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訊

新聞日期:2021/11/15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詠大啖元宇宙、電動車商機

攻入Meta、BMW供應鏈,今年合併營收挑戰50億美元,明年業績會更旺

 台北報導
 驅動IC大廠聯詠2021年合併營收有望挑戰50億美元(約新台幣1,391.90億元)關卡,且驅動IC獲得甫改名為Meta的臉書虛擬實境(VR)裝置導入,加上全球第一顆車用薄膜覆晶封裝(COF)製程驅動IC導入量產,並拿下BMW旗下電動車大單,目前除了美系、歐系車廠之外,全球各大車廠也正進入驗證階段,後續聯詠可望大舉攻入元宇宙及電動車市場。
 聯詠在竹北台元科學園區新辦公大樓近期開始營運,且於12日舉行產品展示會,秀出多樣公司開發的新產品,聯詠副董事長王守仁指出,新大樓將會讓面板事業群進駐,未來將有超過1,000人在此上班。
 聯詠近期在驅動IC市場表現亮眼,近期更直接搭上當前熱門的元宇宙商機,公司表示,推出應用在VR裝置的驅動IC,可支援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及4K畫質,同時也具備低功耗技術,產品已經準備就緒並開始小量出貨當中。
 另外,在BMW電動車i4上的車用TDDI主要是應用在儀表板及中控螢幕,值得注意的是,該款車用TDDI為業界首家使用COF製程的產品,代表可讓螢幕具備彎曲造型,不同於其他車輛所搭載的全平面式螢幕,因此在視覺效果上可望讓使用者有感提升。
 法人指出,目前除了歐系及美系車廠導入聯詠的車用TDDI晶片之外,另外日系及韓系等各大車廠都已經在驗證聯詠車用TDDI晶片,預期未來將可望大舉攻入車用市場。
 此外,聯詠預告,2021年合併營收有機會一口氣突破50億美元關卡。法人看好,聯詠2021年在出貨動能看增及產品單價上漲情況下,獲利有機會賺進超過六個股本、創歷史新高,且2022年在OLED、車用等商機帶動,業績可望更上一層樓。
 聯詠10月合併營收為125.91億元、年成長66.4%,創單月歷史第三高。累計2021年前十月合併營收達1,114.15億元、年增71.2%,也改寫同期新高。

新聞日期:2021/10/29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日月光投控Q3每股大賺3.29元

營收、獲利雙創新高!看好Q4更優、明年更旺,法人樂觀年賺一股本
 台北報導
 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28日召開法人說明會,受惠於產能供不應求及調漲價格,加上系統級封裝(SiP)接單進入旺季,第三季集團合併營收1,506.65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141.76億元,同步創下歷史新高,每股淨利3.29元優於預期。日月光投控維持逐季成長看法不變,法人預期第四季營收及獲利將優於第三季,全年獲利將挑戰賺逾一個股本,且明年會比今年好。
 由於封測市場產能供不應求,日月光投控第三季封測事業合併營收季增14.1%達900.9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5.4%,創下季度營收歷史新高,平均毛利率季增1.8個百分點達27.4%,較去年同期提升7.2個百分點,封測事業營業利益季增32.2%達156.3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增加近1.3倍。
 加計EMS電子代工事業的日月光投控集團合併營收季增18.7%達1506.6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3%,平均毛利率季增0.9個百分點達20.4%,較去年同期提升4.4個百分點,營業利益季增39.9%達184.2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倍,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季增37.1%達141.7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1倍,每股淨利3.29元。其中合併營收、營業利益、稅後淨利均同創歷史新高紀錄。 
 日月光投控對第四季展望樂觀,封測產能利用率維持80~85%高檔,預期封測事業生意量及毛利率與第三季相仿,EMS電子代工服務生意量將接近去年第四季水準,營業利益率接近今年第三季水準。
 法人推估,日月光投控第四季集團合併營收將挑戰1,700億元並續創歷史新高,獲利表現將優於第三季,全年獲利挑戰賺逾一個股本。
 展望明年營運,日月光投控預估將可持續成長,EMS電子代工服務營運將優於今年,整體製造業市場景氣正向,明年大部分客戶訂單趨勢相對樂觀,雖然前段晶圓產能持續吃緊,不過5G、人工智慧、物聯網、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晶片需求強勁,可彌補部分終端產品市場需求放緩疑慮。

新聞日期:2021/10/25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北美半導體出貨 衝單月次高

受惠5G、電動車大擴產,帶動9月設備出貨額逾37億美元,後市續熱
台北報導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9月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達37.18億美元,寫下單月歷史次高。法人指出,5G、電動車等新興技術持續推動邏輯晶圓廠、記憶體廠大舉擴產,後續出貨設備金額仍有機會再度創高。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22日公布最新北美半導體設備出貨金額,9月37.18億美元,寫下單月歷史次高,較8月最終數據的36.56億美元相比上升1.7%,較去年同期的27.43億美元上升了35.5%。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金額在9月微幅上升,接近7月創下的紀錄高點,主要因為終端應用市場與含矽應用需求持續增長,持續推動包含設備在內的半導體製造生態系的成長。
法人指出,由於晶圓代工、記憶體等半導體產業產能依舊維持滿載,在當前供不應求狀況下,半導體大廠紛紛啟動擴產,因此對於半導體設備需求相當強勁,看好後續出貨設備金額有機會再攻新高。
其中,晶圓代工大廠台積電預期2021年全年資本支出將有機會達到300億美元水準,且隨著3奈米及2奈米新廠及研發持續進行,加上美國新廠建置案持續進行,台積電2022年資本支出金額有機會持續擴大,台積電也持續承諾三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的計畫依舊不變,顯示後續半導體需求有望持續暢旺。
事實上,由於當前晶圓代工產能全面吃緊,因此不僅先進製程正在擴大投資,就連8吋成熟製程也正在進入擴產階段,舉凡聯電、世界先進及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都在進行新建廠房,因此同樣使得半導體設備需求相當強勁。
另外,在記憶體產業當中,三星、SK海力士及美光等大廠都不斷投入新製程研發及產能擴增,且未來DRAM製程持續微縮效應下,將會大量採用到極紫外光(EUV)製程,代表屆時記憶體廠對於半導體設備需求將會更上一層樓。
由於半導體市場持續熱絡,加上擴產需求不斷增加,因此法人看好,切入半導體廠務供應鏈的漢唐、帆宣、信紘科,以及設備供應鏈相關的京鼎及弘塑等相關概念股,都有機會雨露均霑。

新聞日期:2021/10/0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瑞薩擴大MCU供貨 供應鏈雀躍

目標2023年拉高五成,台積電、世界先進、日月光等廠將受惠
台北報導
日本IDM大廠瑞薩電子(Renesas)舉辦Progress Update營運說明會,宣布維持晶圓廠輕減(fab-light)策略不變,並將擴大委外代工以提高微控制器(MCU)及功率半導體的供貨能力,目標在2023年之前將缺貨嚴重的MCU供貨量提高五成。業界看好台積電、世界先進、日月光投控、超豐、京元電等瑞薩晶圓代工及封測代工合作夥伴直接受惠。
瑞薩今年生產線面臨許多突如其來挑戰,包括日本那珂12吋廠3月中旬發生火災,位於馬來西亞封測廠受到疫情影響而營運降載。由於瑞薩是全球主要車用晶片、MCU及功率半導體大廠,產能受限亦導致系統廠及汽車廠等客戶出現減產壓力。而瑞薩在此次營運說明會中,計劃藉由活用晶圓代工廠及封測代工廠產能,同時提高自有產能,以大幅提高MCU供貨量。
瑞薩於營運說明會上揭露截至2023年為止的產能預估,計劃在2023年結束前將使用於車輛控制等用途的MCU供貨能力提高五成。其中,以8吋晶圓換算的高階MCU供貨能力將提高至每月4萬片,是現在產能的1.5倍,此部份將仰賴晶圓代工廠產能支援。低價位MCU供貨能力將提高至每月3萬片,是現在產能的1.7倍,主要來自瑞薩自有生產線的產能提升。
瑞薩重申維持晶圓廠輕減策略不變,至2023年前將擴大晶圓製造及封裝測試委外代工。瑞薩高階MCU及功率半導體主要委由台積電代工,世界先進承接部份功率元件晶圓代工訂單,封測合作夥伴包括日月光投控、超豐、京元電等。法人看好瑞薩拉高出貨目標並擴大委外,將為供應鏈合作夥伴帶來明顯營收貢獻。
瑞薩社長柴田英利接受日媒專訪時表示,對於全球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及晶片缺貨問題,預估晶片供需可望在2022年上半年左右趨緩,雖然市場對終端銷售趨緩有所疑慮,但至今仍未看到晶片需求減緩情況發生。現階段瑞薩所有客戶都處於庫存枯竭狀態,若不確保一定程度晶片數量,仍無法回復到原先的營運狀態。
柴田英利指出,為了穩定晶片供應量能,瑞薩將進行積極投資,今後三年將大動作拉高資本支出來提升產能。目前瑞薩將設備投資占營收比重目標設定為5%,而預估今後投資水準將高於該目標值。瑞薩預估2022年設備投資金額約達600億日圓規模,遠高於2020年以前每年平均約200億日圓水準。

新聞日期:2021/09/23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發科攻車電 啟動黃山計畫

產品已通過供應鏈測試,智慧座艙系統全球最快,將以B2C2B模式全力搶市
台北報導
聯發科看好未來自駕車、電動車市場,並將車用電子部門取名為代號「黃山」。聯發科多媒體事業資深總監熊健透露,聯發科車用產品經過嚴格前裝車用零組件供應鏈測試,且智慧座艙系統更創下全球最快,將以B2C2B模式全力搶食這塊新車用大餅。
聯發科在車用市場持續衝刺,熊健目前更對外釋出新動態。根據陸媒報導,熊健指出,代號為「黃山」的車用產品線目前已經經過前裝車用零組件廠嚴格測試,必須通過1,500小時的可靠性耐久試驗才能算是通過。
熊健表示,實際應用上亦有良好表現,目前百萬輛的售後維修比例更寫下歷史新低,車載資訊娛樂(IVI)及車載終端盒(T-BOX)的整合產品以4秒的啟動速度寫下新紀錄,創下全球最快速的智慧座艙系統。
據了解,聯發科早在數年前就宣布以影像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毫米波雷達、車用資訊娛樂系統、車用資通訊系統等車載產品力拼切入未來需求持續成長的自駕車、電動車市場,並且聯手全球一線車用零組件大廠合作開發新品,由於產品表現,且當前車機產品線已經打入中國汽車供應鏈,並開始量產出貨。
法人指出,雖然當前占營收比重仍偏低,但隨著聯發科在車用電子市場布局持續獲得客戶導入,加上自駕車、電動車市場規模不斷增加,聯發科出貨表現可望穩健攀升。
事實上,自駕車、電動車需求持續攀升,讓車用電子晶片需求相較過往開始倍數成長,且在行動通訊裝置及5G普及率不斷提升下,車載資通訊需求大幅攀升,各大半導體廠都鎖定這塊市場大餅,推出新品搶市,除了聯發科之外,其競爭對手高通也相當積極,顯示相關市場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為了在這塊車用電子市場打開商機,聯發科也以兩種模式衝刺市場。
熊健指出,聯發科將以產品創新理念及B2C2B模式搶攻市場,另外市場策略創新也是聯發科的另一大方針,以平台化營運策略,跳過繁瑣溝通流程,直接與汽車廠商對接,共同分析產品競爭力,提高客製化程度。

新聞日期:2021/08/24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德微 跨入前裝車用市場

台北報導
 二極體廠德微(3675)2021年營運持續改寫新高,且進入下半年後將保持成長動能,2022年將更上一層樓。德微發言人邱桂堂表示,公司當前已經打入前裝車廠供應鏈,加上自敦南併入的封裝產線將開始發揮效益,屆時MOSFET、ESD等產品出貨將可望倍數攀升。
 德微23日舉行法說會,邱桂堂指出,德微近年來不斷進行階段性轉型計畫,先前將深坑廠及桃園廠的整併效益及自動化成果開始全面發酵,且後續在自動化產線全面到位後,產能將有機會持續攀升。
 回顧上半年營運成果,邱桂堂表示,高階伺服器、醫療及車用等需求持續攀升,成為帶動德微上半年營收及毛利成長的主要關鍵。德微公告上半年合併營收達9.68億元、年成長21.4%,平均毛利率為31.5%、年增5.4個百分點,稅後淨利年成長122.7%至1.30億元,每股淨利2.92元,相比2020年同期的1.31元大幅成長。
 德微公告7月合併營收達1.78億元、月成長0.8%,創單月歷史新高,相較2020年同期明顯成長32.6%,累計2021年前七月合併營收達11.46億元、年增23.0%,寫下歷史同期新高。
 法人預期,德微受惠於伺服器、消費性及5G等需求持續攀升,使二極體產品出貨動能持續暢旺,預期下半年合併營收將有機會呈現逐季創高水準,帶動全年合併營收年成長幅度超過兩成,加上整併效益持續發酵,毛利率亦有望維持在當前水準,使全年獲利達到倍數成長的表現。
 對於2022年展望,邱桂堂指出,德微已經成功跨入前裝車用供應鏈,且先前自敦南併入的車用封裝產線預計將在2022年開始投入量產,另外自行開發的MOSFET、ESD等產品將開始放量出貨,屆時出貨成長力道將可望達倍數成長。
 至於在新產品布局上,邱桂堂表示,德微打造的碳化矽(SiC)自動化封裝可望在年底前開始量產出貨。
 
新聞日期:2021/08/23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美再求援晶片 經長急電台積、聯電

台北報導

全球車用晶片荒預估延續到2022年,繼年初德日美政府向台灣求援後,美三位參議員再度致函我駐美代表蕭美琴,希望台灣協助解決問題。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親自致電台積電、聯電等半導體大廠,某大廠回應積極擴產,全年車用MCU(微控制器)可增產六成。業者評估到第四季供需可平衡,晶片荒可望紓解。
值得注意的是,即將啟程訪問亞洲的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也喊話表示,此行希望與在半導體供應鏈扮演關鏈角色的國家,加強貿易關係,呼應了美國參議員為晶片荒致函蕭美琴,希望台灣政府能跟晶圓代工廠洽商,減低各州所面臨的經濟壓力的做法。
全球疫情和晶片荒衝擊下,世界級車廠近期紛紛宣布新的減產消息,近期英飛淩、意法半導體等公司在馬來西亞的工廠先後封閉停產,儘管8月18日意法半導體中國宣布,其麻坡(Muar)工廠18日重啟運作,大陸汽車業界還是難解憂慮。
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截至8月9日,全球因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減產損失已達585.3萬輛,北美和歐洲損失最大,分別為187.4萬輛和174.6萬輛,其次是大陸的112.2萬輛。知情人士表示,汽車業的晶片危機或將持續到2022年春季,目前市面上已經從高價掃貨晶片,進入到無現貨可買的局面。在晶片荒延續下,估計8、9兩個月大陸汽車產能將驟減約200萬輛。
據了解,王美花20日收到與美方有關的訊息,立刻打電話給台積電、聯電等半導體大廠,了解晶片業者加強產線狀況。年初時,王美花曾邀台積電、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等業者,到經濟部便當會,達成透過優化生產線,增加產能、提高車用晶片供給率、與其他客戶協調產能等三方向,增產車用晶片。
據了解,各大廠回應王美花說,上半年起就在積極增產車用晶片,透過動態調整、重新分配晶圓產能,支援全球汽車產業。某主要晶圓製造廠表示,上半年跟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30%的MCU出貨供車用晶片,預計全年多增產60%,這個數量跟疫情前相比,還多了30%。
雖然車用晶片產業鏈長且複雜,但台廠全力支援下,業界評估,供需應可於第四季達到平衡。經濟部表示,如果順利的話,第四季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即可以緩解,由於國內各廠都已產能全開,後續暫不會再有其他的促產動作。
經濟部還說,我相關業者配合擴產,舒緩未來幾年市場的成長所需。將持續協助我商多元布局,共同打造疫後經濟復甦。

新聞日期:2021/07/07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聯詠Q2營收 超越財測高標

6月達115.8億,再創新高;漲價效應帶動,本季有機會再賺進一個股本
台北報導
驅動IC大廠聯詠6月合併營收出爐,達到115.80億元,再度創單月歷史新高,且連續六個月改寫新高表現,連帶讓第二季及上半年亦寫下新高水準,且第二季營收更超出財測區間。法人預期,聯詠第三季在整合觸控暨驅動IC(TDDI)、安防晶片及漲價效應帶動下,單季業績有機會再度挑戰賺進至少一個股本。
聯詠6日公告6月合併營收為115.80億元、月成長1.2%,相較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97.8%,第二季合併營收為341.11億元、季成長29.4%,累計2021年上半年合併營收達604.78億元,使單月、單季及上半年同步改寫歷史新高。
根據聯詠先前釋出的第二季財測,公司預估單季合併營收將落在330~340億元區間、季成長25.2~28.9%,毛利率將為45~48%左右水準。從本次公告的第二季合併營收來看,聯詠業績呈現小幅超標。
法人指出,聯詠上半年持續搭上驅動IC漲價商機,加上訂單持續湧入,使TDDI、AMOLED驅動IC及驅動IC等產品線出貨同步大增,替聯詠挹注大筆業績,單季大賺近一個股本,第二季獲利可望再超前,聯詠上半年獲利估至少兩個股本起跳。
據了解,晶圓代工、封測等半導體製造供應鏈漲價潮可望延續到第三季,且在驅動IC產能不足效應下,使客戶在驅動IC下單量仍持續成長,聯詠將可望順利在第三季持續反映成本上升,使單季營運動能持續攀升。
聯詠除了在驅動IC產品出貨將延續上半年的強勁成長動能之外,在安防晶片及電源管理IC等出貨量也將持續擴增,加上漲價效應繼續發酵,法人預期,聯詠第三季合併營收將可望優於第二季水準,且獲利將保持至少賺進一個股本的實力,整體來看業績將再度改寫歷史新高水準。
除此之外,聯詠在車用晶片市場也沒有缺席,在驅動IC領域早已打入美系、歐系等一線車廠供應鏈,且後續將持續以TDDI產品擴大車用晶片布局,在車用面板需求持續成長帶動下,聯詠出貨動能將有望更加暢旺。

新聞日期:2021/07/0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聚積車用照明發光 搶攻前裝市場

台北報導

LED驅動IC廠聚積(3527)鎖定持續大規模成長的電動車及智慧汽車市場,推出新一代LED車用照明驅動IC,並且通過AEC-Q100車規認證,代表可瞄準全球一線品牌的前裝市場。
法人看好,聚積未來有機會切入大燈、閱讀燈等車用市場,替聚積帶來大筆業績成長動能。
聚積宣布推出新一代LED車用照明驅動IC,主打車用智慧照明市場,且成功取得AEC-Q100車規認證,代表具備攻入前裝市場的門票,可應用在車外照明或是車內照明等規格,使聚積在車用照明市場布局更進一步。
據了解,除了本次的車用照明新產品之外,聚積還具備LCD顯示背光IC、LED直接顯示IC,主打車內中控市場。法人指出,由於目前電動車、智慧汽車等市場持續發展,對於LED及智慧照明市場需求持續成長,聚積未來有機會藉此攻入一線前裝供應鏈,大啖車用照明訂單。
事實上,目前不論電動車及智慧汽車等市場,對於車外、車內的LED照明需求正快速大幅攀升,車外照明又可分為日行燈、大燈及尾燈,且部分高階車廠更具備智慧照明需求,讓車外LED照明能夠自行調控亮度,車內照明又可分為氣氛燈及閱讀燈應用,導入LED已經成為市場趨勢,使LED照明市場快速成長。
除此之外,觀察聚積在小間距LED顯示市場概況,由於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吃緊,讓聚積成功在上半年對客戶轉嫁報價,加上歐美正逐步迎來新冠肺炎解封的消費需求,使電影院、室外看板等客戶拉貨動能持續回溫,讓聚積小間距LED顯示驅動IC出貨持續暢旺。
法人指出,在半導體製造供應鏈產能吃緊及下半年訂單續旺帶動下,若製造成本持續上漲,聚積可望在第三季調漲產品單價,聚積下半年營運有望持續升溫,使下半年營運繳出優於上半年的成績單。
聚積公告5月合併營收達2.74億元、月成長4.4%,寫下近兩年以來單月新高,相較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129.5%。累計2021年前五個月合併營收達11.12億元、年增43.7%,創歷史同期第三高。

新聞日期:2021/06/21  |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

世界先進 下半年多點開花

多方布局並積極卡位5G、車用電子市場,提升8吋晶圓代工附加價值

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數位轉型,加上5G智慧型手機快速成長帶動,半導體市場產能供不應求,8吋成熟製程晶圓代工產能短缺情況預期會延續到2023年。
世界先進(5347)過去接單以面板驅動IC及電源管理IC為主,但去年開始擴大製程產品組合,卡位高壓及超高壓製程、光學感測製程、及微機電(MEMS)感測製程等新市場有成,今年下半年陸續導入量產後,將大舉提升8吋晶圓代工附加價值。
世界先進5月合併營收達34.09億元,為單月營收歷史次高及歷年同期新高,累計前五個月合併營收157.60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9.4%。由於8吋晶圓代工接單強勁且產能嚴重吃緊,加上價格順利調漲,世界先進預估第二季合併營收介於98~102億元之間,續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等雙率表現亦將改寫新高紀錄。
世界先進近幾年在面板驅動IC及電源管理IC的8吋晶圓代工市場營運已見成效,為分散產品及市場集中度,同時降低營運風險及耕耘高毛利市場,世界先進在既有的高壓及超高壓、BCD製程外,已順利跨入感測元件、指紋辨識IC、高功率電源管理IC、嵌入式記憶體等製程,卡位5G、車用電子、物聯網等應用領域。
世界先進第二代0.5微米超低導通阻值及製程精簡的超高壓製程,以及0.25/0.15微米絕緣層上覆矽(SOI)製程已完成開發,並與特定客戶完成設計定案進行量產,應用包括5G智慧型手機與5G基地台。第三代0.5微米超高壓製程已將觸角延伸到無刷馬達及AC/DC電源管理應用領域並進入量產。
在光學感測器技術方面,應用於近距離和環境光感測器的0.18微米製程已驗證完成,今年將導入量產,應用於超薄型光學指紋辨識的0.18/0.11微米製程則已完成所有驗證。同時,世界先進推出磁阻感測器製程,獨立式和系統晶片式電子羅盤感測器已量產且導入車用領域。
世界先進微機電(MEMS)感測器技術已有所突破及進入量產,而應用於屏下指紋感測器、麥克風和壓感感測元件的超聲波製程同樣導入量產階段。

×
回到最上方