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427

新聞日期:2019/02/22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拚5G 組3,000研發大軍

要當領頭羊!一年研發經費高達540億,樂觀2020年後爆發換機潮台北報導聯發科強力進攻5G及人工智慧(AI)領域,執行長蔡力行21日表示,目前兩大領域的研發人才已經從幾年前的幾百人成長到數千人,光是5G就有兩千~三千人左右的水準。他並預期進入2020年後5G會爆發換機潮,且聯發科絕不會落後、絕不缺席。5G即將在未來不久出現在你我身邊,各項應用將可望百花齊放,聯發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塊大餅。蔡力行指出,目前5G、AI是聯發科的兩大研發重點,預期2020年將會進入真正的5G時代,聯發科在5G絕對不會落後、不會缺席,更會是領先群之一,屆時將會有很多聯發科5G手機晶片的裝置在其中。針對新技術研發的人力配置,蔡力行表示,5G、AI相關的研發人力在前兩年僅有幾百人規模,但現在已經成長到數千人左右,單是5G就已經有兩千~三千人的左右水準,且現在一年的研發經費就高達18億美元(約合台幣540億元)。以聯發科目前全球員工總數約1.6萬人計算,至少有八分之一的人力布局在5G領域,研發經費則占2018年全年合併營收超過兩成水準。蔡力行指出,首先推出的將會是分離式的5G數據機晶片M70,將會在月底即將舉行的西班牙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展現成果,預期2020年5G、AI及智慧物聯網(AIoT)將可望占該公司總營收至少10%水準。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指出,未來這兩年要做好兩件事情,第一當然是掌握4G轉換5G的換機潮商機,預料M70將會是世界最好的5G Sub-6頻段的數據機晶片,可望替消費者帶來「好連、好電、不斷線」等三大體驗,讓手機搜尋5G訊號快速,同時又具備省電功能,至於5G手機晶片也會在2020年亮相,成為未來的新營運主力。至於第二件事情,陳冠州說,必須要打好4G時代的下半場。他指出,4G約自2011年登場,預期4G生命週期可望長達15年,除了透過更好的成本架構打造晶片之外,也會持續加入AI技術,讓消費者的拍照、玩遊戲體驗更加完整。
新聞日期:2019/02/22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SK海力士將打造 全球最大半導體園區

10年資本支出逾1,000億美元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第二大記憶體晶片大廠南韓SK海力士(SK Hynix)21日宣布,將在2022年起的十年內投資120兆韓元(約1,070億美元),在首爾南方的龍仁市興建四座廠房,打造全球最大半導體園區,使中、韓兩地半導體軍備競賽益趨激烈。SK海力士21日僅透露龍仁市的四座新廠將生產DRAM及新一代晶片,但外界推測新一代晶片將以自駕車及人工智慧(AI)晶片為主。另一方面,三星電子近日宣布,去年底現金儲備突破100兆韓元達到104兆韓元,同樣令外界預期三星將擴大投資半導體。三星先前已預告,2021年前將對半導體及顯示器事業投資180兆韓元。SK海力士表示,集團旗下SK工程營造公司和多家投資公司向龍仁市政府提出長期投資意願書,希望取得當地136萬坪的土地使用許可。這項投資計畫參與者還包括超過50家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及上游原料、零件供應商,日後將在園區駐點打造健全發展環境。該公司發言人Olivia Lee強調:「這是一項長期投資計畫,投資策略可能會因市況而改變。」SK海力士目前一共經營三座廠房,其中利川廠生產DRAM記憶體晶片,清州廠生產NAND Flash晶片,第三座廠房則位於大陸無錫。未來資產大宇公司分析師Kim Young-gun表示:「儘管目前自駕車晶片需求不足,但我認為未來10年或最快在2023或2024年,自駕車需求將大增,為SK海力士創造更多晶片需求。」除了自駕車之外,5G網路開通後也將帶來額外晶片需求。近年韓國政府為了加速經濟成長,不斷催促國內產業巨頭擴大投資。SK海力士在去年已宣布,利川廠加入的M16新生產線將自2020年10月起投產。該公司21日另表示,未來十年將分別對利川廠及清州廠投資55兆韓元。中國大陸同樣因中美貿易戰影響,開始擴大發展半導體業以減少進口需求。大陸是全球最大晶片消費國,2017年晶片進口額2,700億美元超越原油進口額。
新聞日期:2019/02/2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攻3D感測 鈺創矽創錢景喊燒

切入無人商店及智慧醫療等領域 成功打進大陸手機品牌供應鏈台北報導智慧手機導入3D感測器後,3D感測器話題熱度依舊不減,未來在其他消費性電子、機器人及安全監控等應用也有機會導入3D感測模組。市場研究機構SBWire預估,3D感測市場將從2016年的12.92億美元成長至2026年的25.5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7.2%。法人看好,IC設計廠當中又以切入3D感測器應用的鈺創(5351)及矽創(8086)等廠商將可望因此受惠。蘋果導入3D感測模組至iPhone X後,掀起各大品牌先後將3D感測模組應用在手機上,帶動3D感測市場規模快速成長。目前智慧手機把3D感測器應用在人臉辨識,用途為螢幕解鎖及手機支付等功能,但業界已經傳出蘋果將可望在未來發表的新機上在後鏡頭加入3D感測,可望應用在擴增實境功能上,進一步擴大3D感測用途。除此之外,3D感測未來更有機會應用在機器人、智慧醫療及安全監控等用途上,以機器人舉例,將鏡頭加入3D感測功能並結合人工智慧(AI)就可望將機器人的影像辨識從2D轉為3D,機器人功能將可望更加廣泛。市場研究機構SBWire預估,3D感測將可望應用在消費性電子、機器人、安全監控及車用等領域,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12.92億美元成長至2026年的25.57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7.2%。目前IC設計廠當中,鈺創及矽創已切入3D感測市場,成為法人圈在3D感測領域中最受矚目的IC設計廠之一,未來同樣有機會切入機器人及安全監控等市場。法人指出,鈺創已透過3D感測應用切入無人商店及智慧醫療等領域,且已經開始放量出貨,還聯手美國新創公司露西德(Lucid)及耐能智慧(Kneron)打造人工智慧3D感測產品。至於矽創近年來額外加入G-Sensor,以及P-Sensor等感測器產品,成為繼觸控IC、驅動IC等產品線以外的一大營運主力。法人指出,矽創以距離感測器已經成功打入中國大陸智慧手機品牌的3D感測市場,晉升成為3D感測供應鏈一環。供應鏈指出,由於3D感測模組相當昂貴,手機廠商為了降低成本,將原先的飛時測距(ToF)以距離感測器取代,矽創由於與手機品牌合作關係密切拿下3D感測器的距離感測大單,且2019年有機會再奪新機訂單。
新聞日期:2019/02/21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美光台灣DRAM卓越中心 擴陣容

桃園及台中廠決導入1y奈米製程,自有封測廠亦將量產,並再招募千人台北報導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Micron)將擴大台灣DRAM卓越中心營運規模,除了在今年將桃園廠(原華亞科)及台中廠(原瑞晶)製程升級至1y奈米,台中廠旁的封測廠也展開先進技術開發及擴產。台灣美光記憶體董事長徐國晉表示,DRAM卓越中心除了製造能力提升,更是技術及產品研發中心,美光台灣員工已逾7,000人,今年將再招募千人,希望年底能達8,000人規模。美光目前為台灣最大外商公司,在美光的全球布局下,台灣已經是美光最大的DRAM製造重鎮,除了桃園廠及台中廠外,美光自建封測廠也已進入量產。同時,美光與台灣封測代工廠亦有緊密合作關係,包括力成、南茂、華東等仍持續承接美光釋出的封測代工訂單。徐國晉表示,美光不斷提升在台灣的前段DRAM廠的製程技術,現階段桃園廠與台中廠均順利量產1x奈米製程,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導入1y奈米製程,並啟動1z奈米製程移轉工程,明年可望進入量產。徐國晉表示,美光後段封測廠開始量產,前後段已順利完成整合,美光會持續擴大台灣DRAM卓越中心營運規模,所以要大舉徵才。美光DRAM卓越中心不僅是製造,還包括了產品設計及銷售等,目前在台員工逾7,000人,今年內將再招募千人,年底應可達8,000人規模。此外,美光封測廠也導入人工智慧(AI)的智慧製造。徐國晉說,不僅前段DRAM廠加入AI智慧製造,後段封測廠亦是台灣唯一的全自動化封測廠,雖然積極往自動化走,不過對於人力的需求還是有增無減。隨著採用AI的生產製造模式,晶圓產出可以提升10%、產品品質提升35%、提前達到成熟良率目標25%,能有效降低單位生產成本。對於今年人才招募部分,徐國晉指出,今年招募的新人當中,有很大的部分都是在後段封測廠,另外會有三分之一新人都是非製造相關,包括研發中心、供應鏈管理等,非製造部分預估要新增300人左右。過去美光科技在台灣知名度不高,因此招募人才不易,今年透過校園計畫、在地化融合、人才培育等方式,希望能加快吸引人才。
新聞日期:2019/02/2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揚智 奪印度運營商新大單

台北報導 機上盒晶片廠揚智(3041)佈局印度市場有成,受惠於SD畫質轉向HD趨勢帶動,加上成功獲得印度最大衛星電視運營商Dish TV大單,揚智出貨量已經自2019年1月開始顯著提升,法人預料,2019年上半年業績有機會力拚勝過2018年同期表現。揚智公告2019年1月合併營收達2.42億元、月增24.8%,寫下14個月以來單月新高,相較2018年1月的2.39億元成長1.36%。法人指出,揚智2018年推出的新晶片成功獲得客戶導入量產,因此帶動業績開始明顯成長。供應鏈指出,揚智自2018年底左右,投片量將開始向上成長,封測訂單數量更成為2019年1月的下單大戶,主要是因為揚智成功拿下印度衛星電視運營商Dish TV的新一筆大訂單,因此當前正在放量出貨時間。法人看好,揚智在這段放量出貨時間,業績將可望維持在相對高檔水準,甚至2019年上半年業績有機會優於2018年同期表現。揚智不評論法人預估財務數字。事實上,揚智先前就曾發布新聞稿指出,新款機上盒晶片F8由於具備高興價比,且搭上印度市場由SD畫質升級至HD畫質的市場需求,因此看好新晶片有機會在印度有更大規模的部署。揚智總經理黃學偉表示,隨著F8成功進入市場,預計2019年印度地區將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新聞日期:2019/02/20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英飛凌未來5年 續擴大委外

包括前段晶圓、邏輯IC及功率半導體等,昇陽半、世界、漢磊受惠 台北報導歐洲IDM大廠英飛凌(Infineon)雖然已宣布將再興建1座生產功率半導體的12吋晶圓廠,但在未來5年仍將持續擴大委外,整體前段晶圓製造委外比重將由目前的22%提升至30%,英飛凌大中華區總裁蘇華表示,除了特殊製程會自行生產,標準型產品會持續提高委外代工比重。法人看好昇陽半(8028)、世界先進(5347)、漢磊(3707)等英飛凌合作夥伴將直接受惠。英飛凌在去年4月成立大中華區後,昨(19)日舉行台灣媒體聚會,大中華區總裁蘇華及台灣英飛凌總經理詹啟祥均到場說明英飛凌未來展望。蘇華表示,英飛凌大中華區是全球第五個獨立營運區域,同時將依托台灣在半導體及電子產業的優勢,推出全新企業戰略,與台灣共同創新,當然包含擴大釋出前段晶圓製造與後段封測委外代工訂單。英飛凌在日前法人說明會中針對委外策略提出說明,預期未來5年將把前段晶圓製造的委外代工比重由22%提升至30%,其中,CMOS邏輯IC製程委外比重將由50%提升至70%,功率半導體委外比重將提升至15%,主要是因為專注功率半導體代工的產能僅占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的15%。英飛凌也會將後段封測委外代工比重由23%提升至32%,未來應不會再自行興建封測廠。事實上,英飛凌為了解決功率半導體產能不足問題,將在奧地利Villach興建新的12吋廠來生產功率半導體,預計明年中可完成裝機,2021年上半年進入量產,但標準型功率半導體及CMOS邏輯IC會持續擴大委外。據了解,包括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均是英飛凌邏輯IC代工夥伴,功率半導體亦委由世界先進、漢磊等業者代工,昇陽半是功率半導體晶圓薄化主要代工廠。蘇華指出,英飛凌的CMOS邏輯IC委外以12吋廠為主,也會採用8吋廠製程。功率半導體則分散在8吋廠及6吋廠。在後段封測部份,因為英飛凌不再自行興建自有封測廠,所以會持續提高委外比重,在台合作夥伴包括日月光、京元電、欣銓等業者。英飛凌已是全球最大功率半導體及安全晶片供應商,全球第二大車用晶片供應商。英飛凌截至去年9月底的2018年會計年度中,中國大陸營收貢獻達34%,台灣市場亦占了9%。蘇華表示,對今年大中華區的成長深具信心,包括車用電子、再生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系統等多方面的市場,都將為英飛凌帶來新的機會與商機。
新聞日期:2019/02/19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世芯7奈米接案大增

以色列、大陸、日本ASIC新案進入量產,今年EPS可望挑戰8元 台北報導世芯-KY(3661)今年展望樂觀,除了來自以色列、中國大陸、日本等特殊應用晶片(ASIC)新案將在今年進入量產,隨著國際系統大廠及網路巨擘全力投入人工智慧及高效能運算(AI/HPC),在選擇自行開發ASIC的風潮下,世芯-KY可望爭取到至少5個7奈米委託設計(NRE)案。法人看好世芯-KY今年每股淨利可望賺逾8元。世芯-KY去年前三季合併營收26.56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3.26億元,賺贏前年全年,每股淨利5.31元。世芯-KY去年第四季雖受到加密貨幣運算ASIC量產遞延影響,但因3D感測晶片出貨進入高峰,讓全年合併營收維持在34.55億元規模,較前年下滑19.1%但符合市場預期,法人推估去年每股淨利將賺逾6元。世芯-KY今年以來受惠於遞延的ASIC開始量產出貨,推升元月合併營收月增1.4%達3.3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75.0%。法人看好世芯-KY今年第一季將受惠於ASIC進入量產,營收表現將優於去年第四季及去年同期,後續隨著AI/HPC、博奕機及遊戲機、車用電子及物聯網等新NRE開案及ASIC進入量產,預期全年營收及獲利都會比去年好。世芯-KY今年十分看好AI/HPC相關ASIC的NRE及量產接案成長動能。事實上,包括臉書、微軟、亞馬遜等系統或網路大廠,今年針對AI/HPC應用的ASIC需求明顯轉強,包括創意、智原、世芯-KY等IC設計服務廠都陸續獲得訂單。對世芯-KY來說,AI/HPC相關ASIC都是採用16奈米及更先進製程,今年可望拿下至少5個7奈米NRE案並完成設計定案,平均每案可貢獻營收1,000~1,500萬美元,有助於推升獲利成長。此外,世芯-KY今年也有新的ASIC接案,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28/16奈米處理器案,來自以色列的16奈米ASIC案,以及來自日本山葉的ASIC案等。法人表示,新案都是由NRE接案做到ASIC量產,平均每案的全年營收貢獻可望達到3,000~5,000萬美元,對世芯-KY今年營運亦是一大加分。法人表示,世芯-KY今年因為許多已完成設計定案的ASIC將陸續進入量產階段,全年合併營收預期將有5~6成的高度成長,但ASIC量產營收占比增加會導致毛利率下滑。總體來看,世芯-KY今年受加密貨幣運算ASIC衝擊明顯降低,預估全年營收及獲利均可望創下新高,每股淨利應有賺逾8元實力。世芯-KY不評論法人預估財務數字。
新聞日期:2019/02/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全球晶圓產能 台灣連霸4年

台北報導 根據市調機構IC Insights針對全球各地區2018年底已裝機產能(installed capacity)統計,台灣去年底已裝機月產能達412.6萬片8吋約當晶圓,不僅全球市占率達21.8%,並且連續4年蟬聯全球最大晶圓產能地區。此外,台積電去年底已裝機月產能占總產能比重達67%,超過270萬片8吋約當晶圓,為全球擁有最大邏輯製程產能的半導體大廠。IC Insights針對全球各地區的已裝機月產能進行統計,該統計是針對晶圓廠所在地所進行的產能計算,例如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在台灣擁有的DRAM廠,產能則計入台灣地區。根據統計,台灣2018年底已裝機月產能達412.6萬片8吋約當晶圓,市占率達21.8%,這是台灣在2015年擠下韓國成為全球擁有最大晶圓產能地區後,連續4年蟬聯全球最大晶圓產能地區寶座。台積電近幾年來積極擴充先進邏輯製程產能,占台灣產能比重高達67%,是推升台灣擁有全球最多已裝機產能的最大推手,而台積電本身已經成為全球擁有最大邏輯製程產能的半導體大廠。韓國去年底已裝機月產能達403.3萬片8吋約當晶圓,市占率達21.3%並排名第二,與台灣的差距並不大。韓國的產能主要以DRAM及NAND Flash等記憶體為主,三星及SK海力士合計月產能占了韓國已裝機月產能的94%。至於排名第三的日本去年底已裝機月產能達316.8萬8吋約當晶圓,市占率達16.8%,產能主要集中在東芝記憶體及瑞薩(Renesas),兩家業者產能占了日本總產能的62%。排名第五的中國大陸去年底已裝機月產能達236.1萬8吋約當晶圓。
新聞日期:2019/02/18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晶圓污染闖大禍 台積電降首季財測

降幅4%,全年每股盈餘將減0.08元 台北報導台積電1月發生的晶圓污染事件真的闖出大禍了!經公司估算,該事件對於第一季的營收影響數約5.5億美元(以該公司採用的匯率基準30.6計算,約新台幣168.3億元),受此影響,台積電15日也宣布調降第一季的財測,營收降至70~71億美元之間、降幅約4%。至於晶圓污染事件,預計將使台積電2019年每股盈餘減少新台幣0.08元左右。由於有調降財測利空罩頂,在15日美股大盤走高的情況下,台積電ADR逆勢下跌0.2~0.4%,在38美元以下浮動。台積電一年來挑戰不少,去年初時針對2018年美元營收原預估將成長10~15%,但去年第二季法說會下修成長率至10%,去年第三季法說會再度下修成長率至只剩7~9%,去年第四季法說會又下修至6.45%。而此次則因化學原料不符規準而下修第一季營收預估。針對台積電Fab 14B廠1月底發生晶圓受到污染一事,台積電表示,發現Fab 14B廠生產的12/16奈米晶圓有良率異常的現象,經追查後發現來自一家化學原料供應商的一批光阻原料中,某特定成分因被處理的方式與過去有異,導致光阻液中產生異質的聚合物。而此異質聚合物對Fab 14B廠生產的12/16奈米晶圓產生了不良影響。為了確保出貨予客戶的晶圓品質,台積電決定報廢的晶圓數量較先前評估的更多。台積電表示,此次事件對於首季的營運衝擊,估計營收減少約5.5億美元,毛利率減少2.6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減少3.2個百分點,每股盈餘減少新台幣0.42元。但第一季報廢的晶圓將於第二季補足。此將貢獻第二季營收約5.5億美元,毛利率增加1.5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增加2.1個百分點,每股盈餘增加新台幣0.34元。台積電表示,以2019全年觀之,此事件預計將使全年毛利率減少0.2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減少0.2個百分點,每股盈餘減少新台幣0.08元。同時,台積電已採取行動,將部分產品自第二季提前投產,並也看見一些需求的增加。此兩項因素將額外貢獻第一季的營收約2.3億美元。台積電原本預估第一季美元合併營收將介於73~74億美元之間,毛利率介於43~45%之間,營業利益率介於31~33%之間。但在考量此一事件後,決定將第一季營收下修至70~71億美元之間,毛利率將介於41~43%之間,營業利益率將介於29~31%之間。
×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