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科廠啟用 董座蔡祺文強調 為滿足加速運算需求 將使命必達
【台北報導】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旗下矽品精密潭科廠昨(16)日啟用揭牌,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特別來台參加,大讚矽品與輝達合作超過27年,這次與台積電談合作,就指定矽品為封測夥伴;矽品董事長蔡祺文表示,「黃仁勳給我們一個使命,非常惶恐,但會使命必達,全力以赴。」
黃仁勳直言,矽品與輝達27年前就開始合作,這段時間以來,輝達已成長為一個非常大的公司,且透露目前雙方營業貢獻是以前業績的十倍,去年又比前年多了兩倍,持續快速成長下,雙方密切關係對高科技產業是有意義的。
蔡祺文表示,他首次看到黃仁勳是在27年前,當時黃很年輕,現在也很年輕,矽品一路走來提供封裝跟測試服務,現今半導體產業愈來愈複雜,這次接到黃仁勳的請託,是一種使命,矽品團隊會全力以赴。
蔡祺文表示,矽品潭科廠的建置就是為了滿足輝達加速運算的需求,目前廠區製程已進入產能加速拉升(ramp up)階段,會全力配合客戶需求,加速達到time to market的重要任務。
蔡祺文強調,AI處理器需求持續增長,封裝與測試服務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矽品的專業技術與支持先進封裝的能力,正是確保新產品加速上量的關鍵,除了封裝,矽品也支援晶圓測試,成品測試與燒錄(burn in)測試。
矽品近期積極建廠強化量能,除潭科廠啟用,彰化二林持續擴建新廠,雲林虎尾新廠今年即將裝機,緊接著還有斗六廠與后里廠都在緊鑼密鼓籌備中,矽品人才招募如火如荼展開,優先錄用在地人才,帶來可觀人才需求並帶動地方經濟,預期未來中台灣將成為台灣先進封裝重要基地。
輝達1993年創立頭幾年,當時GPU(繪圖處理器)大咖環伺,包括超微(AMD)、ATI等大廠都投產於日月光半導體,輝達轉與封測二哥矽品合作,2018年日月光合併矽品,輝達依舊與矽品合作。
【2025-01-17/經濟日報/A2版/話題】
台北報導
在AI需求強勁帶動下,台積電營運增速持續,2024年12月合併營收為2,781.6億元,去年第四季再寫歷史單季最佳、全年營收締造新猷。但法人對2025年首季度看法偏保守,認為美國制裁禁令需納入考量,尤其擔心禁令擴大至16奈米對營收的影響。
台積電2024年12月合併營收,繳出月增0.8%、年增57.8%的成績,第四季合併營收8,684.6億元,季增14.32%,年增38.84%,均優於財測高標上緣。累計2024年合併營收達2.89兆元,年增33.9%。市場專家說,受惠AI晶片需求提升,12月合併營收創歷史次高,第四季及2024年營收總額也再創歷史新高。
據法人分析,伴隨營收規模成長,預估台積電毛利率將挑戰區間上緣的59%、營業利益率亦有機會創高,研判去年第四季EPS將超過第三季,全年EPS有望續創歷史新高、挑戰45元。
展望2025年,法人認為,台積電延續成長動能,美元營收將年增雙位數,有機會跨越千億美元關卡。然而,部分外資卻持保守看法,尤其美國政府將對銷陸AI晶片進行更嚴格管制,業內人士透露,輝達RTX5系列的新顯卡,恐無法賣進中國大陸。
法人分析,從2024年第三季台積電財報來看,大陸占台積電營收比重約11%,而7奈米已於去年11月停止接單,將影響本季度營收低個位數,若禁令擴大,至第二季恐影響中個位數水準。
惟法人認為,雖中國大陸客戶於台積營收占比很可能進一步下降,但禁令升級無損競爭優勢,尤其受惠AI,2、3奈米及先進封裝將持續成長。擷發科技董事長楊健盟分析,未來禁令會更嚴格,一個世界兩套標準形成,他預測中國大陸在國防、軍事武器等領域不會用自家IC,採歐洲產製的機率更大,可觀察是否成為美國管制重點。
擷發科跟進,拚打造經濟高效ASIC,以最低規格晶片運行AI應用服務
美國拉斯維加斯報導
AI技術公司DeepSeek發表最新大語言模型DeepSeek 3.0,為業界投下震撼彈,低成本的訓練模式,將AI模型競爭帶入價格殊死戰;AI晶片預估也將感受到錙銖必較的成本壓力。因應該趨勢,輝達開第一槍,攜手聯發科推出迷你型AI超級電腦Project DIGITS,擷發科技以打造經濟高效ASIC/SoC為目標,以最低規格晶片運行AI應用服務。
在多項基準測試中,DeepSeek 3.0展現強大的能力,此外,僅使用2,048張輝達H800顯卡,耗費278萬GPU小時,總成本僅為557萬美元;相較之下,Meta的Llama 3.1使用更先進的H100顯卡,訓練成本超過數億美元。
顯著的成本優勢使其服務價格更是具有吸引力,輸入每百萬Token之費用僅為人民幣0.1至1元,輸出費用為人民幣2元,相較GPT-4o的輸入5美元及輸出15美元,成本低至其10%、甚至1%。
擷發科技董事長楊健盟認為,在DeepSeek 3.0、輝達迷你型AI超級電腦推出後,將會加速市場往低功耗、高效能晶片發展;伴隨晶片製造、AI資料中心運行皆消耗相當多資源,未來相關業者將想方設法降低各環節能耗。
他透露,擷發科技能與眾多IC設計大廠如高通、聯發科合作,即是看上公司類CUDA之AI軟體設計服務,能夠在不改變晶片設計情況下,將原先僅能運行五個模型之AI晶片、增加至十個,意謂著同樣功耗下能有更高效能。
2024年甫有業者推出自主研發AI解決方案,採SSD、要價約百萬元,2025年輝達即攜手聯發科推出僅10萬元、能處裡更多參數的迷你版超級電腦,足見「低成本、高效能運行AI」蔚為趨勢。
楊健盟分析,Project DIGITS透過Grace Blackwell架構,運作Linux之NVIDIA DGX之作業系統,未來還可銜接NVIDIA DGX Cloud、加速雲與資料中心之基礎設施;軟體、硬體雙管齊下,將會是未來IC設計業者發展方向。
擷發也積極朝該方向進行努力,除ASIC委託設計服務外,亦提供AI賦能軟體平台,使客戶輕易搭上AI成長列車。楊健盟表示,登興櫃後研發量能更完備,2025年正式起飛、邁向高速成長。
出席全科會 強調政府重視相關產業 增加預算編列 幫助業界因應各項挑戰
【台北報導】
賴總統昨(16)日出席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全科會)致詞時表示,台灣面臨AI快速崛起、數位淨零轉型、地緣政治等挑戰,必須發展五大信賴產業,明年中央政府科技預算編列1,965億元,年增77億元,代表重視科技產業,要努力讓台灣成為全球科技的領導國家。
全科會每四年召開一次,以匯集產學研各界建言,今年大會為期三天,昨為首日。賴總統、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均出席,而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也發表引言,中華電信董事簡立峰則以「台灣AI產業發展:機會與策略」為題發表演講。
此次會議以「智慧科技」、「創新經濟」、「均衡社會」、「淨零永續」等四大議題為主軸,明日閉幕將由國科會、衛福部發表總結報告,行政院長卓榮泰將出席致詞。
賴總統表示,此次會議主題充分展現政府目標,也就是智慧創新、民主包容、打造均衡台灣,因應AI時代來臨,要從科技、民主、人權各面向著手,帶領產業和社會轉型。
賴總統表示,科技創新可協助區域均衡發展,落實人文社會與科技結合,打造更具備科技韌性、社會韌性、環境韌性、經濟韌性生活環境,讓民眾有更好生活,國家有更強實力,因應各項挑戰。
賴總統說,今年台灣在科技發展取得亮眼成果,根據IMD世界數位競爭力評比,台灣每千人研發人力是全球排第二,在研發總支出GDP占比、高科技出口GDP占比,以及學生在數學教育評估表現都居全球第三名。
吳誠文表示,AI快速發展之際,政府將利用台灣在半導體及科技硬體製造優勢,以新方法推動各行各業數位轉型與智慧化,串聯科技產業協助導入AI,形成完整自主供應鏈體系。
簡立峰表示,過去曾出現資本分配不均現象,由1%人擁有世界上50%財富,到了AI時代可能出現懂得善用AI的「超級人類」,由1%人掌握99%能力和機會,國家需要縮短AI落差。
鈺創科技創辦人盧超群在討論會中呼籲,明年科技預算增幅約3.5%,若台灣要成為科技島,未來五年科技預算應以成長10%為目標。
【2024-12-17/經濟日報/A5版/焦點】
明年資本支出上看兆元,由於美國廠缺乏CoWoS-L技術,Blackwell晶片封裝初期仍會在台灣
綜合報導
台積電傳與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正洽談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生產Blackwell晶片計畫,若雙方達成協議,輝達將是繼蘋果及AMD後美國廠第三家客戶。
法人指出,美國廠欠缺後段封裝,台積電先進封裝廠赴美勢在必行,估明年2月10日美國召開董事會後,相關先進製程及封裝布局將拍板,2025年資本支出將上看兆元新猷。
路透5日引述消息,台積電亞利桑那廠2025年初量產,已掌握蘋果及超微兩大客戶,輝達可望成為第三家。台積美國廠目前欠缺CoWoS-L封裝技術,Blackwell晶片封裝初期仍會台灣。
據悉,台積電美國一廠將生產5奈米家族,包括N4、N4P、N4X等;目前客戶如蘋果A16處理器,將以N4P打造,AMD則委託生產4奈米HPC晶片,輝達B系列規劃在當地生產B系列晶片,同樣是4奈米製程。
此外,台積電已與封測業者Amkor簽署MOU,為亞利桑那州工廠提供先進封裝測試服務,外界預估,補上CoWoS先進封裝步驟,美國可擁有境內自主生產之AI供應鏈,推估明年下半年發生。
據傳亞馬遜雲端服務AWS對美國二廠產能也有興趣,下世代晶片亦可望投片。法人研判,美國製造趨勢將加速,儘管現階段尚無法針對單一廠區損益測算,惟據過往台積電經驗,成本會略高於台灣廠20~25%,加計美國政府補貼,有望朝正面發展。
美國依「晶片法案」對多家半導體大廠提供補助,試圖吸引國內外業者投資美國建廠。在申請業者中,台積電獲美國政府直接補助66億美元,僅次英特爾的85億美元,條件是需要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興建三座廠房。
亞利桑那廠即將量產,台積電積極拉攏美國客戶。AWS副總裁布朗(Dave Brown)近日宣示,未來將採台積電3奈米製程生產最新AI晶片Trainium 3。
搭高速運算、人工智慧熱潮 開發新技術 明年營運可望攀峰
【台北報導】
半導體封測廠台星科(3265)搶搭高效能運算(HPC)與AI大商機,衝刺3奈米和5奈米半導體製程所需的凸塊和覆晶封裝技術,並加速開發玻璃基板製程以提升高速傳輸性能。法人看好,台星科明年營運可望延續成長態勢,力拚新高。
業界指出,台星科深耕AI、HPC封測領域多年,為多家美系處理器大廠供應鏈合作夥伴,今年並新增兩家美系HPC客戶並逐步放量,加上大陸區塊鏈客戶下單強勁、台灣大客戶手機及網通需求穩定改善,均帶動今年以來接單。
法人分析,台星科目前專注於開發並擴展3奈米與5奈米先進製程所需的凸塊(Bumping)與覆晶封裝技術,其中,7奈米及5奈米覆晶封裝已成功量產,廣泛應用於網路、HPC、AI、區塊鏈及智能家居等終端市場,為應對未來需求,持續建置5奈米、4奈米及3奈米相關產能,並加速開發玻璃基板製程以提升高速傳輸性能。
晶圓測試(CP)部分,由於AI需求暢旺,不僅推升先進封裝需求,測試需求也跟著水漲船高,在訂單外溢效應下,供應鏈透露,台星科接獲晶圓代工大廠委外CP訂單,並切入超微、輝達等大廠供應鏈,由於相關產品線毛利率優,有望進一步挹注公司獲利。
矽光子技術也是台星科重點開發方向,業界表示,該公司目前運用現有設備進行技術研發,2024年實現小量生產,供應國外客戶,同時也強力推進矽光子封裝與矽光子共同封裝技術研發。
【2024-12-03/經濟日報/C3版/市場焦點】
10月分別年增8.8%、9.3% AI需求強勁 積體電路業指數勁揚近二成 創新高
【台北報導】
經濟部昨(25)日發布10月工業生產指數100.6,年增8.85%;製造業生產指數100.51,年增9.32%,皆為連八個月正成長。其中受惠AI需求強勁,帶動12吋晶圓廠代工增產,積體電路業生產指數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近二成。
在AI伺服器訂單挹注下,經濟部預測,積體電路業生產指數未來兩個月仍會持續成長。
經濟部表示,因AI及高效能運算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半導體高階製程及伺服器供應鏈需求延續,加上年終採購旺季備貨需求接續釋出,預測11月製造業生產年增5.8%至10.1%,全年製造業生產指數有望維持二位數成長。
經濟部統計,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9.32%,累計前十月年增11.11%。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分析,主因是受惠於AI需求強勁,帶動資訊電子產業生產動能穩健成長所致。
各業中,10月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6.47%,其中積體電路業受惠高效能運算與人工智慧應用需求攀升,帶動12吋晶圓代工增產,年增19.78%。不過,面板及其組件業生產則年減6.8%。
黃偉傑說,電子零組件業表現「一好一壞」,其中積體電路指數125.64,創歷年單月新高,連帶推升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亦同步創歷年單月新高,雙雙呈連十紅。雖消費性電子產品備貨潮趨緩,但AI伺服器高端訂單持續,預估積體電路未來兩個月仍會持續成長。
至於面板及其組件方面,10月生產指數年減6.8%,連三月負成長,黃偉傑表示,面板第4季成長未如預期,廠商寄望中國大陸舊換新政策拉抬,期盼挹注電視機等大尺寸面板產品。
經濟部統計,10月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生產指數為歷年同期新高,年增4.35%,為連16個月正成長。黃偉傑分析,主要動能來自檢測設備和伺服器,其中檢測設備受惠半導體擴充產能,國內外訂單持續增長。
黃偉傑分析,第4季為伺服器新品交替期,有部分廠商反映,新品轉換期過程,AI伺服器產能可能趨緩,通用型伺服器增加;加上高基期,有可能抑制AI伺服器動能,新品動能最快今年12月浮現,大量產能應於明年首季出現。
至於傳統產業,黃偉傑指出,機械設備業受惠半導體產業擴廠動能強勁,年增11.06%,不過,基本金屬業、化學材料及肥料業和汽車及其零件業持續呈現衰退,分別年減3.52%、5.01%、12.59%。
【2024-11-26/經濟日報/A4版/焦點】
台北報導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21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指出,未來三年台積電設廠規劃除了高雄、台南,接下來台中應該也會有,政府會確保用水、用電;半導體人才則預估一年至少要有6千人,國發會已跟廠商密切關注設廠及招募時間。
劉鏡清也針對台積電美國設廠表示,按照原先計畫,台積電3奈米技術本來就會前進美國,但2奈米還不會過去;至於A16,由於產品部分一般是進到3奈米製程,有可能過去美國,「這不是樂觀其成的問題,而是政治因素。」
他表示,美國成本比較高,但若買方能夠接受、願意下單,台積電有能力製造,就會出貨;至於台積電美國廠何時完工,沒有接受到訊息,也沒有受邀,以台積電發言為主,目前他僅接獲明年2月10日赴美參加董事會的通知。
劉鏡清也坦言,目前半導體人才供給量相對其他產業其實比較充裕,但多少會對其他產業產生排擠效應;國發會2018年起施行《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未來專法會更寬鬆,強化吸引力,也在討論納入中階人才的議題。
至於翻轉產業的部分,國發會將透過「產業再造基金」和修正《企業併購法》兩路並進,民間成立的產業再造基金已募資18億元,也已向國發基金提出投資申請,將成為國發會推動傳產轉型的投資工具;國發會也已與財政部溝通,研議修正《企業併購法》,強化稅負優惠。
劉鏡清表示,將與國科會、經濟部、數位發展部共同推動產業導入AI等數位科技,並與經濟部共同鼓勵國內企業整合成立產業控股公司,國發基金也將參與投資產業再造基金,現在募資進度約新台幣18億元。
綜合報導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美西時間20日出面安撫市場,指稱Blackwell產品過熱問題都可以被解決,現在順利出貨,他並特別點名感謝台積電、京元電子、矽品精密(日月光投控)、鴻海、廣達、緯穎六大台廠供應鏈夥伴,持續密切合作增加Blackwell平台供應。
黃仁勳強調這款備受期待的產品需求量,在未來幾季預料將大幅超出預期,帶旺整體供應鏈,並於電話會議點名重要供應鏈,除了六檔台系供應鏈外,亦點名Vertiv、海力士、美光、Amkor、戴爾、惠普、美超微及聯想等合作夥伴。
他表示,第三財季已經向客戶發送1.3萬個Blackwell樣品,第四財季大量出貨、並且超出原先預期,增產過程會持續至2026財年。
黃仁勳說,輝達努力提高供應來滿足需求,他說「需求超過供應,這在預料之中,因為我們正處於這場生成式AI革命的開端。」他提到,輝達在本季交付的Blackwell,會比先前預估的多,他也預期「需求在一段時間內仍會居高不下」,理由是資料中心的現代化需要數年時間。
黃仁勳欽點六大Blackwell概念股中,台積電率先被提及、凸顯其重要性,B系列放量帶旺台積電第四季,法人推估,台積電5奈米家族在AI晶片挹注下,產能將維持滿載、明年上半年稼動率能維持在101%左右之水準;並且明年價格將進一步調整,法人預估N3/N5漲幅將在5%~10%。
京元電子、矽品(日月光投控)則在B系列封測環節扮演要角。京元電指出,相關測試產能已於第三季準備完成,本季度將會有顯著之營收貢獻,進而帶動毛利率擴張。日月光旗下矽品,同樣積極擴充先進封裝產能,分別於中科、雲科取得土地及廠辦,因應營運需求。
至於組裝供應鏈,相較之前全數綁定出貨,考量到反壟斷問題,輝達為避免反壟斷調查,改回單賣GPU並提供參考設計方式,然法人認為,輝達RVL(推薦供應商)很多,因此明年之後價格競爭加劇。
法人分析,2025年AI需求確定強勁,2026年則持較為保守態度,從近期GPT4之後的改進緩慢,可以看出開發遇到瓶頸;但不代表AI Server需求就此會放緩,其中近期OpenAI的o1模型,在推論方面實現突破,會使推論算力需求增加5~6倍,因此未來訓練需求可能趨於平緩,但重複思考的推論架構仍會上升。
台北報導
中華精測(6510)今年第三季受惠於智慧型手機應用處理器晶片(AP)、超高速運算(HPC)相關測試介面出貨暢旺,單季獲利超越上半年表現。進入第四季,半導體產業加速先進封測發展進程,配合客戶次世代智慧型手機新晶片上市時程,先進製程探針卡逐步量產驗收,加計HPC相關高速測試載板新訂單挹注,今年第四季維持成長走勢。
中華精測指出,該公司掌握AI商機亦運用AI製造持續研發、提升技術、優化製程,並在今年陸續見到成效,實現以AI技術測試AI晶片(AI Test AI)之先進測試介面。探針卡方面,中華精測新式探針卡在驗證後之量產案分批逐步認列,其中AI智慧型手機相關晶片測試需求帶動今年第四季探針卡出貨成長、優化本季產品組合。
另一方面,該公司也表示,受惠AI手機、AI伺服器提升高頻高速的測試技術門檻,全球有技術能力之供貨業者有限,使相關測試載板供不應求,中華精測10月開始有轉單新業績挹注,為第四季營運成長動能增添薪火。
展望未來,半導體受到地緣政治影響製造供應鏈的版圖由全球化轉為區域化,產業鏈正加快先進製程演進的腳步,中華精測將順應時局,並持續發展先進測試介面之技術,與全球客戶共同攜手拓展AI半導體之新藍海市場,對於2025年營運展望,中華精測指出,對明年營運成長持審慎樂觀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