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427

新聞日期:2023/10/0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8吋晶圓產能利用率 恐持續下滑

市場削價競爭、庫存去化不如預期,下半年估下探至50~60%台北報導 TrendForce(集邦科技)研究顯示,今年上半年8吋產能利用率主要受惠於Driver IC在第二季帶來的零星庫存回補急單,加上晶圓廠啟動讓價策略鼓勵客戶提前投片而獲得支撐。但下半年市場削價競爭、庫存去化不如預期及IDM廠新產能開出,預期下半年8吋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探至50~60%,且需求將冷至明年第一季。需求冷至明年Q1 TrendForce指出,由於總體經濟疲弱與庫存問題持續,原先供應鏈期待的旺季拉貨效應並未發酵,同時車用、工控在短料獲得滿足後庫存逐漸堆積,導致需求放緩,且Power相關產品在全球PMIC龍頭德州儀器(TI)削價競爭下,Fabless及其他IDM等庫存去化遭嚴重抑制,加上IDM廠自有新廠產能開出,收斂委外訂單,進而再次向晶圓代工廠加大砍單力道,使得下半年8吋產能利用率持續下探至50~60%,無論Tier1、Tier2/Tier3的8吋晶圓代工業者的產能利用率表現均較上半年更差。 TrendForce預期,明年在經濟持續逆風的預期下,整體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復甦困難,預期明年第一季8吋產能利用率將維持與今年第四季相當,甚至略低,明顯缺乏復甦信號。 明年第二季起,TrendForce認為,在高庫存逐步回落至較為健康的水位後,預期供應鏈將陸續重啟零星庫存回補,且部分台系晶圓代工業者從去中化獲得的轉單將在下半年逐季放量,因此下半年8吋產能利用率應不會再下探,並有緩步回升的可能,估明年8吋平均產能利用率預估約60~70%,短期仍難再回歸往年滿載水準。 各家業者來看,中芯國際與華虹集團等中系晶圓代工業者,8吋產能利用率平均表現較台、韓系業者略高,主要是中國晶圓代工讓價態度與幅度較積極,以及中國推動IC國產替代、本土化生產趨勢有關。 然而,儘管今下半年各家晶圓代工廠都祭出讓價措施,但由於客戶普遍仍保守看待市況,備貨謹慎,加上沒有急單挹注,因此,本波降價對今年下半年的8吋產能利用率幫助有限。 展望明年,中國8吋產能利用率復甦狀況將較產業平均更快,台系業者方面,台積電近期亦遭PMIC客戶抽單影響,今年第四季至明年第一季的8吋產能利用率預估將跌至60%以下,聯電、力積電均面臨50%保衛戰。
新聞日期:2023/10/0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日月光端出IDE 猛攻先進封裝

台北報導 為了搶攻先進封裝商機,日月光投控3日推出整合設計生態系統(Integrated DesignEcosystemTM,簡稱IDE),透過平台優化協作設計工具,系統性提升先進封裝架構,大約可縮短50%設計週期。以Fan Out Chip on Substrate - Chip Last(FOCoS-CL)封裝的設計時間縮短約30至45天,突破設計週期限制。 日月光表示,這種最新設計可以從單片SoC到內存的多晶片拆分的IP區塊無縫轉換,包括小晶片和整合記憶體的2.5D和先進扇出型封裝的結構,整合生態系統設計效率最高可提升50%,大大縮短產品設計週期,同時降低客戶成本。 日月光指出,半導體技術不斷提升性能要求,進而驅動先進封裝的發展趨勢,同時也帶來封裝設計挑戰。小晶片(chiplet)和異質整合發展正催生技術界限的拓展,增加對創新設計流程和電路級模擬的需求,以加速完成複雜的設計。 日月光研發副總洪志斌博士表示,整合設計生態系統非常適合優化VIPackTM結構設計,客戶針對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高性能運算、5G通信網路、自動化駕駛和消費性等電子產品的研發效率提升將非常有利。 日月光也與EDA工具供應商展開合作,解決在不同平台上運作時可能出現的軟件和格式兼容性問題,但過程都是耗時的迭代過程,設計複雜性可能導致在第一次設計版面中出現成千上萬的驗證錯誤,需要花費人力和時間,在整個設計和驗證階段中持續和反覆來解決每個錯誤,日月光已簡化多個EDA供應商之間的兼容性,以簡化圖面設計和驗證過程。 洪志斌表示,日月光整合設計生態系統的推出,證明日月光致力於提供客戶所需的性能、成本和上市時間優勢,以保持競爭力,且日月光在2.5D耕耘近十年,隨著封裝複雜度不斷上升,整合設計生態系統的新設計方法,讓日月光在同業中更獨具匠心。
新聞日期:2023/10/0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晶圓代工、封測區域移轉 IDC:台灣市占率將下滑

台北報導 因地緣政治影響,半導體製造商被要求建立「中國+1」或是「台灣+1」的生產規劃,產業鏈持續出現產能區域移轉動作,ICD預估,2027年台灣在晶圓製造市占則將從2023年的46%降至43%,而封裝測試占有率將由2022年的51%下滑至47%。 IDC亞太區半導體研究負責人暨台灣總經理江芳韻表示,地緣政治影響形成強大的推力與拉力,使半導體產業鏈進行一波新的區域轉移。各國將更加注重自身供應鏈的自主性、安全性和可控性。 江芳韻表示,在晶圓代工方面,台積電與三星、英特爾開始在美國進行先進製程布局,美國將在晶圓代工逐步產生影響力。中國雖在先進製程發展遇到阻力,但在中國內需市場以及國家政策推動下,成熟製程發展快速。 預期在以生產地區為基礎的分類下,中國在整體產業區域比重將持續增加,2027年將達29%,較2023年提升2%,台灣在2027年市占則將從2023年的46%降至43%。而美國在先進製程將有所斬獲,2027年7奈米及以下市占預期將達11%。 半導體封裝測試方面,江芳韻指出,考慮到地緣政治、技術發展、人才和成本的影響,美國及歐洲領先的IDM業者,開始加速投資東南亞市場,加上封測業者開始將目光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預計東南亞在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中馬來西亞與越南在半導體封測領域,更是未來在發展上特別需要關注的重點區域。預計2027年東南亞在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占有率將達10%,台灣占比則將由2022年的51%下滑至47%。
新聞日期:2023/09/2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OIP論壇 首場矽谷起跑

台北報導 台積電2023 OIP(開放創新平台)全球年度巡迴論壇正式起跑,首場在美國時間27日於矽谷聖克拉拉登場!該論壇為世界級半導體尖端技術會議,內容涵蓋台積電設計支援、行業見解及AUTO、AI、HPC、3D IC應用等熱門主題。預期今年焦點將關注3DFabric晶片堆疊和先進封裝,包括日月光、精材、辛耘、家登等供應鏈,可望再受市場矚目。 台積電OIP生態系論壇,首場已於美國矽谷開跑,接著10月在歐洲阿姆斯特丹、日本東京,11月台灣新竹、中國大陸南京、以色列拉馬特甘陸續登場。本次活動將進行超過150場展會,舉行逾220場技術論壇,估計將吸引超過5,000名半導體界頂尖人士參與。 台積電成為生成式AI的重要推手,另外2奈米廠正緊鑼密鼓建設中,包括新竹寶山廠、台中中科廠及高雄楠梓廠均將陸續建置廠房,全力衝刺下世代製程技術。 業者指出,去年台積電於論壇上宣布成立3D Fabric聯盟,成為台積電第六個OIP聯盟,也是半導體產業中第一個攜手合作夥伴,加速創新及完備3D晶片堆疊及先進封裝技術的平台,而先進封裝包括InFO、CoWoS和TSMC-SoIC等技術,也在一年後的此時逐漸壯大,並帶起CoWoS供應鏈的業績增長。 法人指出,半導體封裝技術的精進,使單一晶片可因應多元需求,如何在發展中規範產業標準,將左右行業發展進度。像是Silicon Photonics(矽光子),將光收發模組整合進晶片當中,提升傳輸速度。目前各大廠也開始積極推動各自的先進封裝平台,如Intel(Co-EMIB先進封裝技術)、Samsung(X-Cube 3D記憶體堆疊封裝)、日月光(VIPackTM先進封裝技術平台),搶食未來商機。 台積電OIP生態圈論壇,擴大與各大組織交流,對次世代技術提出藍圖。目前如IRDS(國際設備和系統路線圖)認為MOSFET,在1奈米以下將面臨微縮極限,預估市場主流將於2028年由GAA進展至CFET(互補式場效電晶體)。Imec(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也提出beyond FinFET發展藍圖,且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已有較明確的結構與製程研發方向。
新聞日期:2023/09/27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旺宏吳敏求:最快明年下半年好轉

台北報導 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對半導體景氣看法保守,他26日指出,受到全球經濟狀況不佳影響,市場庫存去化時間拉長,預期明年上半年景氣仍然疲弱,最快下半年才會轉佳。 吳敏求與媒體中秋節餐聚時指出,他在2023年第一季法說會時,已預測明年上半年不會變好,最快也要等到下半年,因為以正常的時間來看,庫存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化。 吳敏求解釋,兩年前全球市場對電子產品需求高漲,廠商庫存水位因此升高,但隨著全球經濟景氣下滑,需求也跟著減弱,庫存去化需要更長的時間,也比預期更久。 吳敏求表示,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高漲,影響歐洲經濟,中國大陸經濟則受美中貿易戰衝擊,在全球經濟情勢仍不佳之下,預期明年上半年景氣不會變好,最快也要等下半年,但目前他難以預期是否會好轉。 以區域來看,美國的狀況比歐洲好,亞洲靠中國大陸,但疫後大陸大部分民眾把錢存起來,不願意花錢,致消費力不如預期。 從各應用面來看,吳敏求指出,車用、醫療、工業及高階市場需求相對穩定,旺宏業績也是靠著這些應用,後進者要花時間驗證,搶進難度高。 吳敏求再次強調「Why Taiwan」的重要性,半導體必須在台灣做,旺宏的研發及製造都設在台灣,而且投資很多錢在研發,時局越不好,越要研發新產品,且要加碼投資,做到「旺宏出品,必屬佳品」。 吳敏求也預期,未來半導體產業會是台灣、南韓及大陸三雄爭霸,政府介入與否,對這個產業的影響不大。 近期中國大陸華為推出Mate系列的頂級旗艦新機Mate 60 RS引起矚目,吳敏求認為,這並不代表中國大陸半導體發展變快,他仍維持先前看法,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半導體禁令,中國大陸要追上美國半導體業,大概仍需要20年時間。
新聞日期:2023/09/2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四客戶加持台積3奈米發威

聯發科、超微、輝達、高通爭相導入;法人估,2024下半年「3奈米家族」月產能衝上10萬片台北報導 台積電高階製程傳佳音,業界傳出,3奈米晶片設計定案(Tape-out)數量激增,聯發科、高通、輝達、超微四大客戶爭相導入高階製程,預估2024年下半年3奈米家族(含N3E)月產能,可望衝高至10萬片。 法人指出,台積電預計10月12日召開法說會,公布第三季財報,預料將對海外布局、新製程以及產業景氣釋出最新展望。但台積電不願回應新季度法說會相關傳言。 高盛證券日前大砍台積電2024年資本支出至250億美元,外資連六日賣超,累計賣超9.62萬張,提款高達513億元,25日終場以525元作收,小漲0.57%。 iPhone 15熱賣,首款搭載台積電3奈米A17 Pro晶片的Pro與Pro Max機種等待期達二個月,市場反應讓國際晶片廠對3奈米信心大增,積極展開投產規劃。 業者指出,iPhone 15 Pro系列手機,搭載台積電最新3奈米製程之A17 Pro晶片,含6核心CPU與6核心GPU,是當今首款採用3奈米製程晶片的手機。台積電首個3奈米製程節點N3於2022年下半年進入量產,最大客戶便是蘋果。強化版3nm(N3E)近期也近量產,往後還有3奈米家族延伸應用逐步面向市場。 除手機應用外,資料及運算需求拉升算力需求,高效能運算晶片廠商也開始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未來主要使用者為輝達及AMD,還有部份美系IC設計業者與ICT大廠。 隨晶片大型化接近光罩曝光區域極限,晶片廠正導入先進封裝,以及透過Chiplet(小晶片)架構,將大型單一晶片功能分拆為成小晶片,並以先進封裝互相連結,滿足AI運算需求。 法人估計,在效能追求持續提升下,明年台積電3奈米月產能將顯著提升,由目前約6萬片增加至10萬片。然目前最大的瓶頸,來自於先進封裝。 台積電現階段CoWoS產能已突破1萬片,年底可提升至1.2萬片;明年上半年產能預估提升至16,000~18,000片,並於下半年再增加至32,000~35,000片。 法人透露,台積電CoWoS產能擴充速度,將取決於設備廠機台的交付,以台廠而言,6個月的交期已經算快速。近期傳出日本機台訂貨至交付時間長達9個月以上,使明年先進封裝產能達到30萬片難度增加。
新聞日期:2023/09/2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新經濟對策最快925拍板日本也推半導體減稅方案

綜合報導 繼美國通過稅收減免法案後,日本政府最快25日拍板對半導體等領域提供長期減稅,此舉可望對境內業者形成降低成本、增強供應鏈等優勢,對已在日本設廠的台灣晶圓三雄,包括台積電、聯電、力積電將來營運可望受惠。 台灣晶圓三雄布局日本動作積極,聯電疫情前收購富士通的12吋廠,並成立USJC子公司,去年更與日本電裝(Denso)瞄準車用市場擴建12吋IGBT產線,預計2025年月產1.0萬片。 台積電熊本廠規劃2024年啟用,製程包括28、22、16及12奈米,月產能5.5萬片,日前也傳明年第二季再建熊本二廠,總投資金額達一兆日圓。力積電擬與日本SBI籌設12吋晶圓代工廠,自行開發22及28奈米以上製程及晶圓堆疊(WaferonWafer)技術,搶攻AI邊緣運算所產生的多重應用。 根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這項新經濟對策可能包括為半導體、電池與生物科技等領域提供長期減稅,首相岸田文雄最快25日宣布經濟對策重點,目標是10月份敲定包括減稅在內的經濟措施,執政聯盟稅務小組能在年底前確定減稅具體細節。 此經濟對策重點之一,在於強化「薪資調漲與擴大投資」動能。為達到此目標,日本政府考慮在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物資方面,根據企業在減碳、數位化、生產與銷售這些產品所採取的措施提供減稅優惠。 目前研議中的減稅方案將維持五至十年或更久。日本政府也考慮讓虧損企業在轉盈之前都能享有稅務優惠。 此方案主要參考美國去年通過的《通膨削減法案》,後者針對生產電池等關鍵物資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優惠。全球越來越多國家透過減稅等措施,鼓勵企業在境內投資或設立重要物資的廠房設備,包括歐洲、加拿大與韓國皆有類似規劃。
新聞日期:2023/09/2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瞄準AI雍智明年重回成長

台北報導半導體測試介面廠雍智(6683)今年以來持續受到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影響,營運較去年下滑,進入下半年以來,單月營收仍維持今年相對低檔表現,不過,市場法人看好,該公司全力攻AI商機下,目前已掌握AI晶片客戶,明年營運可望重回成長軌道。雍智第一季時單月營收約在1.2億元至1.3億元之間,但6至8月營收均落在1.15億元,相對上半年呈現趨緩表現,主要仍由於全球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影響,法人預期,該公司第三季營收大致維持上季水準。不過,今年以來全球AI商機大爆發,且高速運算HPC需求也明顯增長,在消費性市場動能轉淡之後,成為半導體測試介面廠積極搶進的商機,而雍智今年以來也積極布局搶攻AI相關市場,據了解,目前該公司已掌握多家AI相關晶片客戶,有機會在明年對營運有具體貢獻。據了解,今年大啖AI商機的廠商中,包括市場較關注的世芯-KY、創意及慧榮都是雍智重要客戶,該公司也機會藉由原本的客戶,更深入的切入相關供應鏈中,此外,市場法人也指出,該公司為台系晶圓大廠重要的測試廠之一,明年在AI、車用、HPC等相關需求仍看強勁成長下,預期市場整體新開案量能也將強勁增長,法人預期,今年下半年雍智營運料將持穩,明年待景氣復甦,有望重拾成長動能。
新聞日期:2023/09/2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金雞10月掛牌 達發晶片 吃AI、網通商機

真無線藍牙耳機、衛星導航、光纖固網寬頻等晶片,列世界前3強台北報導 聯發科集團第七檔生力軍-達發科技敲定於10月掛牌上市,董事長謝清江20日表示,全球美加英荷等八大國家網通基礎建設支出上看800億美元,達發看好「網通基礎建設」與「高階AI物聯網」二大商機,期待明年景氣回春可能展現更強成長動能。 ■搶網通基建800億美元商機 聯發科集團轉投資有成,旗下子公司固守半導體領域,包括網通IC九暘及亞信、STB IC揚智、微機電麥克風IC鈺太、RISC-V晶心科,達發則鎖定藍牙及衛星導航晶片,集團市值達1.36兆元,全力打造多媒體、AI、電腦運算、無線通訊等行動通訊領域。 達發20日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謝清江表示,達發是人工智慧物聯網及網通基礎建設的IC設計公司,是聯發科技布局的重要一環,公司主要產品線中,真無線藍牙耳機晶片、衛星導航晶片、光纖固網寬頻晶片等三大產品,皆已名列全球市占率前三大,僅乙太網路正努力發展中。 與母公司聯發科互動方面,謝清江強調,達發是集團布局的重要一環,聯發科產品的研發團隊規模,是上千人的「大平台」,達發則是上百人「較小平台」,雙方是「大小平台、分工合作」的關係。 達發四大產品線中,已有三大產品擠進全球前三大,展望未來,謝清江指出,全球「網通基礎建設」與「高階AI物聯網」兩大領域成長可期,未來還有很多的發展機會。 ■高階AI物聯網客戶擴大 隨全球基建興起,他強調,各國政府加大投資網通基礎建設,未來5到10年,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巴西、歐盟、印度及阿聯酋,這8個國家或區域,總計將投入超過800億美元,因此達發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謝清江表示,未來網通終端設備會持續擴大,包括家用網路盒 (gateway)、光纖到戶 (FTTH)、光纖到室 (FTTR),以及乙太網交換機 (switch) 等晶片。 此外,謝清江說,在高階AI物聯網領域,達發藍牙音訊晶片持續維持品牌客戶旗艦產品的採用外,也延伸到電競、商務、助輔聽、甚至未來公共廣播市場。衛星定位晶片也持續維持頂規穿戴裝置品牌客戶的採用,行業應用上也還有很多元的機會,包括物品追蹤、智慧農業、車用等。
新聞日期:2023/09/2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高速傳輸熱 譜瑞祥碩吃香

資料流量爆發性成長,明年可望進入新的換機循環,獲利可期台北報導 資料流量爆發性成長,推升高速傳輸晶片需求,市場法人預期,隨滲透率提高,有助於高速傳輸IC設計公司譜瑞-KY(4966)、祥碩(5269)獲利。 IDC預估,2020~2025年全球資料流量複合年均成長率達28%,至2025年時,全球所產生的新資料總量將達到175ZB。 各種科技新應用皆追求傳輸速度,高速傳輸介面每一個世代的演進,也持續往更高的傳輸效能邁進,PCI-SIG組織近年積極推動PCIe介面進展,平均每三年更新一次規格。 如充電、資料、影音傳輸的Thunderbolt4、USB4、影音傳輸的HDMI 2.0與 Displayport 2.1等,以因應資料中心和HPC等新應用,不斷提高對於傳輸效能的要求。目前主流的PCIe 5.0已趨於成熟,採用Zen 5架構的EPYC Turin至少要等2024年才會推出,傳聞將支援PCIe 6.0。 USB4能提供最高每秒40GB的傳輸速度,跟Thunderbolt4一樣的地方是,只要用一條線,就能連上螢幕,傳輸8K影像。 高速傳輸將帶動PC及筆電換機潮,在此一趨勢下,譜瑞-KY及祥碩有望受惠。市場法人指出,2020~2021年疫情期間,掀起一波居家上班、居家上課的PC購買潮,疫後PC買氣消退,市場在經過一年的去化庫存後,2024年可望進入新的換機循環。 由於英特爾、超微等平台大廠,加速導入新規格USB4、USB PD 3.1及Type C,非消費性應用如車用、連網裝置對於高速介面需求量快速成長,可望帶動台系USB晶片業者商機。 譜瑞-KY的USB4 Retimer已打進超微、高通平台,預期2024年將大量導入新機種。2024年後的PC、筆電新機,至少將帶入一個USB 4傳輸接口,新機種傳輸接口數量未來仍會再提升。 祥碩的USB4裝置端晶片,在2023年下半年開始出貨,由於為六合一整合型晶片、單價較高,未來隨著新規格滲透率提升後,可望提升該公司整體獲利。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