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427

新聞日期:2024/01/0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積電熊本廠完工 2/24開幕

踏穩全球化第一步!魏哲家將出席典禮,是否同時公布熊本二廠計畫成焦點綜合報導 台積電建構全球製造版圖跨出重要一步,日本共同社報導,台積電在熊本縣興建的日本首座廠房已於去年底完工,預計2月24日舉行開幕儀式。台積電熊本廠主攻特殊製程(車用)技術,預計今年底開始出貨,月產將朝5.5萬片(約當12吋晶圓廠)邁進。 外界預估,本次開幕儀式將由總裁魏哲家率領一級主管與供應鏈夥伴出席,是否會同時公布熊本二廠的計畫也備受矚目。熊本廠作為台積電全球化布局之後的首座工廠,意義非凡,對於海外擴張具宣示效果,也進一步穩固美國廠只許成功之決心。 台積電指出,海外擴產成本較高,主因規模較小、人事成本較高,另外,周邊相關供應鏈與生態系較不如台灣齊全,不過,也會根據地區向客戶彈性反應公司之晶片價值,日本廠12/16nm、22/28nm,都會在今年底推出,以最快速度達到規模經濟。 台積電為了擴充先進半導體產能,2022年宣布在日本熊本縣投資設廠,並由旗下子公司「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公司」(JASM)負責營運。這項建廠計畫投資額高達86億美元,除了獲得日本政府提供最多4,760億日圓(約33億美元)補助之外,也獲得索尼及電裝(Denso)投資。 JASM於2022年4月開始興建熊本廠,率先在去年完成廠區內的辦公大樓,並於去年8月啟用部分辦公區域。包含地下兩層及地上四層樓的製造廠房則是在去年底完工,近日已陸續搬入生產設備,預計最遲在今年底前開始量產。 內情人士透露,台積電熊本廠上游供應鏈除台積電原有的供應商外,還加入120家日本企業,使日本當地採購比重達到25%左右,預計該比重將在2026年增至50%,2030年進一步增至60%。 熊本廠不僅在台積電產能布局中扮演關鍵角色,也可望對日本經濟帶來深遠影響。共同社報導熊本廠薪資優渥遠超過當地水平,不僅能刺激當地製造業提高薪資,還可望帶動日本其他地區勞工薪資成長。 台積電熊本廠將招募1,700名員工。據當地人士透露,熊本廠對大學應屆畢業生提供的起薪為每月28萬日圓,比當地平均應屆畢業生起薪高出40%,也比全國平均值高出27%。
新聞日期:2024/01/0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12奈米加持聯電今年看旺

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2303)12月營收169.79億元,反應淡季效應,不僅呈現月減及年減,也寫下10個月營收新低。法人預期,今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回升,聯電雖以成熟製程為主,但因12奈米推進優於預期,同時也掌握特殊製程下,可以和陸廠差異化,看好該公司今年營運可望回升。 聯電去年12月營收為169.79億元,較上月下滑9.63%,也較去年同期衰退18.94%,去年第四季營收為549.58億元,較上季減少3.7%,也較去年同期減少18.98%,累計去年全年營收為2,225.33億元,較前一年衰退20.15%。聯電先前預估,第四季晶圓出貨量將季減約5%,至於第四季平均售價則是估和第三季大致持平,以該公司第四季營收較上季減少3.7%言之,大致符合市場預期。但在新產能陸續開出下,去年第四季稼動率自67%左右下降至60~63%,估計第四季毛利率也將由第三季的35.85%降至30~33%,法人預估,第四季獲利仍將較上季下修。對於今年營運展望,市場分析師也指出,雖然邏輯產品的庫存補貨動能較先前增強,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聯電的產能利用率將會有所改善,法人看好聯電今年下半年的產能利用率有機會回升至75%~80%,將明顯優於去年第四季及今年上半年,且單月營收也預期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反彈。美系外資指出,聯電早已積極推進12奈米製程,未來有望成為台積電以外的第二大供應商,12奈米潛在客戶包括英特爾和聯發科,且聯電也有望藉此擺脫陸廠的低價競爭,未來中長期市場競爭力及營運表現可望明顯轉佳。外資法人也指出,從長遠來看,全球大舉擴建晶圓代工廠,尤其中國晶圓代工廠的價格競爭可能會成為長期威脅,但隨著下半年產業周期性復甦的勢頭增強,以及聯電繼續優化產品結構,並掌握特殊製程和陸廠保持差異化,外資法人推估至少在2024年晶圓價格將保持穩健。
新聞日期:2024/01/0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AMD尋類CoWoS 供應鏈超嗨

台北報導 NVIDIA(輝達)2023年主導全球AI晶片發展,2024年全球AI晶片需求將因PC、手機等終端應用擴大而持續引爆,AMD發展AI晶片優於市場預期,MI300產品預期將全球AI商機推向白熱化,但供給關鍵仍在先進封裝產能,AMD將尋求封測廠提供類CoWoS支援,市場看好包括日月光投控(3711)、力成(6239)、京元電(2449)及華邦電(2344)等均將受惠。 AMD去年底時表示,AI晶片營收今年可達20億美元,且不計入其他HPC(高效能運算)晶片。AMD指出,未來四年AI晶片市場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70%,預估2027年將達4,000億美元。 由於台積電CoWoS產能早已滿載,且今年即使擴產主要保留予輝達,市場法人指出,台積電持續增加CoWoS產能以支應AMD需求,但建立新產線需時六至九個月時間,因此,預期AMD將尋求其他具備類CoWoS封裝能力廠商合作,日月光、Amkor、力成及京元電為首批潛在合作對象。 台積電將CoWoS部分委外已運作一段時間,主要鎖定小批量、高效能晶片,CoW維持台積電自製,後段WoS則交封測廠,提升生產效率及靈活性,未來3D IC世代也將持續此模式。 日月光投控、Amkor去年都有承接WoS訂單,日月光強化開發先進封裝技術,已具備CoWoS整套製程的完整解決方案,公司積極吸引客戶並盡力滿足需求,而日月光也表示,看到AI強勁潛力,預期2024年相關營收將翻倍。 市場法人推估,日月光集團2.5D封裝月產能約有2~2.5仟片,分析師則認為,封測廠將維持interposer(矽中介板)由台積電或聯電提供的商業模式,2024年CoWoS可望放量。 京元電承接Nvidia AI晶片測試,可望受惠AMD尋求類CoWoS產能,Nvidia目前為京元電第二大客戶。 京元電在Nvidia A100、H100晶片測試主要是在Final Test(FT),市占率高達7成。 京元電提供完善的IC預燒(BURN-IN)測試,有自製Burn-in設備且布局十幾年,累積不少專利及技術,展望2024年,CoWoS產能開出,市場看好AI營收占比有望翻倍。 此外,包括先進封裝設備廠,辛耘、弘塑及萬潤,今年營運也將因先進封裝市場增長帶動,展現另一波成長力道。
新聞日期:2024/01/03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台IC設計挾先進製程 迎轉單

台北報導 ASML特定型號微影機台出口許可遭到撤銷,宣告繼EUV(極紫外光)後,浸潤式DUV(深紫外光)機台也全面斷供,勢必衝擊大陸先進製程產能擴充;業者指出,台廠IC設計業者可望受惠,包括聯發科、立積等將有轉單商機可期。 半導體業者指出,以中芯為例,7奈米製程產能供給能量,仍遠低於不同晶片應用需求,且陸系自主設計之手機AP、GPU、AI晶片等,對當地終端應用產品滲透率將因此受限,估計將有利於台廠IC設計業者,擴大對陸系品牌產品供給。 市場猜測,針對中國大陸再度收緊出口許可,與去年華為手機問市有關。2022年下半年起,逐漸限制中國大陸設計、製造與採購先進與高階邏輯晶片的管道。並禁止華為購買或委託晶圓代工製作先進運算晶片,也禁止中芯購置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所需的製程設備。 然而,在意識到大陸不依靠先進微影技術也能生產相關製程晶片後,於2023年9月ASML公開宣布,已經獲得了荷蘭的運輸許可,將被允許繼續運輸2000i以及後續的DUV光刻機型號,爾今也被出口許可也遭到撤銷。 雖然陸系晶圓代工業者已多有準備,盡可能的備妥DUV(深紫外光)機台;不過目前最缺乏的是先進的微影系統機台設備,且也只能依賴國外設備。 因此,在美國管制下,中芯7奈米製程產能將有限,而在大陸高效能運算晶片採購被限制下,大陸自主設計的不同晶片,將爭奪有限的7奈米製程產能,反給台廠契機,在尚未達到完全國產替代階段,台灣IC設計業者仍有望以更先進製程蠶食大陸市場。 以聯發科攜手台積電4奈米打造的主流晶片天璣8300為例,對比華為麒麟8000採中芯國際7奈米製程,具備更佳之市場競爭優勢;另外,華為晶片備貨周期長,法人推估,假設麒麟9000S晶片製程良率為五成,中芯7奈米製程月產能僅1萬片;終端拿到華為手機、競爭對手恐已在推出次世代晶片。歐美對大陸禁令仍有其效果,達到限制大陸先進運算晶片發展目標。
新聞日期:2023/12/2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京元電通過百億聯貸業績添翼

台北報導 封測廠京元電子(2449)於22日通過百億元聯貸案,目的在充實營運資金及借新還舊,預計明年資本支出和今年差不多,仍在70億元左右,公司預期,明年下半年在下游各項需求,包括手機、汽車、PC可望出現回溫,加上AI及伺服器可望延續今年成長力道,預期明年下半年產業回升力道將會很強勁,京元電明年營運表現也將優於今年。 京元電22日董事會決議通過與台灣銀行等銀行團簽訂聯貸合約案,總額度達100億元,此外,董事會也同時通過明年京元電及子公司合計資本支出為70億元。 京元電表示,銀行團的聯貸案100億元主要是借新還舊及充實營運資金,但以過去經驗,總額度雖有100億元,但公司真正會動用的額度不會太大,以過去經驗大約在40%至50%。 此外,資本支出部分,明年京元電的資本支出預計為53.14億元,另加計子公司共計為70億元,資本支出規模和今年相當,資金來源主要以自有資金及融資為主,將用於配合營運需要以備產能擴充需求。 對於明年營運展望,京元電表示,目前從供應鏈的消息來看,上游晶圓廠對明年上半年仍持相對保守看法,不過,明年下半年產業市況會非常好,相對於今年,回升力道會相當顯著,主要是因為下游的各種終端應用到明年下半年幾乎不會再下滑,每項或多或少均較今年成長。 該公司進一步指出,PC從2021年第四季修正至今,已逾二年,明年下半年隨著AIPC及AINB問市,需求力道目前市場很期待,此外,智慧手機明年也可望重返回成長,汽車市場更是長期看好的需求主軸,再加上今年的大熱門AI及伺服器需求也可望延續到明年,隨著各項終端應用在明年下半年出現回升,法人也看好京元電明年營運將有優於今年的表現。
新聞日期:2023/12/2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威鋒電子新品獲USB4認證

台北報導 威鋒電子(6756)22日宣布,新產品VL832USB4終端裝置控制晶片,榮獲USB開發者論壇(USB-IF)的USB4產品認證,為該公司USB4生態系統中重要里程碑,VL832USB4終端裝置控制晶片現已量產,並大量出貨中。 VL832支援USB40Gbps運作,現在已列入USB-IF整合廠商名單(IntegratorsList),編號TID:10033。 威鋒電子VL832整合了USB3.2Hub、USB2.0Hub和DisplayPort輸出功能,為多功能轉接器和擴展塢等周邊裝置,提供了重要的連接性。 在USB440Gbps模式下,VL832支援完整DisplayPortHBR3頻寬(32.4Gbps),而經過整合USB20GbpsHub,讓多個USB10Gbps裝置在支援的Host平台上以最高效能運行。 這兩項指標的數值,是以前使用DisplayPort替代模式時所能實現的兩倍,因為在支援USB3.2功能時,DisplayPort替代模式,僅提供2條DisplayPort通道。 威鋒電子指出,增加顯示器頻寬,正符合當今的顯示器趨勢,包括過渡到QHD(2560x1440)和更高畫素、強調提供更精細而豐富的視覺效果,經由廣色域和HDR技術提供更準確的色彩。 而提高的更新率,可滿足遊戲愛好者對畫面流暢度與沉浸式體驗的需求,例如:未經壓縮的4K120Hz或使用DisplayStreamCompression(DSC)壓縮的240Hz+。 此外,能連接並有效運行最多四個4K螢幕,且以一致的60Hz更新率顯示,對創作者而言皆是重大的進步。威鋒電子新市場開發部總監TerranceShih表示,VL830已被全球近50個客戶設計案採用,從旅行擴充基座到螢幕等,為多樣化的產品提供動能。
新聞日期:2023/12/1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產能回暖 日月光投控明年好風光

台北報導 輝達(NVIDIA)及超微(AMD)搶攻AI市占率,帶動AI封測訂單大增,日月光投控大舉投資先進封裝產能,預估2024年先進封裝業績可較今年倍增。法人指出,日月光投控今年平均產能利用率約六成,預估明年回升挑戰八成,全年營收及獲利均將優於今年成績。 2023年半導體市況下滑,但日月光積極開發先進封裝技術,並與晶圓代工廠合作中介層相關技術,提供CoWoS解決方案,預計量產時間點落在2024年初。 今年第二季,旗下日月光半導體更推出全新大型高效能封裝技術,有效整合晶片與高頻寬記憶體,協助客戶打造AI半導體完善的供應鏈。 根據業者指出,輝達以及AMD推出的AI晶片尺寸持續放大,台積電持續上修CoWoS產能外,也扶持Amkor為主的第二供應商,加上邊緣運算趨勢成形,將帶動封測廠的測試製程,有利明年度營運。 法人指出,AI相關封裝產能今年占日月光ATM(封測)營收約5%,獲利貢獻仍不大,但隨著AI導入現有應用,甚至擴大至新應用層面,將看到需求呈現爆炸性成長;科技業者也坦言,當量大到一定程度時,對封測廠業績貢獻絕對是正面。 受到GPU缺料的影響,目前2024年訂單能見度仍低,惟市場法人預期,日月光投控的產能利用率將從2023年約60~65%,逐步上升到2024年的70~80%,整體而言,2024年日月光投控2.5D及3D類CoWoS相關營收,將會較2023年倍數成長。市場法人也看好2024年日月光營運表現,將會明顯優於今年水準。 日月光第三季時產能利用率約65%,市場法人估計,受到淡季影響,第四季產能利用率將小幅下滑至60~65%,但在EMS部分,由於客戶新產品持續推出,預估第四季EMS營收可望較上季成長11~13%。
新聞日期:2023/12/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旗艦SoC晶片出貨旺

台北報導 近期多家業者紛紛高呼自家自研晶片及IP相關業務布局。而在IC、IP領域技術積累最為深厚者莫過於手機晶片霸主聯發科莫屬。第四季逢智慧型手機庫存回補,聯發科旗艦SoC出貨量遠優於預期,憑藉AI功能,催生手機換代升級需求。法人更看好,聯發科與國際雲端服務供應商(CSP)業者深化合作之自研特殊應用晶片(ASIC)業務、WiFi6業務正努力攻入iPad供應鏈。 聯發科表示,公司深耕通訊、邊緣AI領域多年,與供應鏈及客戶皆緊密合作,相關業務仍處發展階段,不對外公開評論。 法人預估,安卓(Android)陣營手機備貨強勁,延續至明年第一季度,在vivo/oppo強力推動之下,旗艦晶片天璣9300出貨量將達1,200萬顆以上,非旗艦型也有不錯的需求。價格則因加入人工智慧處理單元APU維持平穩。 ASIC業務方面,聯發科向來保持低調、默默耕耘,近期輪廓漸清晰,受惠AI未來的成長,聯發科依靠強大的技術實力,與國際大咖角逐供應商角色。法人認為,聯發科將為谷歌TPU項目贏家,並著手與晶圓代工廠合作先進封裝建置計畫,未來持續貢獻營收以及良好的營業利益率,然仍有待時間發酵。此外,競爭對手亦強勁,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聯發科在WiFi領域上也獲得大廠青睞,法人表示,有望成為iPad供應鏈、追逐美國巨頭公司。蘋果近期著手改造iPad產品線,將同時檢視供應商,此將給予聯發科機會。不過聯發科指出,仍在努力中。然可以確定的是,在通訊領域,聯發科深具信心、業界競爭對手有限。 目前多家公司開始聲稱跨入AI自研晶片領域,而實際上眾多IC設計業者(Fabless)有能力進行,亦有相關技術積累,工程師資歷及研發能量更是無庸置疑,台灣位居有利戰略位置,由IP族群帶起之委託設計風,將逐漸引領IC設計業者開始投入該領域,迎接AI世代來臨。
新聞日期:2023/12/15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全球晶圓代工版圖將變 台灣領先地位受挑戰

台北報導 地緣政治驅使半導體產業進入美中大競局,催生全球晶圓代工版圖新面貌。TrendForce研究指出,至2027年台灣占全球晶圓代工先進製程及成熟製程產能比重都將收斂下滑,成熟製程產能占比降至40%,近乎持平大陸占比39%,先進製程產能占比由68%降至60%,雖仍占全球大宗,但面對美日韓比重急拉至34%,要以前瞻技術維持產業地位,將有不小壓力。 TrendForce估計,2024年底大陸將有32座成熟製程晶圓廠建成,加上原有44座。放眼全球,明年底將有85座成熟製程晶圓廠建成,包含8吋25座、12吋60座,各國補貼政策驅動下,中、美最為積極,也對台灣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營運形塑壓力環境。 在先進製程領域,台灣仍由台積電支撐,美國招募並扶持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業者,在境內大舉投資先進製程晶圓廠,預估至2027年美國的先進製程產能占比,將由目前的12%成長至17%,台積電及三星尚占逾半數產能,仍有關鍵地位。 值得留意的是,工作態度及文化與台灣相仿的日本,除了吸引台積電設廠外,日方更積極扶持在地企業Rapidus,目標直指最先進2nm製程,同步祭出補貼政策,包含台積電熊本廠和力積電仙台廠雙管齊下,預估2027年先進製程產能占比,將近乎零大幅拉升至4%,日本精密工業與材料科學技術與經驗不容小覷。 然而在成熟製程遭逢陸系晶圓廠強力補貼當地廠商壓力,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未來將面臨挑戰。 台灣成熟晶圓代工廠積極應對,包括聯電持續累積具技術差異化及客製化的特殊製程,力積電規劃轉型,包括將在2024年推出AI功能晶片或2025年推以AI、新材料記憶體或更高階新興應用產品,而世界先進則透過策略布局來迎戰紅色供應鏈的挑戰。
新聞日期:2023/12/14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後年蘋果i17單 台積2奈米勝出

外媒指三星降價搶不到;劉德音看明年半導體是「非常健康的成長年」綜合報導 外媒引述消息報導,在全球晶片大廠爭相發展2奈米製程之際,台積電再度勝出搶下蘋果訂單,預計2025年上市的iPhone 17 Pro將率先採用台積電2奈米晶片。 另外,針對三星打算在2奈米製程訂單上提供以價格折扣的方式,搶攻市場,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13日出席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前接受媒體聯訪,他強調「客戶還是看技術的品質」;對明年半導體景氣的預估?劉德音說,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成長年。 蘋果今年9月才剛宣布,今年上市的iPhone 15 Pro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代工的A17 Pro晶片,近日台積電已經開始為2奈米晶片尋找客戶。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報導,台積電近日已向幾家大客戶展示「N2」2奈米晶片的測試結果,而這些客戶包括蘋果及輝達。 除了台積電之外,英特爾及三星電子也爭相推出2奈米製程。三星甚至祭出降價策略,企圖從台積電手中搶走蘋果訂單,外傳蘋果最終還是屬意台積電代工。 投資機構Dalton Investments分析師James Lim表示:「三星將2奈米製程視為決勝關鍵,但外界質疑三星製程升級的執行成果不如台積電。」 產業人士認為蘋果之所以傾向繼續和台積電合作,是因為台積電3奈米製程已相當成熟,包括iPhone 15 Pro的A17晶片及Mac的M3系列晶片都是採用台積電3奈米製程。 蘋果在萬聖節前夕發表M3系列晶片時,就曾宣揚M3晶片無論運算能力及電池續航力都比M2晶片更上一層樓。在M3系列3款晶片當中,M3 Pro運算速度比入門款M3快40%,而最高階的M3 Max速度相當於入門款M3的2.5倍,足以執行AI運算。相較之下三星3奈米製程至今良率難以提升,仍舊停留在60%左右。 台積電先前就曾對外宣稱,2奈米晶片預計2025年開始量產,正好和iPhone 17 Pro上市時程相符。若台積電執行順利,屆時蘋果推出的A19晶片將是第一批採用台積電2奈米製程的晶片。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