCU廠被砍單或延後出貨情況大幅降低,且預期訂單表現將可望明顯優於2021年第四季水準。 不僅如此,由於晶圓代工廠持續對客戶調漲報價,盛群亦同樣被調漲報價。法人指出,盛群有機會在第一季向部分客戶調漲產品單價,加上產品組合持續改善,預料盛群可望維持當前的高毛利率表現。 法人看好,盛群在2022年第一季將可望受惠於訂單較2021年第四季升溫,加上部分產品線漲價效益情況,推動工作天數較少的2022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繳出優於2021年第四季水準,繳出淡季不淡成績單,且由於第二季又將迎來MCU傳統旺季,代表盛群2022年上半年營運將可望呈現逐季成長態勢,且表現可望明顯優於2021年同期水準。事實上,在晶圓代工廠8吋晶圓產能吃緊效應下,MCU供給依舊相當吃緊,主要原因在於終端應用增加,舉凡5G、AIoT及車用電子等終端需求大幅成長,加上MCU供給以8吋為主,在全球8吋產能近年未明顯增加情況下,成為MCU缺貨狀況放眼到2022年下半年主要原因。 盛群2021年12月合併營收達5.44億元、年成長8.7%,推動第四季合併營收年成長13.2%至18.73億元。累計2021年合併營收達71.28億元、年增27.0%,改寫歷史新高。
新聞日期:2022/01/1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 首發6G願景白皮書

台北報導 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18日發表首部《6G願景白皮書》,透過關鍵技術趨勢、工程可行性、標準化時程等三方面勾勒聯發科的6G願景,並基於這些趨勢提出三個關鍵的6G系統設計原則,分別是簡繁得宜(Simplexity)、臻善致美(Optimization)、跨界融合(Convergence),簡稱S.O.C.,點出6G標準的可能發展方向,加速社會的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 聯發科認為,隨著全球對通訊創新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對行動網路的高性能要求、頻譜資源使用效率、與AI整合的通訊網路架構設計、能耗表現與綠能導入等方面,將是未來的重要機會與挑戰,預期6G技術發展時程將依照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ITU-R)研擬中的時程進行,初步標準化工作可能於2024~2025年左右開始,並於2027~2028年左右發表第一版標準,聯發科會以領先群之姿推動6G產業發展。 聯發科表示,6G願景是一個有彈性的多維度整合無線通訊系統,以一種真正無處不在的方式提供沉浸式行動連網服務。聯發科認為6G系統將以最精簡的設計滿足複雜的新應用場景需求,也因此具備高度規模化(scalability)潛力,6G系統優化必需以使用者體驗為導向,滿足網路提供者及消費者需求。 聯發科通訊系統設計研發本部副總經理范明熙表示,6G目前還處在業界前期關鍵技術研發與突破的階段,聯發科正加大研發投入。這份白皮書探討的超寬頻譜收發、地面和星際網路融合、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在通信的協同融合、網路節點終端化等多項新技術領域,相信未來幾年還會有更多創新技術不斷浮上檯面,聯發科期待與各領域的合作夥伴共同努力,一起讓6G願景成真。 聯發科提出6G新一代行動通訊關鍵趨勢,包括市場對通訊系統性能需求將進一步推升以支持新的殺手級應用、6G資料傳輸速率預期將增至5G的10~100倍並配合超低延遲、利用7~24GHz和Sub-THz頻段讓總可用頻增加到50GHz以上、增加低頻段的容量並克服在新頻段內的傳播衰減問題等,以實現無處不在的全球網路連接,包括目前蜂巢網路(cellular networks)還沒有覆蓋的偏遠地區。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