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427

新聞日期:2023/11/2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蔡明介按讚 AI手機需求井噴

滲透率展望佳,持續拓展車用平台、網路通訊等邊緣AI商機台北報導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久未露面,23日出席智在家鄉頒獎典禮會後受訪不禁透露,AI手機需求大好!蔡明介並以搭載天璣9300的ViVO X100上市首日銷量突破前代七倍為例,估計AI將帶來手機系統單晶片(SoC)的典範移轉,而聯發科以十足準備拓展包括智慧手機、車用平台、網路通訊等邊緣AI商機。 蔡明介談到人工智慧手機滲透率展望,他相當有信心地說:「會直線上升!」。他舉例聯發科發表天璣9300開市場先河,以全大核之姿開創AI世代後,終端品牌一上市就廣受市場搶購說明。AI將會帶動整個產業應用,聯發科在硬體部分做足準備,以旗艦級晶片為例,於邊緣端就將AI演算法處理,保護個人資料、解放雲端空間。 蔡明介補充,聯發科要打造的是一個平台,不僅是手機,未來平板、電視、Speaker甚至是積極布局的車用,都將會形成一個串聯,聯發科與用戶持續讓生態系變得更加完備,盡可能提供多元化產品,讓AI無所不在,期許聯發科成為AI半導體中的重要角色。 蔡明介更強調,生成式AI手機將成為殺手級應用,看好明年手機市場重回成長。 蔡明介於今年股東會時,答覆股東詢問手機產業展望,當時他判斷今年是谷底,明後年將成長,而至今第三季底手機銷售市況展開回溫,印證看法準確,蔡明介背書AI手機成長潛力,也深受市場關注與熱議。 談到明後年市況,蔡明介分析,明年通膨大概率不會再上升,回到過往平緩趨勢,經濟壓力就會逐漸釋放,消費力道也將恢復;至於特別看好AI、電動車等,蔡明介說,這背後都是所謂算力的累積,也是聯發科持續發展的方向。 聯發科自天璣9300發表之後,延續火力展示,天璣8300、Filogic 860,皆採用7奈米以下之先進製程,並陸續導入AI功能,自旗艦級、大眾化、入門級等應用皆搭載AI,產品藍圖路徑明確,即AI Everywhere。 另外,蔡明介針對IC產業白皮書,對政府提出建言,肯定精創計畫對IC產業的支持,希望未來投資規畫可以針對不同的產業,達到整體產業的同步提升、往高階技術提升,並融入更多的AI,普及於大眾。他也指出,在稅上的獎勵或許是未來可以著墨的方向。
新聞日期:2023/11/2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Filogic新晶片 搶進Wi-Fi 7藍海

台北報導 聯發科率先全球推出Wi-Fi 7技術,乘勝追擊再發表Filogic 860和Filogic 360解決方案,將Wi-Fi 7自旗艦裝置滲透至更多主流裝置,提供豐富產品組合,供客戶選擇,其中,Filogic 860採先進的高能效6奈米製程設計,提供完整雙頻Wi-Fi 7功能;解決方案已經開始送樣,預計於2024年中進入量產。 聯發科技副總經理暨智慧聯通事業部總經理許皓鈞表示,聯發科Wi-Fi 7無線連網平台產品組合漸臻完備,Filogic 860和Filogic 360延續Filogic系列先進的連網技術,具有高速、低延遲特性,同時提供卓越的可靠性與廣泛之網路覆蓋。 兩款面向主流市場的Wi-Fi 7解決方案,可視為先前第一代高階產品Filogic 880/380的精簡版。 Filogic 860結合Wi-Fi雙頻無線路由器(無線AP)與網路處理器,充分滿足企業和服務提供者之需求。採用6奈米製程、搭載三核Arm Cortex-A73 CPU,然相較於880去掉一個,不過依然具備NPU神經網路單元,並支援DDR3/DDR4記憶體。另外,雖然是2.4/5/6GHz頻段皆有,惟天線自三頻減為雙頻段,因此,最高傳輸速度也降低至7.2Gbps。 Filogic 360則為獨立之單晶片,則面相智慧手機、PC/NB、數位機上盒、OTT等消費型終端裝置提供高品質連線功能。 面對主流市場,聯發科將以親民的價格,推動Wi-Fi 7的普及,提供市場更全面的選擇。
新聞日期:2023/11/2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需求回春 影像IC設計吹暖風

原相、凌陽Q4回神,連帶凌陽創新、芯鼎也迎來轉機,傑霖科技鎖定利基型市場拚突圍台北報導 IC設計經歷庫存調整後,各領域皆迎來回補需求,自面板驅動IC開始、至電源管理IC、手機SoC後,景氣暖風也吹進影像設計IC。原相、凌陽等影像感測器第四季起逐步回溫,連帶影像處理控制晶片也迎暖流,其中凌陽創新、芯鼎挾集團加持上攻,興櫃尖兵傑霖科技亦鎖定利基型市場,迎來轉機。 隨著筆電、安防監控等需求回溫,IP Cam、攝像頭拉貨動能逐漸走出去庫存陰霾,最壞情況已過。影像處理晶片業者感受回補庫存需求;法人指出,凌陽行車輔助系統晶片結合影像編解碼技術,搭配子公司凌陽創新影像處理控制晶片,隨著車用產品滲透率提升,2024年有望較今年明顯改善。 原相則受惠光學、電競滑鼠拉貨力道強勁,本季度表現將再優於第三季。另外在CMOS Imaging Sensor(CIS)領域,管理階層也強調持續發展,OTS(光學追蹤感測器)將有機會持續成長,打破以往第三季為旺季之產業慣性。 神盾集團於疫情期間,取得芯鼎、晶相光部分股權,分別專注於智慧影像處理ISP及CMOS影像感測器,加上自身指紋辨識晶片、及演算法技術的持續投入研發,積極拓展車用影像辨識版圖。 除消費性產品外,利基型市場,台廠也力拚突圍;甫於今年6月登錄興櫃之傑霖科技,以系統性解決方案,結合多年積累之影像核心技術自主開發。於生態觀測領域、戶外型安防監控打出一片天。 傑霖科技董事長梁春林表示,未來影像處理晶片,都需要結合AI功能,而如何在耗電、影像品質間取捨,至關重要。傑霖的生態觀測產品,利用自身開發演算法,加入AI辨識功能,僅需節錄重要片段,達到高續航力、高畫質的觀測需求。 但法人也提醒,還是有部分應用庫存調整延續,此外,客戶端也面臨降價壓力,不過IC設計在成本端亦有代工、封測廠降價之有利條件,明年將會恢復健康成長。
新聞日期:2023/11/2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3奈米 2024成主流

隨輝達、高通、聯發科等爭相導入,營收占比將倍增、上看1成 台北報導 蘋果iPhone新機拉貨推動,加上輝達新一代AI晶片需求,及微軟、亞馬遜、谷歌等自研晶片加持下,供應鏈指出,台積電製程領先、龐大產能支撐及良率拉高三大利多,帶動業績開始回溫,而3奈米代工產能,今年底可望達到6~7萬片,全年營收占比可望突破5%,明年更有機會達到1成。 法人分析,在輝達、高通、聯發科等多家業者爭相導入下,將於2024年下半年陸續進入3奈米時代,預估台積電2024年底單月產能將達10萬片,確立長期主流製程之方向。 台積電獲得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的人工智慧晶片訂單,輝達、谷歌、AWS之外,還囊括微軟最新的5奈米自研晶片MAIA。法人指出,台積電坐穩蘋果等多家手機廠訂單的情況下,進一步取得AI晶片訂單,推升先進製程的產能利用率。 法人估算,先進製程報價高,3奈米晶圓代工報價接近2萬美元,量、價俱揚,同步推升台積電營收規模成長,並且更多業者投片,也給予台積電提升良率之機會,爬坡斜率有望較原先預估陡峭。 從台積電10月合併營收來看,時隔七個月之後再次重啟年增長,月增率也明顯增加,並創下新高。法人樂觀情境預估,台積電憑藉最後三個月的出色表現,將扭轉營收連續多個月年減之不利局面。 CSP業者競逐運算領域千載難逢的拐點,過去五年中,大型語言模型的參數量每年增加10倍;因此,CSP業者需要具有成本效益且可擴展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法人指出,自研晶片正在萌芽階段,微軟的MAIA二代、谷歌TPUv6、AWS的新產品皆已在開發之中,未來量體與需求只會愈來愈大,對台積電先進製程將是大進補。 其中,亞馬遜AWS不僅是Inf2/Trn 1出貨量預測節節上升,而且AWS雲端服務的客戶滿足率仍低;谷歌更已排定2023年TPU v4(7nm)量產,2024年TPU v5 (5nm)量產,及2025年TPU v6 (3nm)量產。幾大客戶皆仰賴台積電產能,無論是先進製程或先進封裝,明年將是台積電健康的一年。
新聞日期:2023/11/1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IDC:明年晶片市場回溫有影

半導體市況調升至「成長」,全球銷售估增2成綜合外電報導 晶片市場歷經過去一年多的低迷後,近日需求終於回溫,令研究機構IDC看好全球晶片市場營收在明年成長20%。 IDC於最新報告中預測,今年全球晶片市場營收下滑12%至5,265億美元,但明年可望成長20%至6,328億美元,與9月預期相比有所調升。 IDC研究部門主管托里喬斯(Rudy Torrijos)表示:「我們將半導體市場前景調升為『成長』,看好晶片需求持續成長。」 IDC認為過去幾季半導體產業不斷修正庫存,終於讓PC及智慧型手機晶片恢復供需平衡,預計車用晶片及工業晶片庫存也將在明年下半恢復正常。IDC也看好AI熱潮帶動記憶體晶片價格上漲,推動DRAM晶片銷售成長。 今年經濟成長減速的中國也可望在明年下半景氣回溫,為全球晶片市場帶來更多需求,因為許多半導體製造商都有20%的營收來自中國。 IDC集團副總裁莫瑞爾斯(Mario Morales)表示:「半導體市場已觸底,開始逐季成長。」他認為近日DRAM晶片價格開始回升,是半導體市場反彈的早期跡象。 IDC預期2024至2026年AI伺服器及AI裝置需求暴增,將使全球企業展開新一波硬體升級循環,估計2026年全球晶片市場營收將有2,000億美元來自AI晶片。 無獨有偶,貿易團體SEMI最新報告也看好半導體產業前景,預期全球晶片市場將在今年第四季復甦,明年延續成長動能。 IDC最新報告中也提到些許隱憂,其中之一就是晶圓價格不見起色,估計明年價格依舊持平。但IDC看好美國《晶片法案》鼓勵企業投資,預計明年下半,企業資本支出成長將造福半導體供應鏈。
新聞日期:2023/11/16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紅色警報 陸晶圓代工成熟製程 明年爆量

現有44座晶圓廠,2024年底將有32座建成,台三大廠嚴陣以待台北報導 全球半導體大戰開打,晶片被視為國家級戰略物資,中國雖面臨美國禁令封鎖,卻大力投注成熟製程。研調機構統計,2024年底中國大陸將有32座成熟製程晶圓廠建成,加上原有44座,全球成熟製程市況即將進入供需失衡倒數,台系三大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未來營運恐將面臨極大挑戰。 半導體業高層指出,中國成熟製程晶圓低價搶單今年尤其明顯,以過去幾十年的經驗來看,只要是技術層次不高、標準化、大量生產的產品,最終都會走向由中國主導,例如LED、太陽能及面板都是如此;因此,成熟製程晶圓代工,未來面對陸廠低價競爭已難以避免。 對此,聯電表示,市場競爭一直持續,而聯電利基是以特殊製程,加上客戶的信賴度及產品合作發展為競爭優勢。聯電目前累積具技術差異化及領先的特殊製程,包括低功耗邏輯、雙重擴散金屬氧化半導體(BCD)、嵌入式高壓(eHV)、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eNVM)、射頻絕緣半導體(RFSOI)等,主要用於電源管理IC、OLED顯示驅動IC和非揮發記憶體等,終端則應用於5G、物聯網和車用領域。 聯電強調,特殊製程占營運比重已達五成,未來會隨著與客戶合作開發而拉升,預期特殊製程占比將繼續堆疊提升,這是聯電有別於成熟製程晶圓廠的優勢。 力積電高層則強調,早預見此情況並已規劃轉型。首先,力積電將在2024年推出具AI功能晶片,此AI晶片具有相對低價特點,未來完全鎖定大眾化的消費市場,另外,力積電也預估,大約2025年就能達到以AI、新材料記憶體或更高階新興應用產品,拉開目前和中國廠商在成熟晶圓製程直接競爭的情況。 世界先進目前正評估選址新建公司第一座12吋晶圓廠,在全球建廠潮下,公司對未來市場競爭及營運策略,僅低調回應表示,將以策略性布局面對挑戰,對未來抱持審慎樂觀態度,亦看好成熟製程中長期的市場需求。 據TrendForce統計,除去7家暫時停工的晶圓廠,中國目前有44家晶圓廠營運中,另有22家晶圓廠在建中。未來,中芯國際、Nexchip、長鑫存儲、士蘭微電子計畫建設10座晶圓廠。2024年底,中國將建成32座大型晶圓廠,並全部專注於成熟製程,供給大幅增加,將為未來全球晶圓供需投入相當大的不確定因素。
新聞日期:2023/11/1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驅動IC族群 10月營收黯淡

普遍繳出月減成績;業者:智慧型手機需求強、中小尺寸DDI仍有成長力道台北報導 驅動IC族群10月合併營收表現普遍呈現月減,主係終端市場需求保守及客戶謹慎管理庫存並嚴格審查採購。指標股聯詠(3034)營收維持高檔、月減0.37%,敦泰(3545)亦僅月減2.86%,天鈺(4961)、瑞鼎(3592)則分別月減12.54%及1.78%。 業者指出,面板需求第四季疲弱,不過智慧型手機需求強勁,中小尺寸DDI仍有成長力道;此外,車內顯示器數量、尺寸和複雜程度不斷增加的大趨勢,車用長期依舊可期。 聯詠指出,第四季因電視、監視器、VR與車用領域需求不振,加上部分產品價格承壓,營收、獲利皆不若第三季水準;10月合併營收為95.25億元,年增38.61%、月減0.37%,累計前十月衰退大幅收斂至1.7%,另外,管理階層強調,整體庫存調整告段落,於晶圓廠投片已恢復正常,2024年需求已經有所準備。 敦泰10月營收達12.27億元,年增7.5%、月減2.86%,維持高檔水準,並連續三個月超過12億元大關。公司表示,受惠手機、平板等市場需求回溫,第四季營收與毛利率再優於第三季,對2024年營運看法審慎樂觀。 車用方面,敦泰長期布局車用TDDI,儘管車用市場因通膨、地緣政治和經濟問題而面臨逆風壓力。敦泰於大陸市場滲透率高,未來車用強調人機介面服務體驗,面板用量勢必將大幅增加。 瑞鼎則不諱言,第四季為上游零組件的傳統淡季,然AMOLED手機產品有望抵銷季節性逆風,在新客戶、新機種的導入之下,營收季減幅可控,10月營收維持高檔;天鈺則回落至九個月以來低點,營收月減12.54%,主要是中尺寸客戶備貨結束,加上大尺寸TV急單告一段落,第三季已較同業提前落底。 展望2024年,天鈺直指看到隧道口亮光,敦泰董事長胡正大更提到,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2024年各應用皆有不錯的成長機會,包括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汽車等。無獨有偶,聯詠副董事長暨總經理王守仁亦認為,個別應用於2024年皆有望成長。
新聞日期:2023/11/1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手機晶片出貨猛 聯發科寫次高

台北報導 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10月合併營收為428.11億元,月增18.66%、年增28.24%,寫下今年次高。受惠智慧型手機回補庫存及新品推出,法人估計,聯發科手機將季增超過三成,緩解智慧裝置衰退影響;而聯發科近期發布旗艦級晶片天璣9300,開啟全大核運算時代,市場寄予厚望,將由陸系品牌vivo x100於11月13日首發,在台積電第三代4奈米製程助攻之下,有望坐穩市占龍頭寶座。 聯發科10月合併營收回溫,年、月雙增,且為七個月以來最佳水準。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為3,466.95億元,年減幅亦大幅收斂至26.86%。法人認為,消費性電子回溫,主要來自庫存回補及新品發售,另外也將受惠5G升級。其中,本季度手機成長優於第三季,係由天璣9300出貨強力推動。 聯發科近期發表旗艦晶片天璣9300,開業界先例以全大核SoC震撼全球,目前工程測試機之跑分,一騎絕塵、領先競品,因此市場對該晶片寄予厚望。而旗艦晶片也加入生成式AI引擎,進化為人工智慧型手機。 法人指出,邊緣AI應用有利於整體手機SoC產值增加,雖然新旗艦晶片仍需視終端市場銷售結果,畢竟市場競爭者眾,高通、華為、蘋果皆為強勁之對手。不過伴隨高通縮減人力,華為產能受限、壯大速度有限,提供聯發科搶占市占率機會。聯發科估計2024年5G智慧型手機仍有雙位數的成長動能。 運算能力的加強、邊緣AI的激增以及半導體與汽車採用聯發科產品,提供強勁的成長,聯發科也是極少數能將邊緣AI融入SoC的供應商之一;此外與國際大廠輝達持續深化合作,從智慧座艙晶片到Arm PC之深度合作,皆為未來壯大之契機。 法人也提醒,第四季仍有季節性因素及整體消費性市場能見度疑慮,在智慧平台之出貨將較第三季度下滑,電源管理IC也僅持平。但聯發科目前產品組合良好,從高端到入門皆處於技術領先的地位。
新聞日期:2023/11/1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營收站高崗 重返2千億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受惠N3製程持續貢獻營收,10月合併營收2,432億元,暌違九個月再度站上2,000億元關卡,印證總裁魏哲家在法說會上「手機/PC應用已經看到早期復甦跡象」的說法。 法人認為,第四季N3持續放量,AI需求仍強勁,可望抵銷部分客戶庫存調整負面因素,台積電營收財測中值為6,144億元,達成率近四成。2024年可望重返健康增長,且邊緣AI裝置興起,將帶動矽含量提升,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保持行業領先下,仍得以維持競爭地位。 台積電10月合併營收為2,432億元,月增34.8%、年增15.7%;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達1.77兆元,較去年同期減少,惟幅度已收斂至3.7%。延續第三季動能,出貨持續放量,截至第三季底存貨周轉天數為96天,管理階層預估,第四季庫存將持續消化,降至更健康水位。 台積電3奈米持續放量,由HPC/智慧型手機應用帶動。法人指出,至2023年底將占中個位數營收比重,明年占比將會大幅度提升;N3需求將可維持數年,成為長期主流製程節點。台積電也持續推出強化版N3家族,以滿足客戶需求,其中N3E已通過驗證、良率達標,本季已投入量產。 法人強調,目前整體市況接近周期底部,但是否強勁反彈尚難定論;台積電基於技術領先及客戶廣度,表現將優於整體行業。 NVIDIA(輝達)AI GPU解決方案分別為A100/H100,分別採用台積電7nm/4nm製程,Die size分別為826平方毫米、814平方毫米,台積電AI的優勢在於N3P效能優於競爭對手之18A、邊緣AI需要更大的晶片面積。 邊緣AI裝置包括智慧型手機、PC,見到客戶持續增加類神經引擎等功能,因此die size也相應成長,台積電認為,此趨勢將會持續,客戶將加快往更先進製程以推出更競爭力產品。 法人提醒,各應用復甦力道有別。其中,車用仍處於庫存調整期,7奈米受到主要客戶遞延量產期有所影響;台積電將透過消費性電子、RF及通訊等特殊製程填補N7/6產能。台積電持續往先進製程推進,2奈米將於2025年量產,目前供應鏈也透露進度樂觀,預估將為2025年最先進之技術。
新聞日期:2023/11/0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原相庫存恢復正常 Q4續衝

隨PC與NB持續復甦,滑鼠產品線營收將較上季成長台北報導 感測晶片廠原相8日舉辦法說會,原相指出,庫存已恢復至正常水準,第四季PC/NB復甦延續力道佳,營收將較上季成長。 原相表示,第三季隨著庫存調節接近尾聲,已見終端需求回溫,單季毛利率表現達近6成水準,每股稅後純益(EPS)2.08元;原相10月合併營收5.91億元,連五個月攀升、並創二年新高佳績,展望在產品組合轉佳情況下,毛利可望再成長。 原相管理層表示,目前滑鼠產品線需求佳、穩定成長;遊戲機業務則迎傳統淡季,將持平於第三季。不過,整體存貨水準持續調整,第三季存貨金額逾7.5億元,也較第二季及去年同期之7.9億元、10.63億元降低,已經恢復至健康水準。 至於成本端之晶圓代工價格,原相分析,反映市場供需情況,第四季沒有太大變動,不過,與晶圓廠議價持續,明年會繼續努力爭取空間,原相仍以台系晶圓廠為主。然毛利率隨產品組合開始出現改善,本季也將維持較佳水準。 原相強調,車用領域一直是公司努力的方向,相關感測產品持續出貨、並穩定增加;另外,溫度、工控感測產品業績亦逐漸增加。邊緣運算AI產品,也持續客戶進行推廣,未來有明確進展即對外說明。 原相第三季合併營收達15.94億元,季增14.3%、年增30.4%,電競滑鼠隨PC/NB成長,迎來強勁增長;此外,在更佳的產品組合、減少提列庫存損失,加上美元升值助攻,單季合併毛利率達59.3%,較第二季及去年同期分別成長4個及8個百分點,單季EPS 2.08元。累計前三季EPS 3.64元,較上半年顯著增加。 原相也公布10月合併營收5.91億元,連續五個月攀升,並創2021年10月以來二年新高,較去年同期增65.29%;原相累計前十月營收46.67億元,累計營收也扭轉今年以來的年減態勢,逆轉為年增2.29%。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