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全球砸錢猛推半導體製造

新聞日期:2024/05/14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報導記者/劉忠勇

規模逼近3,800億美元 美、日、歐盟、印度大手筆補助達810億美元 大陸也不遑多讓
【綜合外電】
全球各國政府規劃推動半導體製造的規模,目前已逼近3,800億美元,其中美國、歐盟、日本甚至印度等大國已分配的補助接近810億美元,而中國大陸規劃的金額也不遑多讓。

彭博資訊報導,西方國家原本主要對中國大陸在關鍵電子領域快速崛起產生疑慮,卻在疫情期間因晶片短缺演變為全面恐慌。如今,半導體已不只攸關經濟安全,還牽涉到美國科技製造業的復興,在人工智慧(AI)領域保持優勢,甚至台海和平。

在美國,投資計畫已達關鍵時刻;美國半導體業者Polar Semiconductor於13日宣布,將獲美國政府上看1.2億美元補貼,用以擴建其位於明尼蘇達州的工廠。加上之前美光取得61億美元補助,以及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的撥款,拜登政府已承諾的補助金額將近330億美元。

在大西洋對岸,歐盟已定妥463億美元擴充本地產能的計畫。歐洲執委會估計,半導體業公家和民間投資總額將超過1,080億美元,主要用於支持大型製造廠。歐洲最大兩個項目位於德國:一個是英特爾價值約360億美元的晶圓廠建廠計畫,將獲得近110億美元的補助;另一個是110億美元的台積電合資企業,半數將由官方支付。不過,歐洲委員會迄未對這兩個投資案做最後核可。

日本經濟產業省自2021年6月推動晶片製造以來,已取得約253億美元的資金。其中167億美元已分配台積電兩座晶圓廠和Rapidus 另一座位於北海道的晶圓廠。 相較之下,南韓避免像美日以直接融資和補貼的方式,而是傾向以政策引導財團投資。在半導體領域,南韓政府在據估計2,460億美元支出中扮演支持的角色。南韓企劃財政部12日表示,規劃提出一項全面性的晶片投資與研發支持計畫,規模突破10兆韓元(73億美元)。

中國大陸目前建設的半導體廠比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多,將生產較成熟製程的晶片,同時累積實現自製所需的專業知識。

【2024-05-14/經濟日報/A8版/國際】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